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维特根斯坦与《逻辑哲学论》

发布时间: 2022-09-08 14:35:04 浏览:

【摘要】:《逻辑哲学论》是从符号系统的原则和任何语言中词和事物之间必须具有的关系出发,将这种考察的结果应用于传统哲学的各个部分,并在每一种情形下都表明,传统的哲学和传统的解决是怎样由于对符号系统原则的无知和对语言的误用而产生处来的。本文将着重梳理维特根斯坦其符号逻辑学的主要思想与符号系统的主要内容、语言的意义,从而进一步理解维特根斯坦所创建的新的语言表达系统的缘起及其功能意義。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符号逻辑学;符号系统;语言;意义

一、简介

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于1889年出生于当时是奥匈帝国的维也纳。早年他曾受罗素的影响而成为逻辑经验主义的先驱之一,后来他脱离了该哲学流派而成为日常语言哲学的主要代表。维特根斯坦不仅对逻辑经验主义哲学和日常语言哲学,而且对哲学方法论、逻辑学、尤其是数理逻辑的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在二十世纪初期,维特根斯坦对语言和逻辑很关注。在当时,传统研究认为哲学是与思想有关,从而研究思想的本身及其内容,但此时的传统哲学研究陷入了困境,没有明显的进步。而当时的科学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所以罗素、维特根斯坦等人则转到研究思想的形式或者说是思想的表达式方面,即:语言与逻辑。

《逻辑哲学论》是从符号系统的原则和任何语言中词和事物之间必须具有的关系出发,将这种考察的结果应用于传统哲学的各个部分,并在每一种情形下都表明,传统的哲学和传统的解决是怎样由于对符号系统原则的无知和对语言的误用而产生处来的。本书是由七个部分构成,也即是本书的思维脉络:(1)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2)发生的事情,即事实,就是诸事态的存在;(3)事实的逻辑图像是思想;(4)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5)命题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6)真值函项的一般形式是: [ P,ξ,N(ξ)],这也是命题的一般形式;(7)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它首先涉及的是命题的逻辑结构和逻辑推论的性质,然后依次经由知识论、物理学原则和伦理学,最后达到神秘之物,这神秘之物即是维特根斯坦推理研究出来的逻辑上无错误、思想上有意义的语言表达系统。

二、符号逻辑学与符号系统

维特根斯坦研究神秘之物的思想背景是由于传统哲学研究陷入困境,从而他开始转入研究语言研究。语言则首先考虑词语,而词语首先是符号,其后是其意义。众所周知的是所有的词语都有意义,但是,也可以有多重意义,所以会产生歧义,这是自然语言,他所追求的即是要创立人工语言,创立一套无歧义的符号,由此产生了其符号逻辑学。

在涉及符号系统的这一部分理论中,他所谈的是一种逻辑上完善的语言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就语言方面而言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心理学方面的问题、认识论方面的问题以及专门科学类的问题,还有一种问题,即:一个事实要能够成为另一个事实的符号,它与后者必须具有什么关系,最后这种问题就是维特根斯坦所要谈论的逻辑问题。他认为一个精确的符号系统应该具备的条件是:在该符号系统中,一个语句要“意指”某种完全确定的东西的条件。一种逻辑上完善的语言具有防止无意义的句法规则,而且具有其意指总是唯一确定的单一符号。语言的全部职能就是有所意指,由于语言总是或多或少是模糊的,所以只能在它接近我们所假设的理想语言的程度上来履行这一职能。但是语言的基本职能就是断言或者否认事实。给定一种语言的句法,只要知道各组分语词的意指,一个语句的意指即可以确定。维特根斯坦理论中最根本的主题则是为使某个语句能断言某个事实,不论语言如何构成,在语句的结构和事实的结构之间必须有某种共同的东西,且那种必定是语句和事实之间的共同的东西本身反过来是不能在语言中被说出来的。他认为只能被显示,而不能说出,因为无论说什么,仍然需要有这同样的结构。照此理解,理想语言的第一个要求是每个简单物都有一个名称,而且两个不同的简单物决不能有同一个名称。一个名称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是就其没有本身就是符号的部分这个意义上而言的。在一种逻辑上完善的语言中,非简单物不会有简单的符号,代表整体的符号是一个包含代表各个部分的所有符号的“复合物”。而传统哲学的缺点是关于哲学问题所写的大多数命题和问题,不是假的而是无意义的。因此,我们根本不能回答这类问题,而只能确定它们的无意义性。其次,维特根斯坦坚持必须有简单物的理由,是每个复合物都以一个事实为前提,无须假定事实的复合性是有限的;即使每一个事实由无数的原子事实组成,而且每一个原子事实由无数的对象组成,也仍然有对象和原子事实。断言一定的复合物存在,归结为断言它的一些成分以一定的方式发生关系,也就是断言一个事实:因此,如果给予复合物一个名称,这个名称仅仅由于一定命题、即断言该复合物各成分之间关系的命题的真理性才具有意义。所以逻辑上的起点即为简单物的命名,因为复合物的命名以命题为前提,而命题又以简单物为前提。但若要描述世界,仅仅为世界中所有的对象命名是不够的,还必须知道以这些对象为成分的原子事实。由此,维特根斯坦以“我们给我们自己建造事实的图像”这一陈述开始其符号系统的理论。他认为图像本身是一个事实。事物彼此具有一定关系这个事实,被图像中他的要素彼此具有一定关系这个事实所描绘。在图像和被图示者中必须有某种同一的东西,因此前者才能是后者的图像。并且他再次强调到:任何真正是哲学上的东西,都属于只能显示的东西,属于事实与它的逻辑图像之间共同的东西。维特根斯坦认为,每一种语言都具有一种结构,关于这结构在该语言中是一点也不能说的,但是可以有另外一种论述第一种语言结构的语言,它本身具有新的结构,而且这种语言的等级系统可以是无限的。由此可知,在哲学中不能说出任何正确的东西。哲学的目的是从逻辑上澄清思想,所以哲学不是一门学说,而是一项活动。哲学的成果不是一些“哲学命题”,而是命题的澄清,从而哲学著作从本质上来看是由一些解释构成的。而哲学的宗旨应该是使思想清晰并为思想划定明确的界限。

