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建立全方位应急通信体制

发布时间: 2022-03-17 09:34:52 浏览:

当大型灾害发生时,如何保证公众用户能传递有效的通信信息,保证应急通信信息的畅通及平衡网络的容量与话务量需求,是中国乃至全球运营商亟待思考的问题。

从美国纽约的“9•11”事件,到英国伦敦的炸弹恐怖袭击,再到中国汶川的特大震灾,在突如其来的大型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面前,公众通信网络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公众通信网络的技术决定了像在汶川这样的大地震突发事件中,如果不能合理安排话务流向和流量控制,不但用户会觉得关键时刻电话打不出,省外打不进,甚至影响到应急指挥、救灾、广播等重要部门的通信需要。

在全球各地发生的地震、恐怖袭击等突发性大型灾难中,基站、天线、光缆等设备甚至机房直接被损坏,突发的巨大话务量超过了交换设备的设计极限值,是造成网络阻塞的主要原因。

此外,公众通信网是为日常社会生活设计的,其可以通话的资源远远小于用户数量和用户规模。从通过互联网检索到运营商公布的长途电路数据来看,四川联通有约500万用户,出省长途电路2.5万条,中国移动约2000万用户,出省长途电路50万条。四川总计近2500万移动用户中,仅有52.5万用户能够同时使用长途电话。突发型大型灾难发生后,几乎全网几千万用户同时使用电话,能够打通长途的用户最多仅占2.1%。在突发灾难面前,公众通信网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海量的话务冲击无法满足海量用户呼叫的需要。

此次地震灾区大面积断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传输过程中大量使用光缆等有线传输。发生地震这类地质灾害时,光缆等有线传输手段很容易被损坏。中国移动四川省内二级干线光缆总长6039公里,中断3866.5公里,占64%;中国联通西安至成都两条长途光缆中的1条中断。

光缆中断后,维修时间长,在余震中又容易被再次损坏。这次汶川大地震中第一个被抢通的马尔康到理县到汶川通信光缆,在5月16日下午理县突发里氏5.9级强烈余震中再次被震断。采用传统有线传输保证网络连接的工程通信网,往往是一根光纤中断,则全部通信中断。

卫星通信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卫星通信资费高,国内卫星电话的通话费每分钟约为2元,海事卫星电话更高达每分钟20元;卫星电话受天气影响较大,信号不稳定,通话延迟时间较长。而且,卫星移动通信容纳的用户更少,大规模使用受限很多,无法规模推广。

当大型灾害发生时,如何保证公众用户能传递有效的通信信息,保证应急通信信息的畅通及平衡网络的容量与话务量的需求,是中国乃至全球运营商亟待思考的问题。

在应对汶川大地震这种突发灾难时,及时、有效的保障通信是当务之急。在此,我们可以借鉴伦敦地铁爆炸案和日本在地震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教训,从建设和完善公众通信网络和应急防灾网络等全方位入手,提高特殊灾害时期的通信能力。

建设防灾通信网络

日本是世界上应急管理最富成效的国家之一,经历了日本地震等自然灾害后,目前,日本已建立起完善的防灾通信网络,包括中央防灾无线网、防灾互联通信网等。由于自然地理的原因,加上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普及,日本的防灾通信网络基本依托无线通信技术。它的经验和做法,对我们更好地把握应急通信网络的方向和趋势,加快建设步伐不无裨益。

“中央防灾无线网”是日本防灾通信网的“骨架网”。当发生大规模灾害时,或因电信运营商线路中断,或因民众纷纷拨打查询电话而造成通信线路拥塞甚至通信瘫痪时,用这一网络接收与传输来自紧急灾害对策总部、总理官邸、指定行政机关以及指定公共机关的灾害数据。中央防灾无线网由固定通信线路(包含视频传输线路)、卫星通信线路、移动通信线路所构成。

