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2023最新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建议免费下载(6篇)

发布时间: 2023-10-10 17:30:06 浏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最新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建议免费下载(6篇),供大家参考。

2023最新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建议免费下载(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加强应急管理的建议篇一

一、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义。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维护行业企业稳定,促进烟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行业及企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以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充分依靠广大干部职工,以保障国家、企业及职工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逐步建成覆盖行业、企业方方面面的应急预案体系;
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落实党组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构建统一指挥、反映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制定和完善应急管理措施办法,建设突发事件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和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形成单位主导、部门协调、员工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构筑烟草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较强工程。为此,我们应该结合实际,立足长远,多措并举,从以下五方面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一)加强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做好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和管理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程序。尽快构建覆盖企业各个方面的预案体系,并做好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加强预案编制质量,增强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根据突发事件分级标准,明确各专项预案的操作规程,制订操作手册。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进一步明确预案修订、备案、评审、升级与更新制度。建立局(公司)、科室、基层部门三级预案库,提高预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狠抓预案落实工作,经常地开展预案演练,不断提高实战能力。

(二)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各县级单位是本行政区域内各类涉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其有关部门是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机构,应依各自职责负责好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要进一步强化职责,充分发挥在相关领域应对突发事件的作用。可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作为统筹应急管理工作的办事机构。各科室(部门)要进一步明确专(兼)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等职能,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发挥运转枢纽作用。二是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协调联动,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建立应急管理联系工作机制,研究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加快突发事件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及调查评估等机制建设,建立工作例行报告制度。

(三)加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应急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办公资源和专业系统资源,构建综合应急平台体系,实现互通互联,满足值守应急、信息汇总、指挥协调、视频会商等基本功能。加快制订应急信息平台建设规划,并分步实施,实现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置的应急联动工作机制。二是强化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和预警工作。要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及时准确上报和妥善处置。设立基层信息员,不断拓宽信息报告渠道。要抓紧建设各类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建立预警信息通报与发布制度,充分利用电子屏幕、内部网络平台、手机短信息、电话等各种载体体和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三是健全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立充实应急救援队伍,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演习,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四是加大应急处置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应急处置工作程序,明确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掌握、准确判断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启动相关预案,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和力量开展救援工作,采取必要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应急处置结束后,及时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并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整改措施。五是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要以市场部、专卖所、门市部等基层部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要求基层部门针对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制订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经常性地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应急安全意识,努力提高职工自救、互救能力,做到有预案、有救援队伍、有联动机制、有善后措施。同时要求基层部门经常开展风险隐患的排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县级企业应该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检查,注重基层应急投入,促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全面提高。六是抓好风险隐患普查和监控工作。对可能造成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或不稳定因素进行普查登记、分析评估、治理整改和统计汇总。同时建立各类风险隐患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对重大风险隐患,要进行实时监控。进一步加强各部门、重点部位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严密防范各类安全事故。七是统筹管理各类应急资源。建立应急资源储备制度,在对现有各类应急资源普查和有效整合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应急处置所需物料、装备、通信器材、生活用品等物资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加强应急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为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四)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一是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培训。要将应急管理培训纳入教育培训体系,制订应急管理的培训规划和培训大纲,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加强干部职工和应急救援队伍安全知识、处置技能和操作规程的培训。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强化培训考核,确保安全培训普及面达100%,达不到考核要求的管理人员和职工一律不准上岗。二是大力宣传普及应急知识。要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传播手段,开展有关应急防护知识教育,深入宣传各类应急预案,开展现场宣传、知识竞赛等活动,全面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扩大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覆盖面。三是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要高度重视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和舆情分析工作,为积极稳妥地处置突发事件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坚持及时准确、主动引导的原则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新闻宣传纪律,及时发布信息,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维护行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五)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度、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度和应急管理绩效评估制度,将应急管理工作情况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和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认真研究和把握应急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总结、完善和推广应急管理工作中的新经验,不断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建立并落实应急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等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二是组织动员干部职工共同参与应急管理工作。要紧紧依靠干部职工,动员各种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应急管理工作合力。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在动员职工、宣传教育、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建立应急管理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保障资金投入机制,保证应急管理工作经费,并纳入本级财务年度预算,适应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资金的要求。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的长效投入机制,增强行业企业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四是加强评估和统计分析工作。有关部门要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及相关防范工作作出评价,对年度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形成应急管理工作评估分析报告。加强应急管理统计分析工作,完善分类分级标准,明确责任单位和人员,及时、全面、准确地统计各类突发事件相关情况,建立突发事件档案,实现应急管理痕迹化。

关于加强应急管理的建议篇二

一年来,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认真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会议及文件精神,遵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不留死角”的安全生产工作原则,在公司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整改活动,积极开展了“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体系,建立健全安全岗位责任制,探索制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监督检查。进一步促进我公司工作的开展,将20xx年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如下:

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常年都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行研究部署、制定目标、明确重点、细化实施。年初,按照职责分工调整了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及其组成人员,建立了分管领导ab角制度,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全员“一岗双责”制,在原有基础上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了安全生产机构及职能,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能机构工作职责,制定了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要点,把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落实,与各科室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及时召开每月的安全生产工作例会,部署下达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任务,明确本行业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任务和重点,确保了安全生产工作有序开展。

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及时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对班子成员职责进行明确分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要求各成员切实担负起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管理、督查、检查责任,为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在去年的基础上对安全生产责任书的考核内容和考核实施细则进行了充实和完善,把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不留死角”的安全工作网络格局,为强化安全保障责任,营造和谐工作环境,防止责任性事故的发生,提供了措施保障。

1、安全隐患治理年活动的开展情况,一是认真制定方案。结合现场工作实际,针对易出现问题的隐患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制定了体实施方案。二是严格落实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和“分工负责制”,安委会承担了隐患排查治理的义务和责任,各成员结合个人分工情况积极主动的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到了不走过场、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三是加强隐患的治理和监控。对排查掌握的事故隐患,都立即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按照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的要求,已经全部整改到位。

2、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开展情况

在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中,公司按照上级檔精神的安排部署和要求,围绕“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的活动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活动。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学习培训,进一步完善生产事故及险情应急救援预案,补充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做到安全生产防患于未然。

