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敦煌佛教歌曲的背景和抄写方式

发布时间: 2022-09-07 12:00:03 浏览:

[摘要]敦煌文献中存有大量的佛教歌曲,这些保存下来的丰富的佛教歌曲对研究当时佛教的传播情况及传播盛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这些佛教歌曲对今天佛教歌曲的研究仍有重要意义,是今日佛教歌曲追溯的源头。本文对敦煌文献中记载的佛教歌曲的抄写背景及抄写方式作了具体论述,希冀对今后此方面的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敦煌文献;敦煌佛教歌曲;抄写方式

[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2-0043-03

何谓敦煌佛教歌曲?简而言之,就是写录在敦煌文献中的佛教赞歌与曲子。这些歌曲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可能施于各种礼忏、法会、宣讲等活动,并与经典赞偈、讲经变文、礼忏文及各类佛事仪礼文书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是促成其仪式的展演和推进,或者发挥演艺效用的关键元素。虽然,大多数并未标示其所采用的曲调名称,①更不见相关曲谱,但是留存下来的丰富的歌词,不仅可以见到当时创制佛教歌曲的殊胜景况,更具有探索歌词形式、内容意蕴、应用效果等方面的价值,无论在宗教文艺或世俗的声诗、曲子词研究上,都可提供许多解决问题的线索。而少数至今仍在佛教法会活动中演唱的歌曲,②虽其采用的曲调经长久以来音乐环境的变迁,应该早已不是原貌,然这沿用千余年的歌词,仍具有仪式与弘教等实际意义,对于今日佛教歌曲的研究,亦可由此追溯源头,进而探索时代变迁与佛教歌曲应用的关系。不过,关于敦煌佛教歌曲确定始发制作的时间、流传应用的年代,乃至于创制缘由与应用目的,由于得见题记作者名字的曲目不多,因此,大多数必须通过其他线索,例如写卷抄写状况、歌词内容与形式来探寻。但即使是如此,仍可见若干净土与禅理赞歌集,不仅题有制作者名,甚至有制作缘由(依据)等相关说明,自然可以为其制作的年代与用途定位,如P.2963在诸赞歌歌词之后有跋一篇,说明《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上、中、下三卷的相互关系,以及法照大师的撰述因由:

上来依诸圣教,略述赞扬五会法事轨仪,以为三卷。前之两卷,其有明文,意浅群疑,归心净国。众等若念诵赞了,即依前卷回向发愿文,即便应知。时大历九年冬初十月于北京龙兴寺,再述净土念诵观门,滓腾神净,方证妙觉之圆明,共处莲花之会。

由此可知,法照和尚于大历九年(774)于北京(太原)龙兴寺,③再次传扬“五会念佛”的赞诵法门,并且行诸文字。此外,还有些卷子题有抄录的时间,如P.2963在跋后尚有《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卷下》的题记,此题记之后,另以小字题:“时干祐四年,岁次辛亥,蕤宾之月,蓂彫十三叶,于宕泉大圣先岩寺讲堂后弥勒院写故记。”可见此卷抄写年代在五代后汉与后周之际。④因而,可见部分净土歌曲从制作到流传于敦煌的时间区位。至于其他写录佛教歌曲,且有明确时间题记的卷子,大多分布在唐懿宗咸通到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则可显现这些歌曲施于敦煌佛教活动的对应时间。

敦煌佛教歌曲的抄写方式:写录佛教歌曲的卷子,超过200余卷,有集录多篇歌曲者,也有抄写一二篇者,还有许多附载于其他文献(如经典、礼忏文)的情况,各种抄录方式,可能关系到歌曲存在的价值。而同篇歌曲常有出现于不同卷子的情形,其相关联结的文献、顺序,可能有所不同,于具体表现的象征意义上,也有造成差别的条件;此外,卷子的形态有长卷轴、单张、册子装等不同形貌,残破与完整的状况也各自不同,在关于写卷与歌曲的探究中,都将别具意义。然而,以佛教歌曲本为应用而生,因此,在分类的考量上,还必须重视抄写因由及其功能性的问题。有些显然经过刻意安排,甚至就是为了适应于某项特定的活动,乃至题记编辑的法师名讳;有的写卷则仅仅考虑实用方便与否,未顾及歌曲的内容,丛抄而成;还有适应随时需要、便于携带的单张;此外,尚有众多不明抄录原由的杂抄。而在兼顾抄写样貌及功能性的原则之下,本文将敦煌佛教歌曲的抄写方式分为以下四类作说明:

一、佛教歌曲集

这是全卷或卷内丛集歌曲,显然是经过刻意安排,编辑而成,且有明显编写的体例,可搭配运用于某些特定的场合,甚至已标定名目,专用于一,并有歌曲运用之相关说明者。如P.2066《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卷中,以及由P.2250和P.2963,去其重复部分,可相接成集的《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卷下。这是目前可见最明显编定成集,并且标明特定用途的一部歌曲集。而有许多联抄净土歌曲者,疑似为《观行仪》之残叶或摘本。而《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7册,据德川时代刊大谷大学藏本及正保五年刊宗教大学藏本,所刊定之《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则可与之对照。⑤此外,尚有针对特定活动而辑的布萨短偈集(书于单张纸的S.2580及P.3221)、依特定主题曲目所辑的百岁篇集(S.2947、S.5549及册子本P.3821)、劝说出家与道场经验的歌曲选集(如S.0779、S.1497、S.1947等卷皆以《早出缠》、《乐入山》、《乐住山》、《辞道场赞》等赞歌曲子为中心,再联缀若干劝人出离凡尘、安住于道场修行及描写道场生活的歌曲)、禅宗诗赞《心海集》残卷(S.3016、S.2295等卷,以其联章及套语运用的情形观之,此集之诗赞可能可以供作演唱之用)、禅师与卫士逢遇歌曲集(S.3017、S.5996、P.3409等卷将六禅师与七卫士相逢对赠歌曲联缀而成的歌曲集)。另外,有些联抄主题相近歌曲二至三篇的残卷,也可能原为歌曲集。

二、佛教歌曲丛抄

全卷或卷内丛集歌曲,但所联收歌曲内容差异较大,难以断定是否经过刻意安排,或可运用于同一场合,甚至多有杂列他文、非关佛教之俗曲,或有佛教歌曲分列两面、字迹不同、倒写的情形。其中,最常见的是泛净土歌曲丛抄,这是以零散的净土歌曲为核心,却联抄许多其他主题的歌曲,如S.0370及P.2483皆以若干净土赞联抄《五台山赞》、《太子五更转》等篇;上博四八(41379)则以数篇净土赞联抄《较量坐禅念佛赞》、《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九想观诗》、《白侍郎十二时行孝文》等。此外,还有净土、五台、劝说出家、道场经验、说禅论理等不同主题歌曲丛抄的现象,如S.6631正面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背面有《归极乐去赞》、《兰若赞》、《四威仪》、《卧轮禅师偈》、《香赞文》、《游五台赞文》、《辞父母赞》、《义净三藏赞》、《唐三藏赞》、《九相观诗》、《和菩萨戒文》、《罗什法师赞》、《维摩五更转十二时》等多篇主题迥异的歌曲;S.5572为册子本歌曲丛抄,有《三冬雪诗》、《散华乐赞文》、《出家赞文》、《辞道场赞》、《法身礼》、《向山赞》、《高声念佛赞》(释法照)、《极乐宝地赞、《叹弥陀观音势至赞》(释法照)、《西方十五愿赞》、《四十八愿赞》、《随心叹西方赞》(沙门惟休述)、《父母赞文》等篇。其他尚有许多异主题歌曲二联抄、三联抄的情形,则显示歌曲在实际运用上的随机性与多样性。

三、散篇佛教歌曲

单独存在的散篇歌曲,有的是夹在各式佛教典籍之中(如经论、礼忏、讲经文、寺院帐册),有的可能是某些歌曲或丛抄的残段,还有一些则是抄在单张卷上,该卷仅抄录一至二篇歌曲,或同一篇由正面写至背面的情形,这可能是方便随时于法事中运用的歌曲散张。因此,它们存在的情形是多样而复杂的,甚至有些夹在某些大部典籍之中,且未题(或本无)名称,而不易察觉。其中有单纯的单曲单张,例如S.0382与S.0447均为单张书写五言《大乘净土赞》 (即《法镜临空照》),且两卷均仅写此一赞歌,未联他文;S.0427则为单张两面抄之《禅门十二时》,由正面直书至背面,歌曲名称于首尾(分属两面)均有题写,未联写其他文字;P.3061、P.3065与 P.3817皆为单张,且仅写《太子入山修道赞》,未联其他文献,这些都似乎意味着歌曲以散篇方式流传的可能性,也象征其被择取运用的灵活性与便利性。而P.3604亦为单张单歌曲,卷首题“十二时”,卷末有题记:“维大宋干德捌年,岁次庚午正月廿六日,敦煌郡书手兼随身判官李福延,因为写十二时一卷,为愿”。则显示发愿书写也是形成单张的原因。此外,还有许多单歌曲残卷(全卷仅见残曲),以及与佛经及各类应用文书联抄的单篇残卷,其个别展现的样貌,亦可能提供探索歌曲多方运用的线索。

四、歌曲与他文联抄

除了单张抄单曲或全卷作歌曲集(或丛抄)外,敦煌佛教歌曲常与其他文献联抄,而联抄方式与文献性质也丰富多样,有的文献是配合歌曲而存在的,有的则是歌曲附属于该项文献,有的则是两者同属某种场合运用,还有两者完全不相干的情形,这些都可能影响到佛教歌曲于实际运用上的作用与效果。有关这复杂多样的同卷他文,分类列举如下:

(一)歌曲解说

针对所抄的佛教歌曲,写有相关解说,并表明歌曲实际运用原则的写卷,以P.2066、P.2250、P.2963三卷拼合而成《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卷中及卷下的部分最为丰富。

