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环境敏感期我国农村环保科普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 2022-08-25 12:10:03 浏览:

[摘 要]农村环保科普教育工作是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控制农村污染情况,改善新农村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该从环保敏感期农村环保科普教育的现状和特点出发,重点探析了农村科普教育的提升措施,即需要融入“公民理解科学”的现代科普教育理念,鼓励农民环保自治,吸引社会组织协同管理以及创新农村环保科普运行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环境敏感期 农村 环保 科普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工业污染、农业生产污染以及农民生活污染反复叠加并互相影响。历史上的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显著改善,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些工业和城市污染又向农村地区大量转移,导致农村地区成为污染的重灾区,所以近年来农村地区因为环保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在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系列群体性事件中,高知识负载的环境议题的挑战性集中显现出来,这表明中国社会发展正进入一个特殊的环境敏感期。虽然每次环保群体性事件平息的结果是停建或迁址,但都是“双输”的结局。心理学研究证明,隔着一层“无知之幕”,公民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总是倾向于相信不好的信息。公民由于缺乏对企业和地方环保的信任,很容易催生恐惧心理和负面想象,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科普教育的滞后正是环保群体性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农民对于环境问题的天然恐惧,已经严重到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稳定。

实际上,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演化而发展的,环境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是人类自身缺乏对环境保护知识的正确认识。农村环保科普教育不仅有益于提高农民的环保素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保障农村社会和谐稳定[1]。文章从我国农村环保教育现状出发,深入探索以“公民理解科学”的现代科普教育理念,以提高农民环保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现代环保科普教育模式,从而有效化解农村社会矛盾,规避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

二、农村环保科普教育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量大,耕地匮乏,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日趋严重,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而在科技文明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推动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第一要素,科普教育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有效措施,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农村环保科普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环保素质和环保意识,有效化解地方争议性环境群体事件的途径。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以城市环保科普教育代替农村环保科普教育,科普教育模式单一,针对农民的科普教育投入尤其薄弱,科普教育效果很不理想,远远落后于环保事业发展的步伐[2]。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环保科普教育理念落后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科普”指的是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传统的科普定义决定了知识流动的方向性,即“单向知识传输”:根据权威的机构发布,或由科学家来单方面选择、加工或定义、解释的知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渠道传输出去。当前,我国农村传统的环保科普教育,主要是以环保知识的单向灌输为主,而忽视公民的主体能动性,只重视科普知识,不注重科学理念的传播,所以我国农村的环保科普教育仍然处于较低层次的普及教育。

(二)农村环保科普教育机构不健全

农村科普教育作为一项农村惠民事业,更需要有相对完善和高效的实施机构来保障。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科普教育机构仍然各自为政,职能部门和教育研究机构、学校、民间团体以及企事业团队之间很少合作。基层科协和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曾经被认为是农村科普教育的主导部门和主要实施单位,但其实很多地方县级以下并没有设置科协组织,唯一可能延伸和覆盖到农户乡镇的农技推广体系和网络,也经常受到经费和人员短缺的影响,几乎丧失了科普教育能力,一些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也变成了经营种子、农药、化肥的商业机构,根本无力承担对农民的科普教育工作,因为很多乡镇科普宣传人员是兼职的,自身科学素养不高,甚至一些基层科普宣传人员长期疏于本职工作,缺乏继续教育的机会,知识储备严重不足,很难胜任社会的科普教育工作。

(三)农村环保科普内容空泛

环保科普教育的目的是普及环保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内容要有针对性。然而,当前农村环保科普教育在内容上还仅仅局限于一般环保知识的普及,没有针对农村当地环境污染种类、现状以及农民关心的环保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课题组调查数据证明,89.6%的农民知道PX有毒,会致癌,但只有0.7%的人了解PX的化学名称和毒性毒理,而这些知识还是在当地爆发PX项目群体性事件后才从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上了解到的。