四、加强宣传,广泛动员,切实增强安全生产意识

1、积极部署,广泛动员。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细、抓实。始终坚持安全例会制度,及时传达上级檔精神,了解各班组安全生产情况,查摆问题,将各类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强化培训,增强意识。为提高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意识,积极开展了安全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和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工作,重点学习了新《安全生产fa》,并对学习情况进行了答卷测试,提高了全站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有效的防范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3、加大宣传,强化防范。公司认真组织,周密安排,加强教育,扩大宣传,确保目标、措施、任务落到实处。在施工区和生活区显著位置悬挂安全生产隐患防范和专项整治的条幅,努力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安全生产防范技能。

1、认真做好节假日值班工作。严格实行节假日值班制度,坚持领导带班制,做到定人、定车、定岗,切实做好节假期间值班工作,加强巡查力度,做好节假日期间安全保卫工作。

2、认真做好夏季“四防”工作。一是防高温。购买了夏季防暑、防虫用品,及时发放到每一位职工手中,防止职工高温中署;二是防汛。为切实作好汛期的安全防汛工作,成立了防汛领导小组,制定了防汛预案,购买了雨季防汛物资;三是夏季防雷电;四是防台风。面对夏季有可能出现大风天气,我公司对施工区的标志牌、宣传牌进行了检查加固,防止台风天气造成倾倒、损坏现象的发生。

3、认真做好车辆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工作。一是利用安全会对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严禁车辆驾驶员班前饮酒,提高安全交通意识,二是对车辆的方向、制动、传动、车容车貌进行专项检查,确保运转正常,不带故障出车。三是确保驾驶员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在炎热夏季安排好司机的休息,在行车中能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杜绝疲劳驾车现象的发生,确保行车安全。

20xx年度的安全生产工作已经结束,同时也为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高度认真履行职责,加大措施,强化管理,把安全生产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继续狠抓20xx年度安全监管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继续保持我公司行安全生产形势的平安稳定发展,为圆满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而不懈努力。

关于加强应急管理的建议篇三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深入推进全国应急管理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为切实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基层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决策部署,依靠群众、立足基层、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力争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基本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初步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社会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制,相关法规政策进一步健全,基层应急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广大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普遍提升,基层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显著提高。

    (一)做好隐患排查整改。基层组织和单位是隐患排查监控工作的责任主体,要结合实际,对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因素以及社会矛盾纠纷等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要认真进行整改,并做到边查边改。对短期内可以完成整改的,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对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整改的,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并限期整改,同时做好监控和应急准备工作;
对自身难以完成整改的,应当及时向县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报告。要建立有关隐患排查信息数据库,并根据有关应急预案规定的分级标准,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动态监控。

    (二)加强信息报告和预警。基层单位是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基层单位要及时向有关单位和救援机构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按照要求向上级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报告,紧急情况可同时越级上报。要畅通信息报送渠道,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和完善24小时值班制度,居(村)委会及社区物业管理企业要加强值班工作。要建立基层信息报告网络,重点区域、行业、部位及群体要设立安全员,并明确其信息报告任务,同时鼓励群众及时报告相关信息。要建立完善预警信息通报与发布制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息、电话、宣传车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各地区应急平台中的预警功能,要通过公用通信网络向街道和社区等基层组织延伸;
要着力解决边远山区预警信息发布问题,努力构建覆盖全面的预警信息网络。

    (三)加强先期处置和协助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基层组织和单位要立即组织应急队伍,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先期处置工作;
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要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做好安置工作。基层群众要积极自救、互救,服从统一指挥。当上级政府、部门和单位负责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时,基层组织和单位要积极配合,做好现场取证、道路引领、后勤保障、秩序维护等协助处置工作。

    (四)协助做好恢复重建。基层组织和单位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抚恤补偿、医疗康复、心理引导、环境整治、保险理赔、事件调查评估和制订实施重建规划等各项工作。同时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组织群众自力更生、重建家园。要特别注意帮助解决五保户、特困户和城市低保对象等群众的困难,确保灾后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正常。

    (五)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社区和乡村要充分利用活动室、文化站、文化广场以及宣传栏等场所,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应急知识普及教育,提高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生产经营企业要依法开展员工应急培训,使生产岗位上的员工能够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有关防范和应对措施;
高危行业企业要重点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宣传和培训。有关部门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推进应急知识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把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一)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
要明确领导机构,确定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工作。街道办事处、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可根据实际情况,明确领导机构,确定相关责任人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将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人,做好群众的组织、动员工作。基层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是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在属地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积极探索跨行政区域的单元化应急管理模式,完善相应的组织体系,明确相关责任。

    (二)完善基层应急预案体系。要进一步扩大应急预案覆盖面,力争到2008年底,所有街道、乡镇、社区、村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基层应急预案要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并根据需要不断修订完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制订编制指南,明确预案编制的组织要求、内容要求和审批程序;
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加强基层应急预案编制、衔接、备案、修订等管理工作。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基层组织和单位要针对本区域、本单位常发突发公共事件,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度高、应急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预案演练。

    (三)加强基层综合应急队伍建设。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要组织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物业保安、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和志愿者等,建立基层应急队伍;
居(村)委会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可根据有关要求和实际情况,做好应急队伍组建工作。要充分发挥卫生、城建、国土、农业、林业、海事、渔业等基层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有相关救援经验人员的作用。基层应急队伍平时加强防范,险时要立即集结到位,开展先期处置。要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配备必要装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严明组织纪律,强化协调联动,提高综合应对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加快基层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有关要求,加强基层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乡镇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村镇规划,合理避让隐患区域;
加强抗御本地区常发突发公共事件的基础设备、设施及避难场所建设,提高乡村自身防灾抗灾能力;
加强公用卫生设备设施建设,防止农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城市社区要严格功能分区,特别是城中村、人口密集场所和工业区等高风险地区,要加强消防、避难场所、医疗卫生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按要求配备应急器材;
电信、天然气、自来水、电力、市政等主管部门或单位要加强公共设施抗灾和快速恢复能力建设,做好日常管理和巡查;
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终端与区县的应急指挥平台联网,有条件的社区,可布局一批电子监控设备,随时掌控辖区的安全状况,实现信息、图像的快速采集和处理。学校要结合隐患排查整改,重点做好教室、宿舍、集体活动场所等建筑、设施的安全加固工作,有针对性地储备应急物资装备;
按照有关卫生标准要求,加强学生食堂、宿舍、厕所等卫生设备设施建设;
加强校内交通安全标志和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各类生产经营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装备及设施建设,有关单位应当定期检测、维护其报警设备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