除了“中央防灾无线网”,为解决出现地震、飓风等大规模灾害的现场通信问题,日本政府专门建成了“防灾互联通信网”,可以在现场迅速让警察署、海上保安厅、国土交通厅、消防厅等各防灾相关机关彼此交换各种现场救灾信息,以更有效地进行灾害的救援和指挥。

缩短通话时间,保障更多的人能够通话

在发生地震时,为确认亲属和友人是否平安,通信量会骤然增加。这时最易出现问题的是移动电话网络发生拥塞现象。以2004年6.8级的日本地震为例,日本某通信运营商的移动电话网在地震后的6小时内话务量高达平时的45倍,其中大多是从日本各地打往地震灾区,这造成线路严重拥塞。除了线路拥堵,更为致命的是震后承载信息的网络基础设施受损,因断路等设备故障和长期停电致使基站退服,局部地区线路瘫痪。2004年日本地震后有91个基站停止工作,影响了抗震救灾和用户的正常通信。针对这种情况,日本信息通信研究院就这一课题进行了立项研究。研究人员认为,为保障抗灾、救援、交通、通信、电力供应和维持社会秩序等重要部门的通信畅通,不仅可依照日本通信事业法的规定,对普通用户的通信进行控制,而且可通过限制通话时间减少拥塞。由于缩短了每次通话的时间,可保证有更多的人能够通话。

研究人员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证明限制通话时间的方案切实可行。在控制通话时间时,要优先保证重要通信,对高优先级的通话基本不进行控制,对普通的移动通信进行限制。对于普通用户,手机短信和留言服务是提倡的应对方法之一。

多路接入系统,跨越不同运营商的通信网络

当然,仅用一、两种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发生地震后,一些基站设备损坏而导致网络中断。然而各运营商通信网的状态各不相同。例如在2004年日本地震时,有的运营商损坏了61个基站,而有的运营商仅有6个基站停止工作。此外各运营商网络的拥塞情况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平常的45倍,有的仅为平常的三四倍。从以上情况可知,在异常时期,可跨越不同的运营商的通信网络框架,利用相对不繁忙的线路,来保证重要通信的畅通。

日本信息通信研究院设计开发出了一种多路接入系统,使因基站中断所影响的通话通过使用其他运营商的基站进行传输,保障应急通信,使人命关天的重要通信能够畅通,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充分发挥广播网络的作用

震灾发生后,公众经受了极大的心理考验,都希望在第一时间获得有效的信息与帮助。因为缺乏其他的渠道,公众通信网络作为唯一的联系通道,承受极大的压力。特别是在我国,移动运营网络都规模巨大,像四川移动,全网约有2000万用户,在这种极端的突发事件面前,即使运营商尽最大的努力,保证了500万用户能够打通电话,可是,还有1500万用户无法打通电话。他们无法获得有效的信息和帮助,这个时候,政府部门启动紧急的广播预案是一个有效的经验。一方面,能够让民众获得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显著地减轻移动通信网络的压力。比如,在日本,每个人都常备一个收音机,收音机是自动激活的,当有紧急广播的时候,收音机会自动响起来播报最新信息。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实现更高效、更方便的基于手机的灾害广播是可行的。例如,让移动通信的协议支持广播功能,当灾害发生后,移动通信网可以广播及时、准确的灾害短信,且几乎不占用无线资源。再如,通过制定标准,让所有的手机均支持收音机功能,当灾害发生后,手机中的收音机模块自动打开,接收最新的灾害信息。

主动宣传引导公众合理使用公众通信网络

截至目前,地震灾区的余震仍时有发生,对于公众而言:

首先,信息的获取以广播、政府的通告为主。政府也应该加大利用广播、电视等手段,把有效的信息传递给公众。也可以利用公众网络的短信平台,向公众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其次,在突发灾难发生后,用户可以优先使用短信进行沟通和联系,短信尽量的短。在收到短信后也应立即简短回复,让对方知道短信已收到。

最后,通信的方式上,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新型通信手段,如通过QQ、MSN、Email等方式传递信息。

相关热词搜索: 应急 体制 建立 通信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