(二)世俗歌曲

若从音乐(曲调)运用的来源而论,佛教歌曲与世俗歌曲应是处在相同的音乐文学发展环境中,则相联抄写似乎也难避免。如P.3821册子本,有佛教歌曲《缁门百岁篇》、《丈夫百岁篇》、《女人百岁篇》、《百岁诗十首》、三种《十二时行孝文》、《白侍郎十二时行孝文》等,并抄曲子15首,包括《感皇恩》、《苏莫遮》、《浣溪沙》、《谒金门》、《生查子》、《定风波》等曲调,内容涵盖称美帝王、写幽居生活、出世思想、怀才不遇等方面。

(三)佛教经律论文

除了与相关经典作对应,亦往往具有实用上的价值,例如诵完《阿弥陀经》,即唱诵相关的极乐净土赞歌,而诵经与唱赞的搭配,既是共修法会常见的主要内容,经、赞同抄,也就经常可见,如S.5581《佛母经》即联抄《佛母赞》。不过,也有未必密切相关者,如S.5539有《十空赞》、《出家赞》,《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夹于二赞之间;Дx.1009册子本,则见《续命经》与《五台山赞文》联抄。

(四)讲经文、礼忏文等佛教活动文献

讲经文(变文)有韵文歌词铺衍故事,礼忏文则有礼赞偈(如无常偈、回向偈)杂于其中。因此,两者在实际运用上,自然皆与佛教歌曲密不可分,甚至有许多相互纠葛之处。而佛教歌曲与讲经文、礼忏文联抄,也就有同等作为备用,甚至实际搭配运用于同一场合的意义。如S.5572为册子本佛教歌曲丛抄,有《法身礼》写于其中的《辞道场赞》和《向山赞》之间;B.8371(乃74)写录的内容是《无相礼》、《金刚五礼》、《辞娘赞》、《涅槃赞》、《南宗赞》;S.2204《董永变文》之后,接《太子赞》、《十无常》、《父母恩重赞》、《十劝鉢禅关》等歌曲。

(五)儒、道、摩尼教文献

在民间常见双重或多重信仰现象的敦煌,有佛教歌曲与儒、道、摩尼教典籍联抄,然观其主、客关系,发现儒、道、摩尼经典,大多较为工整(佛教歌曲接之于后或背面),有些外教典籍遭到拆断(依佛教歌曲的完整性而断),可能是寺中僧人、信徒为临时杂抄佛教歌曲之所需,而以儒、道、摩尼教典籍的空白处或背面书写,与实际演出的安排上没有关系。如P.2563正面为《庄子》残篇,其内容属于《大宗师篇》,背面为《乐入山》、《乐住山》、《散花林》三篇佛教歌曲。

(六)民间法事应用文献

敦煌卷中经常可见为亡人追福文、临圹文、印沙佛文、愿文等复杂多样的法事应用文献。而这些普及于民间的法事应用文献,多有联抄敦煌佛教歌曲的情形,这有可能具有实际运用上的意义,但也可能只是方便丛抄一卷,以备不时之需(故时而杂写书状契约等杂文)。如S.1441正面为《励忠节抄卷》,背面除了《鹿儿赞》和《云谣集》杂曲子之外,尚有《二月八日文》、《患难月文》、《维摩押座文》、《印沙佛文》、《燃灯文》、《庆阳文》、《赞功德文》、《庆经文》、《愿文》、《患文》、《难月文》、《亡父母文》等法事应用文献。

(七)各类应用文

有些佛教歌曲与转帖、契约、帐目等应用文书联抄,这可能是敦煌地区寺院纸张不足,而将转帖、契约、帐目写于原本写有歌曲的纸上;反之,也可能为临时法事应用,随手取原应用文书卷,写上佛教歌曲。而这些应用文书虽与佛教歌曲应用场合无有直接关系,却有了解活动缘由、参与人员、经费运用等背景因素,进而了解寺院经济、社会关系的参考价值。如S.3287歌曲正面有《早出缠》、《乐入山》、《乐住山》,背面则有人名及嫁娶资料;行人转帖于S.4504与《愿歌》(拟)、《五台山圣境赞》、《六波罗蜜诗赞》、《上从兜率降人间诗》等联抄;于P.3286则与《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同卷。

(八)文学类杂文献

与敦煌佛教歌曲联抄的文学类文献,除了前文已言及的讲经文(变文)与歌谣俗曲之外,还有童蒙文书、功德文、因缘记、诗、佛门箴言、故事赋等,如P.3168为一写有《女人百岁篇》的单张,但是背后有《千字文》与若干杂写文字;P.3054《缁门百岁篇》与童蒙识字用的《开蒙要训》联抄;《晏子赋》为齐国晏子出使梁国的故事,写于P.3821册子本,与《缁门百岁篇》、《丈夫百岁篇》、《女人百岁篇》、《十二时行孝文》(四种)及曲子15首(如《感皇恩》、《浣溪沙》、《定风波》等)联抄。

相关热词搜索: 敦煌 佛教 抄写 背景 方式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