    (五)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出台后的贯彻落实工作,研究制定配套办法,并加强对基层组织和单位的宣传培训工作,逐步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有关部门要尽快完善应急管理财政扶持政策;
建立完善应急资源征收、征用补偿制度,研究制定保险、抚恤等政策措施,解决基层群众和综合应急队伍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
不断探索利用保险等各种市场手段防范、控制和分散风险;
研究制定促进应急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鼓励研发适合基层、家庭使用的应急产品,提高应急产品科技含量;
研究制定推进志愿者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和规范社会各界从事应急志愿服务;
研究建立应急管理公益性基金,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捐赠,形成团结互助、和衷共济的社会风尚。

    (一)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县、乡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将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把应急管理融入到防灾减灾、安全保卫、卫生防疫、医疗救援、宣传教育、群众思想工作以及日常生产、生活等各项管理工作中,并将有关费用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范围;
平时组织开展预防工作,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要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主要领导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要不断总结典型经验,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有利于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基层组织和单位的负责人要加强对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县、乡级人民政府要充分整合本行政区域内的各种应急资源,组织建立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基层组织、基层企事业单位以及上级救援机构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明确应急管理各环节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参与单位及其职责,实现预案联动、信息联动、队伍联动、物资联动。同时,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社区业主委员会等组织及志愿者在基层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基层应急管理的合力。

    (三)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抓好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责任制的落实工作;
各基层组织和单位要建立主要领导全面负责的应急管理责任制,并逐级落实责任。要制定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估体系,将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县、乡级人民政府和基层单位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内容。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奖惩制度,对不履行职责引起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对预防和处置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

    (四)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县、乡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要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工作水平。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置指挥机构要尽快安排有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正确引导新闻舆论,稳定公众情绪,防止歪曲事实、恶意炒作,克服或及时消除可能引发的不良影响。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舆论反映的客观问题要深查原因,切实整改。要组织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报道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形成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关于加强应急管理的建议篇四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应急办的精心指导下,我县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大局,积极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体系,提升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有效地减少了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突发事件的影响,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在县有关部门、企业等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推动下,我县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各级应对突发事件预案体系已经形成,并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众多领域已进入突发事件频发的高风险时期,应急管理工作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我们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强化应急管理意识。为此,就全县应急管理工作谈几点建议。

近年来,我县应急管理工作明确责任,狠抓基础,强化落实,建立了较完备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应急机制不断完善,应急保障能力得到加强。但不可否认,全县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加大对应急管理经费的投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促进各级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一)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进一步完善了应急管理工作机构,明确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副县长分管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协调开展全县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切实做到“认识、组织、人员”三到位。通过加强协调、整合资源,设立了交通、水利、卫生、民政、治安等多个专项应急管理工作组,逐步形成以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系和高效运转机制。全县12个乡镇(街道)都成立了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行政“一把手”负责制,把应急办与党政办合署办公,分管副职具体抓,设3-5名专职人员负责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工作;
同时,全县194个行政村都设立了信息员,为实现“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除、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应急预案体系逐步修编和完善。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的原则,结合工作实际,新修订《**县煤矿事故应急预案》、《**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了《**县道路交通安全应急预案》、《**县粮食应急预案》、《**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各乡镇(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结合辖县实际情况、职责范围,都制定了《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完善了部分专项预案。

(三)加强应急演练,提高预案可操作性。坚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专兼结合、整体联动”的原则,抓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演练。全县共建立治安巡逻、公共卫生、森林防火、矿山救援、疫病防治、抢险救灾、专职消防等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力量1500余人。交通、消防、环保、卫生、气象、城建、电力等部门和大土河公司、东江煤业等企业储备了大量运输工具、防毒器具、五金工具、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等应急救援物资。同时,加强对应急人员开展各类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
督促并配合企业组织各类应急预案专项演练。通过对设定事故的成功演练,校验了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和救援水平,促使其熟练掌握应急运行程序和处置方法。

(四)注重宣传普及,提高群众应急意识。通过网络微信平台、报刊、大屏幕、图版等方式,以及深入推进应急知识进社县、进学校、进企业活动,向广大群众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人民群众的忧患意识、自救和互救能力。为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山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相关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在“安全月”、“防震减灾宣传周”等活动期间,组织宣传活动,散发宣传资料。同时,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条幅和版面等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应急救援方面的知识的宣传,为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民众基础。

(五)严格风险预防,加强隐患整改落实。牢牢树立“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并重”的应急管理理念,突出事前的防范和整治,把风险隐患排查及整改作为一项常规工作,经常性、长期性地开展。结合近几年工作实际和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制定了《**县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施意见》、《**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防治工作方案》等,每年都针对性的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制定方案措施。对各企业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了详细排查,认真进行了登记、建档、评估、备案和监测监控等工作。去年按照国务院、省市安全生产大检查安排部署,我县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开展全方位领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全面登记风险隐患类型、形成原因、责任主体、应急资源能力和负责领导及联系人等基本情况,进行登记汇总、装订成册、建立台账。

(六)加强应急值守,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严格执行《突发事件报送及处置制度》、《应急值班指导协调检查制度》和《应急协调联动工作制度》等应急管理制度,应急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坚持实行由领导班子成员带班值班制度,完善24小时值班工作机制,把工作任务落实到了具体人员,把政务值班和突发性事故事件处置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保持24小时信息畅通,坚持突发性事故、事件在接报后第一时间向县领导报告,重大事故直接向县政府主要领导报告,确保了县委、县政府处置重大紧急情况时指挥有力、应对从容、及时有效。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我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把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把保障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己任,把应急工作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紧密联系起来,积极主动地、全力以赴开展好各项应急工作。

(二)开展应急演练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做好日常突发事件监测和物资储备的前提下,我县积极组织开展综合应急演练,及时查找存在问题与薄弱环节,不断提高应急指挥、信息沟通、组织协调以及广大群众应急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水平等综合能力。

(三)加大宣传力度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保障。突发事件中遭受侵害、损失较大的往往是基层群众。因此,我县切实加强应急舆论宣传工作特别是对基层群众的宣传,努力提高广大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全民动员、预防为主、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督导检查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我县根据不同时期灾害发生的特点,加强定期不定期地督导检查,全面准确掌握辖县灾害的种类、分布情况,提高前期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确保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及时处置。

一是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各基层单位工作人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整体不高,能力参差不齐,对应急管理理念理解不透,对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预案概念不清,造成部分应急预案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缺乏可操作性。企业应急队伍种类不全,装备不足,技能掌握不精。同时,应急物资分散且装备落后,救灾物资准备不充分,还处于较低水平、低标准阶段,影响到实际救助能力。