三、语言的意义

本书中的重点之一是:语言的意义。所有的词语都有意义,就比如“blue”这个词,它的组成是有规则的,有意义的,因为规则就是所谓的逻辑规则。而语言意义的获得,即清楚明白的则可以表达,否则就应该保持沉默,这就有了语言划界。语言清楚表达,这属于逻辑实证主义,要达到清楚的标准,就要实证,即可感知到,但形而上学的思想都是不能感知的,不能感知即为无意义,则要拒绝、排斥。再例如,维特根斯坦说过一句话:“World is anything that is case”意思是: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Case一般翻译作案例、情况的意思,在这里却要理解为引起或者发生的意思。这句话是关于他对所认识的世界的概念:他所认为的世界不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即:并非是先有世界这么一个空间,然后形成人类,随后我们人类再到世界这个空间中去。所以他这种世界观的特点是:他认为世界和事情是同时构成的,不分先后。这种世界观改变了我们原有的对世界的观念:即认为世界是优先产生的。据维特根斯坦所说:世界是一切所发生的事情,但人也是一切所发生的事情之一,若没有了世界优先形成的观念,即人和世界是同时构成的,那在考虑世界和人的关系上就有一種新的取向,即:世界和人这二者之间不是二元的、对立的。因为如果他认为是二元对立的:一者是世界,另一者是事情,那二者之间则会有矛盾,有问题,且若要从哲学的角度谈论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会非常困难。所以维特根斯坦没有从二元的角度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而是采用了一元的方式来看待、解决问题。

四、结语

本书是讨论哲学的问题和显示问题,维特根斯坦认为这些问题之所以提出,是基于我们对语言逻辑的误解。本书的全部意义概括为一句话:凡是可以说的东西都可以说得清楚;对于不能谈论的东西必须保持沉默。由此可知,本书是想为思想或者说思维划定一个界限,或者毋宁说,不是为思想而是为思想的表达或者说是语言的表达式划一个界限,因为要为思想的表达式划一个界限,我们就必能够想到这界限的两边:即为可说和不可说。语言的对象则可分为两类:可说清楚的和不可说的,不可说的对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逻辑本身有错误的;伦理方面有问题的;超验的以及没发生的,但需要清楚知道的是:不可说的并非不能显示,它是可以显示的,并且是可以思想的。因为思想是可以思其不可思的,想其不可想的,思想的范畴大于语言的范畴。因此这界限只能在语言中来划分,处在界限的一边是可说的,并且是清晰的;而另一边的东西就纯粹是无意义的东西。

参考文献:

[1].(奥)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M],贺绍甲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作者简介:王巧(1991—),女,贵州贵阳人,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民族学,硕士。

相关热词搜索: 维特根斯坦 逻辑 哲学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