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北京市应大力发展循环农业

发布时间: 2022-09-01 14:20:03 浏览:

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循环农业对缓解资源紧缺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在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明确提出“鼓励发展循环农业”。

北京市在循环农业自主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留民营、蟹岛、北郎中等多个典型模式。自2006年开始实施“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三项工程,并取得良好成效,这为发展循环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从整体来看,北京市循环农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呈现散点式、零星化的发展,在理论指导、战略谋划、规划设计、技术支持和政策保障等方面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体系,制约着循环农业的发展。

北京市农业发展必须走资源节约、高产高效、环境友好的可持续道路,围绕首都多元需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循环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技术支撑与具体实施模式,是应对农业水、土资源紧缺,保障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原则与目标

要以循环经济和农业多功能理论为基础,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导向,以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可再生能源多级利用、环境质量全程控制和生态良性循环为重点,将农业全过程组织成一个由资源到产品再到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统筹农业相关产业和区域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高度统一,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统一理念。要改变目前重增长轻发展、重生产轻环境、重数量轻质量的思路,从大产业、大生态、大农业的角度,用循环农业的理念指导农业生产。二是拓展功能。要延伸农业的食物营养、工业原料、就业增收、生态保障、旅游观光功能,拓展发展领域,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发展农业生物质产业。三是明确路径。要由粗放型高耗型向节约高效型转变,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避免农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四是三个结合。发展循环农业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城乡统筹相结合,与都市型现代农业相结合。五是统筹规划。要制定统一的实施规划,注意与现有农业发展规划的衔接,选择符合各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循环农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目标:通过实施循环农业发展战略,将北京建设成为农业运行高效良好、基础设施配备齐全、农业区域布局合理、生态经济健康协调、科技与政策支撑健全有力、农民生态环境意识和文化素质较高的生态型和谐社会,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实现农业废弃物的最大化利用、农业及农村环境的最大化保护、农业产业链的最优化配置,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重点方向与内容

(一)重点方向

在生态方面,要强化循环农业的生态安全保障功能,突出治理农业生产的面源污染问题、养殖粪便污染问题,逐步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自净功能。推广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改善农村用能结构和卫生状况,保护农村生活环境。

在经济方面,要发展绿色种植业、绿色养殖业、生态旅游业以及循环型的环保产业。构建农业各部门之间以及农业与二产、三产之间的对接与循环体系,带动加工业和观光农业的发展,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和谐与统一。

在社会方面,要提高全社会对循环农业的认识,形成各级政府、各级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适应并满足农民生活和产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重点内容

1、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建设

大力发展节地、节水、节能、节材技术,应用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大力推广绿色、有机农业生产;遵循再循环、再利用原则,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鼓励种、养业协同发展,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一是耕地恢复体系建设。加强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投入品的减量化、精量化使用,继续实施面源污染控制、测土配方施肥等重点工程,保证耕地土壤肥力,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二是水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体系建设。以工程、农艺、生物措施为基础,重点发展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以实施农业水资源费征收为契机,降低灌溉定额;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积极开展污水资源化工作,加快再生水的利用步伐。三是可再生能源利用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太阳能利用工程,用于道路、庭院照明及炊事用能;利用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树木剪枝等发展生物质能,在深山区推广节能吊炕,在平原农区发展小型户用沼气,在规模养殖场发展大中型沼气,在浅山果树种植区发展秸秆气化;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种植能源植物,转化高价值的生物燃料。

2、农业循环优化功能建设

结合各区县的区位条件和发展要求,构建大范围的产业链、物质链和能量链的联动,实现现有产业的升级和现有农业模式的生态化调整。一是农业内部耦合优化建设。利用林下资源,发展农林牧复合经营;优化种植业、畜牧业和林果蔬菜业之间的结构,以畜牧养殖业为纽带,建立种养优化模式,在总体上形成稳定、高效的大农业生产体系。二是循环农业与其它行业耦合优化建设。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加工业带动种养业,形成种养业与加工业的良性循环;开发农业资源,延伸农业链条,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农业旅游。三是政府对循环农业发展的调控能力建设。提高政府对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的宏观调控能力,在政府引导的同时,调动生产主体的积极性,最终形成良性互动的市场机制。

3、农村社区生活循环功能建设

围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建立农村生活循环体系。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优先推行垃圾分类,在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量,对于金属、塑料、玻璃等进入资源回收系统,对于生物垃圾通过堆肥发酵进入农业生产体系,对于医疗废物、电子产品进入危化处置体系,实现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优先推行中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并与人工湿地处理、坑塘雨洪利用设施结合起来,用于村庄绿化浇灌、卫生洒水等。人口规模较大的村镇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实现对污水的循环利用。

重点工程

根据现阶段北京市循环农业的发展状况,为进一步推动循环农业发展,当前,应以推广循环农业技术为依托,重点实施以下工程。

1、农业投入品减量、精量使用工程

一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主要推广太阳能臭氧无害化处理技术、太阳能高温土壤消毒技术、性诱剂防控害虫技术、常温烟雾自动施药技术等。二是测土配方施肥,主要推广测土平衡施肥、肥水调控技术、小麦N素后施技术、粮经与蔬菜轮作技术等。三是节水农业,种植业主要推广膜面集雨、槽式栽培技术、抗旱化学制剂应用技术等;养殖业主要推广干清粪技术等。四是节约型养殖业,扩大草食家畜、家禽的养殖比例,推广复合型饲料等。

2、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利用工程

一是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太阳能处理与淋浴利用。二是建设农村小型污水处理系统。三是推广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四是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五是加强废弃农资回收处理。

3、农业集约化发展工程

一是推广“四位一体”生态家园模式,二是积极发展有机农业,三是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四是广泛推广多种模式的林下复合经济。

4、大气质量保护工程

一是推广保护性耕作,二是推广生物覆盖,三是加强农用车辆尾气治理。

5、农村自然资源利用工程

一是生物质利用,推广秸秆气化炉、户用生物质燃料炉、采暖炉、户用沼气池等技术。二是自然资源利用,推广太阳能灯、太阳能暖房、太阳能炊事及风能发电等技术。

保障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为循环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加强规划指导,把发展循环农业列入都市型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推进规划实施。三是加快技术研发与培训,提高循环农业推广的有效性。四是健全法律法规,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的制度建设。五是完善政策措施,制定《关于加快北京市循环农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有力的政策支持,促进循环农业发展。六是培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大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相关热词搜索: 北京市 大力发展 循环 农业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