二是应急专家人才非常缺乏。县各类应急管理专家和救援专业技术人员过度缺乏,县应急专家队伍、义务救援队伍及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建设未能有效开展,应急项目规划和预案大部分没有经过专家论证,欠缺科学性。

三是财政应急资金明显不足。由于财政资金压力,县应急物资、避难场所和应急指挥信息平台等基础条件薄弱,救援装备落后,应急处置基金未设立,应急演练的规模小、类别少,应急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由于经济下滑,企业效益不景气,导致企业自身应急工作经费投入不能完全到位。

四是社会公众责任意识薄弱。由于社会舆论影响和宣传教育的缺陷,“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还未真正形成,社会公众缺乏主动参与应急管理活动的意识,群众参与意识不高,应急处置社会动员机制难以有效开展。

五是部分企业负责人意识差。安全意识、应急意识麻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应急管理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自身应急设施及装备不完善。由于部分企业内部发展环境差,留不住人才,致使企业在管理结构中缺少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和应急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形成长效的培训演练机制。

(一)努力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制。进一步规范全县各类应急机构的科学设置,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同时,开展全县应急机构重新登记、备案工作,形成组织机构网络,健全管理体制、明确职责任务,真正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的应急管理体系,做到登记在册,心中有数,建立“统一指挥、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确保平时有管理,紧急情况发生时能调能用。抓紧推进县政府应急总指挥平台系统建设,提升应急决策指挥能力,整合各部门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各平台之间及与县总指挥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最大限度保证应急指挥及时、迅速、有效。

(二)大力构建全县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扩大应急预案覆盖面,加快镇、村两级和中小学校、重点企事业等基层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完善工作,促使应急预案更符合实际,操作性更强;
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各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不断修改完善,做好预案备案,建立台账,加强预案管理,建立全县预案体系。在应急演练和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进一步总结经验,修订完善应急预案,使应急预案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

(三)竭力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坚持“专群结合”的原则,制定应急队伍建设等相关方案,充分发挥公安、消防、卫生、民兵等队伍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建设;
组建县应急专家组和应急志愿者队伍;
探索、创新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思路,切实发挥镇级派出所、联防队员、医务人员、民兵组织和社会保安的作用,组建镇级综合应急队伍;
动员各村

(居)委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发动社会一切可用力量,做好基层应急队伍组建工作。同时,加强应急队伍管理,配备必要装备,强化培训演练,强化协调联动,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应急培训学习,提高人员素质及综合应对和紧急处置的能力,抢建统一高效、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的应急救援体系。创新培训方法和模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邀请知名专家做应急管理方面的报告、讲座,对广大领导干部进行普适性宣传教育,组织应急管理人员到外地参加专题性学习和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

(四)尽力提高应急救援保障能力。按照合理布局、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规划建设应急保障基础性项目,加快建设应急物资仓库,储备足够的救援物资;
配备专业救援队伍的抢险救灾设备;
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基金,为开展应急抢险救援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同时,结合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搞好村镇规划,合理避让隐患县域,加强辖县抗御常发性突发事件的基础设施及避难场所建设,提高村(社县)自身防灾抗灾能力,加强公共卫生设备设施建设,防止农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督促企业加大应急经费和应急物资储备、应急设施设备、应急演练等方面的投入。

(五)着力深化应急知识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大《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条例》的宣传力度,落实好部门职责任务,强化企业落实好主体责任。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印发宣传单、张挂标语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特别是在“安全生产月”、“防震减灾宣传周”等活动期间,针对各类易发公共事件,面向广大社会公众,广泛深入开展应急管理知识宣传教育,营造人人都是应急安全员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氛围,全面提高我县各级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水平。

关于加强应急管理的建议篇五

 随着社会的发展,危机的种类越来越多、波及面越来越大、破坏力越来越强。应急管理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公共工程,政府已经不可能单独应对,社区通过自身应急管理开展自救互救行动,可以有力地配合政府应急救援行动,成为减轻次生灾害影响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承担着社区公共管理的部分职能,物业管理企业要配合社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应急管理法律,出台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应急标准,各地市、各行业也发布了具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了应急管理的法规体系。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将社区应急管理纳入法律体系,社区的应急管理责任体系还没有明确。无论是在抢险救灾阶段、过渡安置阶段,还是在灾后重建阶段,在现实的应急救援中,社区应急队伍的参与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没有法律的支撑和规范,我国社区应急管理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并且呈现出一种无序的状态。

   

   各种应急事件种类不同,在处理时往往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因此,我国传统的应急管理大都是分灾种、按部门进行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原有单一领域、单一行业的情况也逐渐发生变化,当问题出现时,传统的应急模式就显现出了局限性。面对综合性的突发事件时,政府的主导地位毋容置疑,但是下面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由于缺少有效地协同机制,各自为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应急管理的合力,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我国的应急管理起步较晚,相对于辽阔的国土面积和庞大的人口数量,我国专业的应急管理人员还比较少。目前,省市一级基本成立了应急管理机构,矿山、地质等事故易发多发的行业也基本建立了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这些机构和队伍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的专业应急管理和技术人才。但是在基层,应急管理的机构还不健全,也往往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应急管理教育,应急管理能力有限,进而导致基层应急管理整体能力较差。

   由于公共事件的复合性、不确定性和处置的紧迫性等特点,当事件发生时,政府自身的资源配置和调度能力是有限的,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受到一定限制,单单依靠政府的力量,难以独立应对大型突发事件。面对这一问题,最好的解决途径就是相互协作处置危机,即在处置突发事件时,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社区应急管理力量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全面参与应急救援,并且形成有效的协调联动,以此实现资源的整合集中和有效调配。

    

   首先,社区居民对事件周边的环境和人群熟悉,面对问题时从自身的出发点考虑,对救援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社区居民的参与可以有效消解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可能产生的社会恐慌。事故将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可能会使人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中,广泛的公众参与可以使社会公众及时了解事件真相,消除疑虑与紧张,避免产生恐慌等不良社会心态。此外,社区居民部分地介入决策、监督程序,能够推进政府政策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xx物业有限公司(下称瑞达物业)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三级子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区应急管理工作,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结合物业管理企业的特点,对社区应急管理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瑞达物业从人才规划、选拔与招募、培训、绩效评估与激励、流动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环节入手,构建了符合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特点,有利于应急人才能力培养的管理机制。

