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关于铁路工务系统在“天窗修”形势下的工作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 2022-03-02 08:21:16 浏览:

[关键词]铁路工务;天窗修;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前言

鉴于当前铁路工务系统普遍存在的人员结构、劳效组织、职工技能等问题,如何在现有条件下通过人力资源调整和优化生产组织方式予以改善或缓解,以适应“天窗修”的需要,成为工务系统亟待解决的课题。我段通过现场调研、组织座谈、实践推广“检养修分开”等方式,形成了如下几点思路。

一、通过挖潜用工、兼职并岗、一职多能的方式实现减员增效

1、基于探伤作业的作业特点,实现一职或一岗多能

动态调整的探伤周期与相对固定的人员模式存在着必然矛盾,特别是冬季探伤周期缩短,给探伤周期的完成带来很大压力。

可以让其它工种职工接受探伤技能培训并取得探伤资格,如线路工种在冬季维修作业相对较少,如取得探伤资格,冬季就可以弥补探伤用工的需求,提高整体工作的效率。

2、根据季节调整探伤周期,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针对一年中伤损发生呈盆状曲线的规律,在满足《修规》规定的年总探伤遍数的前提下,可将探伤周期按照伤损发生规律进行细化调整,即9月至次年2月周期缩短5~10天、3月至5月为正常周期、6月至8月周期延长5~10天。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整探伤周期,既充分发挥了探伤检查的作用,又使人力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分配。

二、积极推进维修体制改革,优化劳动生产组织

积极推进维修体制改革工作,实行“检养修”分开。通过进一步优化工区设置,取消区间工区,合并小站小工区,成立维修工区;同时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实行集约化生产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管控水平,减少防护及辅助人员,缓解作业人员不足的问题。

通过维修生产环节的闭环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一是设备病害的检查、整修由车间统一安排,检查部门能够充分暴露严重问题,根治了以往病害发现不了或隐瞒不报的顽疾;设备静态检查数据由车间全面掌握、段级重点掌握,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分层控制,利于有重点、有针对性的组织维修生产。二是生产指挥职能上提到车间,根治了现场实际和生产管理两本账的问题,增加了车间维修管理工作压力,迫使车间干部更加注重维修的及时性、周期性,改变了过去车间指导生产的盲目性和工区计划的随意性。三是由车间组织作业的优势明显,如:安排现场某项病害较为集中的维修作业,单个工区每天安排纯作业5人,加上带班人、现场防护员、驻站防护员等3人,4天完成,用工32人;车间组织集中作业,安排纯作业20人,加上带班和防护3人,1天完成,用工23人,直接节省用工9人。四是通过实施方案修,改变了过去作业治标不治本,干了就比不干强的作业方式;随着作业班数量的减少,车间能够适时盯控、验收、签署意见,确保了设备整修效果。五是随着集中修理、周期维修的实施,从长远看有利于延长设备修理周期和使用寿命、逐步降低职工劳动强度及减少作业对运输的影响。

三、落实设备等级管理制度,减少无效或低效人员投入

为扭转以往广泛存在的“重正线、轻站线”观点,解决维修作业“什么情况需要干、怎么才算干好”的问题,需要对设备结构、设备质量、设备状态分别形成等级划分,用以宏观的指导生产工作。

1、设备结构等级划分,明确基础投入目标

主要根据线路允许速度和年通过总重,把设备结构分为五个等级。根据等级的不同,对钢轨、轨枕、道岔、联接零件、胶垫、加强设备、道口、防护设施等明确设备要求。在此基础上每年底梳理全段设备,对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优先纳入改造规划,并按照先正线和客车径路到发线、后其它线的原则,提请路局次年大中修建议计划,逐步对结构不达标的设备进行改造。对于受上级计划限制一时难以实施改造的,纳入到段级重点掌握,确保设备安全运用。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改善设备结构,通过长远的有效设备投入减少短期的无效劳动力投入。

2、设备质量等级划分,明确维修既定标准

根据不同等级设备的质量修理标准,结合现场实际生产能力,进一步明确不同维修项目的修理周期。每年年末按照设备修理周期参照标准,对次年维修工作总体初步规划,确定重点维修内容,集中利用既有人、财和物力,对设备按等级实行周期性修理。首先利用好大机作业和大天窗的优势,对达到维修周期的线路安排周期性修理;其次充分用好重点维修和综合机修车间,进行换件大修、换轨、焊轨、消灭重伤接头等;再次由各车间组织维修工区或养护工区合署作业,推行成段整治、周期平推,延长设备修理周期。

通过规范生产作业组织流程,实现高效维修投入,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设备质量,另一方面可把节省的人力资源投入到其他设备延寿工作上。

3、设备状态等级划分,明确维修细节控制

提高设备整修的针对性、计划性和科学性,对各级层面的静态检查标准予以统一,做到检查、督办、整修、复核、考核各项流程规范,分层控制、责任到人。

针对大站场车间设备复杂,病害注销周期难以落实的问题,提出分层控制,明确对安全生产监控指挥信息系统中的二、三级设备病害整修时限。三级病害24小时内整修完毕;二级病害7日内整修完毕;一级病害纳入次月生产计划,30天内整改完毕。

对设备状态等级的划分,体现了生产把控的合理性。车间在设备整修上实现闭环管理,做到“干一处、达标一处”,改变了以往“只重过程、不重结果”的现象,有效减少了人员浪费。

四、合理使用先进检测或测量仪器,节约人力成本

1、推广轨检仪的使用,提高检查效率和质量

在全段范围内大力推广正线轨检仪的使用,通过近几年使用上来看,轨检仪具备数据连续性、检查内容全面、数据处理方便、提高效率等优势,根据现有的设备检查方式,每月正线设备推轨检仪检查1遍,手工检查1遍,同时结合养护工区的状态检查,符合修规关于正线线路每月2遍的规定,可以满足设备检查需要。

2、充分利用探伤车数据,减少小型探伤仪工作

一是技术性能方面,根据目前钢轨探伤车与小型母材探伤仪的技术性能,探伤车具有精度高、检测速度快的特点;二是探伤效果方面,探伤车具有探伤效果“一致性”的先天优势,排除了许多操作小型探伤仪时的人为因素,降低了漏检的概率。三是在检测灵活性上,小型母材探伤仪则具有灵活性强的特点。

根据以上对比,如果能够将目前以小型探伤仪为主、探伤车为辅的探伤模式,变为探伤车为主、小型探伤仪为辅的模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将正线长大区间交由探伤车按探伤周期进行检查,由小型探伤仪重点对正线岔区和站线进行探伤以及伤损复核,将大大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漏检的概率。

结语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从人员调整、优化生产组织、落实设备等级管理、推广先进仪器等角度出发,在人、物、材、法等方面出方法找路子,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做好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强化劳动组织和提高作业效率等工作,是当前工务系统必须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适应“天窗修”形势的客观需要。

相关热词搜索: 工务 天窗 铁路 实践 思考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