人类进入新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世界上每年新出现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和化学产品数量巨大,由此产生的与环境污染和保护有关的新名词、新术语以及新符号等层出不穷。农村招商引资工作的推进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环保意识的欠缺,直接导致农村地区成为大量涉污工厂的集散地,使更多数量、更多种类的污染物出现在农民面前,而仅仅依靠普及基本的环保知识很难满足农村环保的需要。因此,农村环保科普不仅要普及基本的环保知识,还要注重高新技术知识的普及、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普及。

(四)农民自身文化素养低

农村环保科普教育属于科普教育的一个分支,主要面向全体农村人口普及环境保护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的环保科学文化素养。教育对象包括农村基层干部、农村青少年、成年农民等,农民是重要的教育对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有9亿,且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环境意识亟待提高[3]。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民自身文化程度偏低的问题一直得不到改善,而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1996年,我国第一次农业普查时, 农村50岁以上从业人员比重仅为18.1%,2006年第二次农业普查时,这一数字上升至32.5%。有专家预测,到2016年第三次农业普查时,50岁以上的农民将会超过半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农业主力军”。

(五)农村人口接受科普教育途径少

城市地区科普教育中参观环保展览馆、博物馆、科技馆,参加环保科普讲座或者科普培训班以及网上在线学习,读书看报,看电视,听收音机,环保实地考察等都是常见的教育形式,但对于农村人口,特别是对生活压力大的成年农民而言,看电视、听收音机几乎成了唯一接受环保科普教育的渠道。农村人口接受单一的教育途径无疑增加了农村环保科普工作的难度。

三、农村环保科普教育的特点

(一)综合性

加强农村环保科普是当前环保科普工作的重点。农村环保科普教育旨在帮助老百姓从多种角度全面地理解环境系统,掌握与生命健康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环保知识。环保科普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包含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虽然知识涵盖面非常广,但仍然要紧密地联系农村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环境保护的现状,因地制宜地围绕当地老百姓关心的饮用水污染、垃圾处理、污染物排放、化工厂选址等问题组织设计。

(二)地域性

不同地区因为地理位置和工业、农业发展情况不同,当地环境污染的情况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以浙江省农村为例,新世纪以来,浙江农村爆发的群体性事件有多起,都和工厂污染有关。如2001年嘉善县农民氯气中毒事件,2005年东阳画水镇农民抗争污染事件,2005年新昌万民农民抗议药厂污染事件,2011年海宁袁花镇红晓村农民抗议晶科能源公司事件,以及2012年宁波镇海农民抗争PX项目事件等,都需要在针对性的科普教育基础上适当地了解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情况,增加农民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三)实践性

农村环保科普教育唯有与农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减少环境污染对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提高农民的收入,帮助农民建设环境优美、安全的新农村,才能引起农民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农村环保科普需要强调教育对象在生活体验中发现和创造的知识,在解决现实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判断能力和反思能力,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并能够在维权行动中有理、有利、有节,养成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积极参与有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决策与行动的意识。

(四)通俗性

农民文化素质偏低,认识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抽象地偏重理论的教育宣传,对农民的教育效果不理想。因此,农村科普教育应该根据当地农民的教育背景和接受程度,最好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以通俗化的语言向农民宣传科学,培养农民的科技意识。

四、提升农村环保科普教育水平的措施

(一)现代环保科普教育理念的融入

加强广大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从广泛、深入的科普教育做起,让农民充分地认识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升农村地区干部群众的生态文明观念和环境道德水平,提高环境污染事件的应对能力,养成绿色环保的生产、消费及生活方式。

传统科普教育中以普及学科知识为单一目标,是一种由科学专家向普通公民的单向简单灌输,忽视了公民的教育主体,因此我们需要构建以“公民理解科学”为理念,以提高“科学素养”为目标的双向环保科普教育理念[4]。现代科普理念的目标在于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要求科普内容要和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关,其中最受老百姓关注的就是生活环境的改善。

(二)鼓励村民环保自治

环境科普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多个方面,仅仅依靠科普教育工作人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职能部门相互沟通,团结合作,更需要广大农民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农民参与的程度,决定着农村环境治理和科普宣传的成效。政府需要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确保农民能够在农村与环境相关的事务中拥有充分的发言权。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乡镇科协、农村科普和科普宣传员的层级管理网络建设。成立农民环保科普协会,是当前实现村民自治的新举措,农民只有亲身投入到科普教育的事业中去,才能进行自我教育,养成现代环保的生活方式,自觉地践行资源节约、友好和谐的生活准则[5]。