    按照“平战结合、警民结合、指挥灵便、反应快速、社会参与”的原则,以“平安社区人人有责”的社会责任感组建社区综合应急救援战备队。战备队由瑞达物业主要负责人任队长,各辖区项目负责人、党员、干部、安全员、群众志愿者等群体参加。战备队与各社区居委会、驻社区民警、消防官兵紧密联系,充分协作,严格执行综合应急救援战备队管理和值班备勤制度,保证 24 小时通信联络畅通。

    

    与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和专业机构建立培训合作关系,街道辖区内的消防、派出所等单位都积极响应瑞达物业的培训要求,义务到管辖的各小区和写字楼进行专业的应急培训,以帮助瑞达物业和服务的单位个人熟练掌握各项应急技能。加强应急抢险救援、医疗卫生、心理疏导、无线通信、机动救援、后勤保障六大能力专业训练。每年度选择两至三个训练科目进行应急演练,检验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鉴于社区企事业单位大都有自己的应急预案,辖区内各单位上交各自的应急管理预案到社区进行备案,居委会根据社区的基本情况,编制针对本社区的综合性应急预案,明晰了企业与社会应急资源保障的基本原则。编制应对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四大类突发事件的专项应急预案,厘清了社区风险评估的类型。预案涵盖物业应急救援战备队、危险源排查、灾害预警、应急响应、抢险救援、事后评估和灾后恢复等内容,明确企业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和响应分级。按“简明化、可操作化、流程化和图解化”要求完成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工作,编制了不同层级的应急处置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应急管理的各个环节。目前,我国正在构建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系统“一张网”,将国家安监总局应急指挥平台改造,整合安全生产现场应急联动与智能决策系统、国家级应急救援队伍管理调度平台、应急卫星通信系统等系统。社区在应急管理中也要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社区应急管理能力。

    建立社区应急管理数据库,将社区内单位、居民的信息录入数据库,根据社区特点梳理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并分类管理。通过微信小程序向区内居民发布应急信息,包括应急小组联系方式、应急预案、应急常识等。建立若干个微信群,将各个应急小组的组员设置为群成员,平时通过微信群发送通知,遇到突发事件时发送指令。通过社区电子宣传栏发布各类信息,平时用于宣传教育,遇到突发事件时滚动播放相关信息。

   

    建立应急宣教联系点制度。省、市、区各级安监和应急管理部门的干部深入社区,指导社区抓好应急管理工作。安监和应急管理人员每月要有 1-2 天的时间下到社区,向社区应急管理人员宣贯相关文件、传达相关精神、开展应急宣传与教育、深入基层调研社区应急管理情况、协助社区解决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立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利用电子显示屏、展板、黑板报、海报等多种形式加大应急宣传力度,使应急管理理念与常识入脑入心。定期组织培训讲座,提高社区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招募社区志愿者,每月组织一次主题宣传日。通过开展知识竞赛、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社区人员参与应急的积极性。

   

    应急管理本身具有高度的协同性,任何一项应急处置任务都很难依靠个人或单一组织完成。国家层面正在统筹规划并积极推动全国区域联动机制建设,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同样,社区的应急管理也要做好协同联动,才能做到不打乱仗,提高效率。政府与社区之间要建立专门的沟通与联络渠道,社区与企业区内单位之间也要建立相互联动的应急救援机制,社区与区内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实现合作共赢。社区要充分发挥纽带的作用,积极协调政府与区内单位和居民的管理。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社区要充当指挥官的角色,按照政府的统一部署,指挥社区内的单位和居民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各类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较为完善。通常,应急预案篇幅较长,字数较多,阅读起来费时费力。由于社区的架构较为松散,社区内人员流动较大,很难做到每个人都阅读并理解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很难有效地组织全员参与。社区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将应急预案卡片化,通过鲜艳的颜色、清晰的图示、简练的语言告知人们应急预案的要点,真正做到应急预案通俗易懂。

   

    社区要建立自己的应急救援队伍。在重大事件面前,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将发挥突击队和主力军的作用,社区应急队伍要做好专业队伍的补充,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一方面,社区要积极调动全员的力量,广泛调动志愿者加入社区应急队伍。另一方面,社区要结合区内单位的特点,组建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应急队伍。社区应急队伍应由社区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社区内各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加入,各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居民志愿者共同组建。

    社区应急队伍组建后,要组织队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同时聘请专业人员为队员授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社区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通过演习锻炼队伍、总结问题、提升能力。各区县政府要建立社区应急队伍的考评机制,定期组织社区应急队伍开展技能竞赛,对表现优异的应急队伍给予奖励。

   

    鉴于社区应急管理的现状,社区直接应对突发事件的概率较小,而且社区也没有充足的经费保障,所以社区很难也没有必要配齐全部的专业应急设备或物资。一方面,社区可以协调区内的单位共享应急设备物资,可以统筹考虑,协调社区内单位采购共享物资设备。另一方面,区县政府要积极协调,相邻的社区可以共享应急设备物资。

关于加强应急管理的建议篇六

今年以来,按照武胜县政协年度工作计划的安排,由县政协主席吴奇雷牵头,相关副主席带队,组建了由县政协相关委室负责同志任组长的7个调研小组,围绕“加强全县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这一课题,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实地考察等形式开展调研,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汇总形成了调研报告。

20xx年3月,按照中央、省、市有关机构改革的部署,我县新组建了应急管理局。新成立的应急管理局,合并了原县安监局的职责,原政府办公室的应急管理职责,原公安局的消防管理、原民政局的救灾、原国土资源局的地质灾害防治和震灾应急救援、水务局的水旱灾害防治、林业局的森林防火等11个部门的相关职责,以及原县减灾委员会、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防火指挥部等5个委员会(指挥部)的相关职责,强化了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归口管理。

20xx年3月,县人民政府制发了《武胜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完善武胜县应急委员会的通知》(武胜府函〔2020〕30号),对县应急委职能职责、组成机构、工作机制等方面作出了调整,明确了县应急委下设抗震救灾、安全生产事件、防汛抗旱、地质灾害等18个专项指挥部,负责指导协调一般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进一步加强、优化、统筹了全县应急能力建设。从总体上看,我县应急管理工作新的机制基本形成,管理体系、责任体系初步建立,力量体系、行政执法体系运转有序,应急救援能力和效率稳步提升,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虽然我县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县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时间短、基础弱、底子薄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高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为:

(一)应急管理体系有待优化

1.应急指挥体制有待强化。一是日常状态下的县应急委及各专项指挥部会商研判制度坚持不够好。除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外,定期会商研判不够。二是应急状态下的运行机制不够科学、规范、高效。应对突发事件,多是凭经验处置,按惯例办事,人治痕迹较浓,随意性较大。三是部分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不清、分工不明。比如在灾害天气信息发布方面,气象部门与各个专项指挥部均在对外发布相关信息。部分成员单位履职不够及时。比如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中,部分乡镇未按照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统一要求,及时更换地灾隐患点的公示牌和逃生路线指示牌。

2.应急指挥协调机制有待完善。由于应急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处突的综合性和超地域性日趋明显、相关部门执法救援力量分散、各部门平台系统互不兼容等原因,导致应急指挥协调范围不断扩大、协调难度不断增加。虽然县上成立了应急委及其办公室(县应急管理局),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出现了部门之间、条块之间、军地之间、各区域之间密切协作不够、信息沟通不及时、各类应急队伍协同作战难统筹等现象,甚至出现遇事推诿的情况。

3.应急预案体系有待健全。一是应急预案体系尚不完备。县、乡镇(园区、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企业、医院、学校等)三级应急预案不完备。截止2019年底,全县共编制、修订专项应急预案6个(县级),尚有一些指挥部(生产运行保障事件指挥部、影响市场稳定事件指挥部、生态环境事件指挥部、交通运输事件指挥部等)未编制应急预案。基层单位应急预案工作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乡镇因专项应急预案种类繁多,预案编制不全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二是应急预案结构还存在严重缺陷。我县的三级应急预案,从总体到乡镇(园区、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都参照固定的模版编制,“上下一般粗,左右一样平”。应急预案的高度同质性与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突发事件的高度异质性极不相称。部分应急预案尤其是基层应急预案还存在应对措施不具体、工作流程不清晰、执行主体不明确、内容与实际相脱节等问题。部分预案未经专家评审。三是部分应急演练缺乏实战性。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森林防灭火、防汛等应急演练覆盖范围比较窄,演练内容单一,难以完全适应实战需求。

(二)应急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1.人才保障能力不足。一是应急管理领导力量薄弱。部分指挥部及部门(园区、乡镇)一把手对应急管理认识不足,未对应急管理庞大的知识体系、法规体系、指挥运行流程等进行认真深入的学习,缺乏组织指挥、沟通协调、灵活应对能力,导致战时仓促上阵,应急处突效果不佳。部门(乡镇、园区)分管力量薄弱。多数部门(乡镇、园区)由最后进入领导班子的干部分管应急管理工作,将一些缺乏应急管理经验的领导干部推向公共危机的风口浪尖,这既不利于领导干部的培养,更不利于突发事件的处置应对。二是应急管理部门工作力量不足。2019年县应急管理局组建后,原安全生产监管、公安消防、民政、国土资源、水务、农业、林业等部门相应职能均转隶到应急管理部门,但编制、人员转隶严重不足,且应急管理相关专业人员稀缺,难以适应繁重的工作任务需要。三是权威应急专家库(组)亟待加强。截止目前,尚未建立县级应急专家库(只有本县专家5人),每逢预案评审、预警、指挥、抢险救援和恢复重建等应急决策咨询工作时,只能从省、市专家库中抽选专家,临时救急。部分指挥部(比如抗震救灾指挥部)尚未构建应急权威专家组,得不到相应的应急科学决策参考。四是应急救援专兼职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有待加强。虽然我县统筹消防、武警、解放军的力量,建立了以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专业性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体系,拥有专职综合救援队伍(县消防救援大队)1支50人、民兵常备抢险队等37支613人,但从专业救援角度衡量,还有不小差距。

2.科技支撑能力不足。一是应急管理监测预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县、乡镇(园区、部门)、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三级应急管理网络全覆盖不到位,预测预报不够准确、及时,风险监测预警能力亟待加强。二是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综合性的县级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尚未建立。各部门建立的应急管理平台(系统)互不相通,缺乏信息共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共建有各类应急管理平台20余个,但各平台(系统)互不兼容,数据“部门墙”和“行业墙”现象严重;
与此同时,还存在由于部门分割导致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三是应急技术装备及救援物资不足。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尚不完善,现有应急物资储备的种类和数量仍然有限,应急物资缺乏统筹管理,储备方式仍显单一,布局不尽合理,数量偏少、品种难以动态调整。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数量和种类不足,大型和特种专业装备缺乏。各类应急物资的综合信息动态管理和资源共享管理体系亟待加强。比如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役初期,全县用于防控的防护服、护目镜、医用口罩、84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匮乏;
防火物资储备陈旧,部分扑灭火器具过期、过旧、落后;
部分应急物资产能储备不足;
县级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项目建设严重滞后,用地尚未落实,项目评审、招投标等工作尚未开展。四是应急设施管理不到位。部分安全和应急设施处于失效失管状态,应急和安全设施可靠性得不到保障。比如住宅楼的消防栓、水枪、水带、火警报警器,以及消防通道、应急避难场所等日常管护不够到位。

3.投入保障能力不足。由于县级财政紧张,虽然尽力保障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经费,但标准偏低,各部门仍感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三)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面临巨灾应急准备能力尤其是社会参与能力亟待加强

1.全社会“轻预防、重应急”的现象依然存在。事故发生前存在侥幸麻痹思想,主动谋划作为少,存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花钱买平安”“问责减压”等现象。

2.公众的风险防范、自救互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亟待提高。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等有关应急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不够,公众的风险防范、自救互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亟待提高,公众对政府的高度依赖心理、“政府兜底”心态亟待扭转,公众个人的应急责任意识亟待加强。

3.政府引导支持、公众主动参与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亟待建立健全。财政支持的政策性保险范围较窄(水稻、生猪、蚕桑、晚熟柑橘保险、医保、社保等仅10余种)、补助水平偏低;
公众主动参加商业保险、实现风险转移的占比较低,2019年度,全县保费总额4.85亿元,保险深度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县2.1%、全国4.3%)、保险密度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5(县579元/人、全国3000元/人)。

(一)提高政治站位,抢抓良好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应急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举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特色和优势,科学回答了事关应急管理工作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这既为我们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明晰了努力方向,更为我们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坚持突出重点,着力三个推动

1.强化风险防范,切实推动应急管理关口的前移。未来的应急管理现代化工作,应当实现重点转移,在风险防范方面狠下功夫。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逐步把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事件应对转到风险防范上来

(1)健全完善“县、乡镇(园区、部门)、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三级应急管理网格化监管体系,实现风险防范的全方位、全覆盖。一是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将县应急委的自然灾害报灾系统、各相关部门的监管网络与县“天网”系统信息化防控体系、“共建共治共享”服务中心等有机融合,“多网合一、网格整合、平台融合”,同时配齐配强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专兼职应急管理网格员,并明确监管职责、培训监管业务,确保应急管理基础网格运行有力有效。二是要强化风险排查。坚持深入到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行业、每一个群体和每一个环节,坚决不留任何空白和死角,加强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方面的风险排查,强化监测预警,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筑牢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道防线。

(2)探索建立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一是由相关部门牵头,定期在县域不同层级(县、乡、村)、不同领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方面)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发布。二是在风险评估基础之上,由县应急委牵头,各成员单位配合,针对不同风险进行排序,并制定风险降低和风险防范规划,合理配置公共应急资源,逐步降低各类风险。

(3)建立健全重大灾害评估机制和事故调查机制。探索建立《武胜县重大灾害评估机制和事故调查办法(试行)》,在做好重大灾害事故善后工作的基础上,由相关部门牵头,进行重大灾害评估和事故调查,将调查重点推进到关注风险、政策、制度、标准、技术、能力建设等深层次问题,从血的教训中深度学习反思,把事后学习的经验教训反馈到事前的风险防范中去,进一步提升风险防范管理水平。

(4)建立健全巨灾风险保险体系。一是狠抓政策性保险措施落地落实。由农业、卫健等相关部门牵头,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政策性保险措施落地落实,并积极探索试行新的政策性保险措施。二是分发挥商业保险的风险管理、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引导、鼓励单位和群众参加商业保险(比如企业险、意外险、旅游险、居家财险等)。逐步建立以政府出资的巨灾救助基金和政策性保险为基础、商业保险体系为主体、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巨灾风险损失补偿体系。

(5)切实提高全社会安全风险防范意识。由县应急办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完善公民风险防范及安全教育体系,推动风险防范及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加强公益宣传,普及风险防范及安全知识,培育风险防范及安全文化,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支持引导群众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提升公众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增强其参与应急管理的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2.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切实推动应急管理体系的优化

(1)健全信息收集研判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应急管理中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的基础网格作用,乡镇、园区的属地管理职能,相关部门的行业管理职能,全面搜集安全风险隐患等基础信息,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
二是充分发挥县应急办(县应急管理局)的统筹协调职能,完善扁平化、即时、多元的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健全应急管理联席会议、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负责人联络会商研判等工作制度,全面汇总各地区、各行业的安全风险隐患等相关信息,及时掌握动态、研判形势,有针对性地开展联防联控、安全服务、应急准备等工作。

(2)健全预案管理体系。坚持简明实用原则,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一是大力推进薄弱环节的预案建设。没有完成预案编制的要抓紧完成,已完成的要结合实际修改完善。积极探索预案编制工作向村(社区)及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延伸的新途径。二是建立预案管理制度。明确预案评估、动态管理、备案管理的程序和要求,提高预案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三是大力开展预案的宣传和演练。根据已制定的预案,编制预案简本和操作流程手册,加强预案的公示与宣传。各有关单位要根据预案制定应急处突作战图,并开展经常性的预案演练;
每年组织1至2次综合性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教育群众,切实增强各类应急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联动性、保障性和实效性。

(3)健全纵向指挥机制。进一步强化县应急委及各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功能,顺畅指挥流程,建立健全“扁平化”组织指挥体系,确保纵向管理指挥有令则行、有令及行、有令畅行。明确县、乡镇(部门、园区)、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权限和事权财权,清晰规定其责任分担。加快实现应急管理工作重心下移,真正做到“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引发、谁负责”,建立健全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运作体系,确保反应灵敏、上下联动。

(4)健全横向协调机制。一是强化县应急办的中枢协调作用,建立健全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协同响应机制,加快实现从单项应急管理向综合应急管理、部门垂直管理机制向综合管理模式的转变;
依托各行业部门在单一灾种应对方面的专业技能与资源,强力推进平台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确保横向协调迅速有序。二是强化县应急委的区域协调作用,建立健全与岳池、蓬溪、合川、嘉陵等比邻县(区)的跨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开展交流合作,签订应急联动协议,着力推进应急队伍联演联战、应急物资相互支援、各类信息互联互通,不断提升区域协同作战能力。

(5)健全平战转换机制。一是由县应急委牵头,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探索建立《武胜县紧急状态管理办法(试行)》,赋予乡镇政府、园区管委会宣布紧急状态相关权力的具体办法,使其运行能转入应急状态,同时明确规定公民、企业等各类应急主体在紧急状态或应急状态下的权利和义务,确保进入与退出的界限明确、清晰。二是由县应急委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进一步细化界定一般突发事件、较大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具体范畴,健全完善《武胜县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事件分级标准(试行)》,推动应急响应启动机制的规范化、科学化。三是狠抓应急演练,通过演练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升应急响应启动效率,实现平战转换的有序高效。

(6)健全行政问责机制。一是全面落实应急管理责任制。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总体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完善各级应急管理领导、部门、企业等责任主体和岗位责任清单。坚持依法管理、精准治理,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绝不能以优化营商环境等为名放松监管。二是强化目标绩效考核。由县应急委办牵头,完善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监督检查各乡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急管理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实情况,并将其纳入县政府目标绩效考核。对未完成应急管理工作目标任务的,要实施约谈;
对连续三年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启动问责。由县目标绩效办公室牵头,研究落实适度提高应急管理工作在乡镇、部门、园区目标绩效考核中的分值占比。三是严格逗硬惩处。严格落实《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授权与责任赋予、突发事件调查评估,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应急处置有失职、渎职行为等应急管理“行政不作为”或“行政不当”甚至“行政乱作为”的党政领导干部、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格追究,逗硬惩处,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强化保障支撑,切实推动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

未来的应急管理现代化工作,要建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必须强化人、财、物、技方面的保障支撑。