(三)社会组织协同管理

农村环保科普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因此仅仅依靠政府的参与和投资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科普法》明确规定:“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可以按照市场机制运行。”国家政策和法规为科普产业的多元化资本运营提供了依据,非国有资本对农村环保科普教育的投入,有利于科普教育的健康发展和不断壮大。

当前,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调控的作用,以优惠的政策吸引社会组织和资金参与到农村环保科普教育的管理中来,建立社会协同管理、共同受益的管理模式[6]。政府需要放宽对社会环保组织的多重管理,而社会组织自身也要加强内部建设,一方面,确立社会公共利益的治理目标,倡导民主、公正和有序的环保教育的社会价值理念,积极提升组织成员的环保素质;另一方面,有意识地提高组织利益代言能力和话语聚集能力,在群众中构建利益诉求平台,为政府提供信息决策参考,在群众和政府中间积极地充当中间人,特别是我国当前仍然处于环境敏感期,经济和社会改革都处在关键阶段,社会利益分化明显,公共事务纷繁芜杂,社会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相对低下,社会组织更有必要壮大力量,提高参与社会治理的潜力,积极参与到农村环保科普教育中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治理责任。

(四)创新农村环保科普教育的模式和方法

环保科普教育要增加吸引力和竞争力,就必须转变传统的科普教育理念,弱化指导功能,强化其服务功能。从操作层面上讲,科普教育必须解决表达方式和运作模式的问题,即根据农民的学习方式,交流、交际方式以及文化消费习惯,对原有的科普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更新与包装[7]。

首先,环保科普教育形式要充满想象力和技术性,可以利用自媒体技术增加吸引力。其次,教育内容和形式必须灵活生动,力求内容通俗易懂,形式喜闻乐见,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实际,重点解决群众关心、关注和认识模糊的问题。再次,在教育的时间安排上,可以设立几个固定的时间点,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宣传月,以及十一、春节等农民返乡高峰期。另外,还可以根据农村当地的社会风俗和集会情况,灵活地安排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时间节点,如农村庙会或大集等。最后,在教育形式上可以利用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等主流媒体平台开展科普教育、编印宣传资料,准备图片、标语等到集市或人群聚集的地方散发和张贴;组织农民环保科普培训班;在村委会、活动室等公众集中地开辟环保知识宣传专栏;组织环保宣传话剧、喜剧、歌唱比赛或知识竞答,以及开展以生态环保为主题的征文、摄影、书法、绘画比赛等活动。

五、结语

社会进入自媒体时代,科普教育的重要性以一种更加急迫而广泛的方式显现出来,它不再是少数科学家或教育家研究的主题,而是普通公众积极参与的公共话题。环保科普教育可以有效地化解环境敏感期的各种危机,如2013年PX项目,已被中国科协列入国内“十大科普事件。”通过科普教育让公民认识、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信息,从而产生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提升公民的环境科学素质对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国内都处于环境敏感期,环境保护问题将会成为长期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如PX项目等一些环境热点问题带来的矛盾和冲突,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农村环保科普教育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环保科普教育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全社会的共同进步,需要全社会关注,也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从社会氛围营造、社会资源配置、教育载体建设、组织体系建设、绩效评估深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

参考文献

[1]任海.科普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2]邓泽华.我国环保科普工作现状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0(10):179-179.

[3]郝明君.农村科普教育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的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1.

[4]周洪昌.公众科普教育模式探索[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5]舒松华.建设“四化两型”社会农村环保要同行[J].科协论坛,2012(7):43-44.

[6]袁海军. 建构论、知识的弹性与环境争议中的公众参与[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5):128-133.

[7]张海南.千乡万村环境保护科普行动的实践和探索[J].云南环境科学,2014,23(增刊):90-92.

相关热词搜索: 科普 敏感 农村 环保 我国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