(1)强力推进应急管理队伍建设。一是着力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能力。在强化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责任意识、担当意识,配齐配强分管领导(参照省政府的做法,应急管理工作由乡镇政府、县级部门、园区管委会排名第一的副职分管)的同时,切实把习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论述、《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有关应急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理论政策,以及应急管理能力培训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的必修内容,引导其牢固树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意识,以及新时代应急管理理念、安全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其综合研判、响应启动、指挥协调、灵活处置能力。二是切实提升各类应急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坚持数(数量)质(质量)并重原则,以配齐配强应急管理人员、强化应急管理业务技能培训为重点,着力加强3只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创新推进基层应急管理网格员队伍建设。统筹灾害信息员、气象信息员、综治网格员等资源,建立统一规范的基层应急管理网格员管理和激励制度,实现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应急管理网格员全覆盖、无死角;
强化岗位职责、操作流程方面的培训,确保风险隐患巡查报告、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先期处置、灾情统计报告等迅速有效;
切实加强部门、园区、乡镇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中省市有关机构改革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按照“编(编制)随责(职责)走,人随事动”的原则,积极推进应急机构规范化和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加速实现应急管理工作力量的有效整合;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强化现有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监测、救援等业务技能,提高监察执法水平;
以工作需求为导向,加紧引进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消防工程、应急救援、应急技术与管理等应急管理相关专业的急需紧缺人才,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
扎实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坚持“立足实际、按需发展,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以“覆盖广泛、功能齐全、优势互补、保障有力”为目标,以提升抢险救援专业水平为重点,探索建立以县级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力量为突击、以各类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社会应急队伍为辅助的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三是充分发挥专家队伍的智囊团、思想库作用。首先是依托省、市应急专家库,在行业、高校、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等层面开展专家信息收集、分类、建档工作,加快建立县级专家库,组建起门类齐全、数量充足、专业知识深厚、专业技术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应急专家队伍。其次是针对专家平时分散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特点,逐步建立起平时与战时相结合、分散活动与集中活动相结合的专家队伍常态化工作运行机制,并完善专家参与预警、指挥、抢险救援和恢复重建等应急决策咨询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的智囊团、思想库作用。

(2)切实加强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一是切实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充分运用远程遥控(定点)监测等科技手段,应急管理人员微信群、qq群、app等快捷即时通讯工具,以及现有政务网络系统,着力提升应急管理基础网格(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其次按照“重在集成、贵在实用”的原则,整合各部门系统(平台)资源,积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建设集显示控制系统、基础支撑系统和综合应用系统于一体的综合性县级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预警监测平台、应急指挥平台等),切实解决数据“部门墙”、“行业墙”、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有效推进跨部门应急管理平台互通互联、信息共享。最后要建设开放的应急管理服务平台。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托县政务外网和政务交换共享平台,打造“互联网+应急管理政务服务平台”,使公众实时获取应急通知、政务公开等信息,及时获得应急救援、物资救助,推动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应急管理政务服务体系的形成。二是切实加强应急管理装备建设。首先坚持急用必备原则,探索建立《武胜县县、乡、村三级应急装备配置标准、认证、管理办法(试行)》,推动应急装备的依规保障和规范化管理。根据发展需求,适时补充更新应急所需设施设备。比如增配高层供水车、高层云梯等主要装备,满足我县日益增多的高层建筑的消防救援需要。其次加强应急管理装备的统筹使用。依据不同地域风险隐患概率和装备储存难易程度,统筹建设覆盖全县的应急装备保障基地和特种装备保障基地。加快建设集约高效的现代化装备调拨平台。比如,在县级环境应急清污船欠缺的情况下,适时调用县海事、渔政船舶参与环境应急清污工作。鼓励在县国有企业、大型物流公司等社会力量参与应急装备的代储和维护保养。建立县、乡、社会力量相互衔接、动静结合的网格化应急装备保障模式。最后要加强应急设施设备的统筹管理。强化社区、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维护,明确应急避难场所、公共应急设施的管理主体,确保设施设备有效维护。

(3)着力优化应急储备物资体系。一是由县应急委牵头,从解决紧急峰值需求着眼手,采取应急物资实物储备、产能储备、社会储备等多种方式,加快建成县级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及片区分库。优化整合各指挥部应急储备物资资源,探索建立高效的县级资源调配体系。二是由县应急办牵头,从解决应急实际需求着手,探索制定《武胜县基层应急物资储备标准及管理办法(试行)》。推动相关部门、乡镇、园区编制应急物资储备计划,落实物资储备。支持各行业主管部门与相关企业,乡(镇)、村(社区)与邻近超市、企业等合作,开展应急物资协议储备。鼓励灾害高风险的村(社区)建立储备站点,实现应急物资靠前部署、下沉部署。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庭储备基本应急物资。三是建立应急物资动态管理制度。针对经常使用的应急物资(比如手电、雨衣等等),及用及补;
针对不同应急物资种类的有效期,引入市场机制,健全落实定期调配更新制度(比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所需的84消毒液、医用口罩等,以政府采购价半期调配给医疗卫生系统使用,并及时更新储备),避免资源闲置浪费。四是建设应急物资物流管理平台和应急物资捐赠管理平台,充分发挥物流企业优势,实现应急物资有序调度、快速运输、高效配送、精确溯源,提高重特大灾害情况下应急物资的快速通达能力。

(4)探索建立资金投入保障机制。一是切实加大县级财政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把应急平台建设及维护、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及演练、干部教育培训、科普宣教、物资储备与管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风险隐患排查、办公室规范化建设等应急管理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并给予优先安排和保障;
探索建立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努力使应急管理工作经费增拨占比与全县gdp增速保持一致。二是鼓励企业围绕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加大资金投入。三是鼓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按照《慈善法》《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资金支持和捐赠。逐步建立健全地方、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

4.坚持统筹兼顾,强化分步推进

一是着眼长远,认真研究制定《武胜县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五年规划》,并将其纳入全县“十四五”规划之中;
因时制宜,分年度研制年度工作计划,确保全县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工作全面深入推进。二是强化上争,深入学习并吃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两新一重”建设)、国家、省、市应急管理2020年工作要点等有关会议、文件精神,认真研究、编制并积极申报应急管理建设项目,通过狠抓项目、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努力争取政策、资金、人才支持。三是立足当前,按照国家省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省市应急救援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省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等有关应急管理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实际,狠抓“两大平台”(应急指挥平台、预警监测平台)打造、县级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乡镇应急机构规范化和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19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各项工作的落地落实,稳步推进全县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为推进武胜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稳定的安全环境

相关热词搜索: 关于加强 应急 建议 最新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建议免费下载(6篇) 最新关于加强应急管理的建议免费下载(6篇) 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