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功”—“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 2022-03-06 08:09:22 浏览: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指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通过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等步骤去掌握概念规律知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遵循课堂教学规律的条件下,通过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处理或解释的心理欲望,通过不断呈现的问题水平的提升,持续地挑战学生的感性或理性思维.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交流,澄清模糊认识,正确建立概念和理解概念规律,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有效教学模式.

1“功”教学案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正确理解功的含义,是学好功的计算、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知识的基础.特别是正确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本节的一个难点.本课以“问题导学”学习为主,体现新课程标准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理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关于“功”的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为“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可以将课程标准要求分解为四项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功的含义;(2)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3)会陈述什么是功;(4)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本节课通过课堂观察、课堂练习、当堂检测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1.1活动一:认识功的含义.

问题1生活中的功的含义丰富,有哪些意思呢?

学生谈自己知道的功的含义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是它还具有其他特殊的含义.

问题2力学中“功”的含义是什么?

【自主学习】请阅读课本62页,观察图11.1-1,举例说明力学中的功的含义是什么?学生总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显示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1.2活动二: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合作探究】请观察课本63页图11.1-2、图11.1-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问题3做功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没有做功的实例中,想想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举例说明.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物体不做功的情况:

(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保持静止状态;(s=0,劳而无功)

(2)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由于惯性而运动;(F=0,不劳无功)

(3)物体受到某力的作用,但运动方向始终与该力方向垂直(F⊥S,劳而无功).

师生共同梳理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

课堂练习

(1)下列运动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踢出运河的足球在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

B.运动员举起杠铃

C.小孩用力推车,车未被推动

D.背着书包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行

(2)在下图所示的过程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B.扛着米袋慢慢爬上楼梯

C.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

D.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3.下列过程,哪个情况小明对桶做了功

A.小明提着桶站立不动

B.小明提着桶水平移动

C.小明提着桶站在匀速水平运动的车厢内

D.小明提着桶站在匀速向上运动的电梯内

4.下列情景中,重力对小球做功的是

A.小球由高处落下

B.小球在地面上静止

C.小球沿水平轨道运动

D.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上不动

1.3活动三:会陈述什么是功

问题4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大家利用身边的物品(如书、书包)设计小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总结:功的大小与力的大小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关.移动相同距离,力大的做的功多;力相同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力学中功的定义:

在力学中,把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1.4活动四: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根据力学中功的定义,总结梳理功的计算知识点:

(1)表达式:功=力×距离W=Fs;

(2)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1 J=1N·m.将两个鸡蛋举高1 m,做功约1 J.

问题5运用功的公式计算时必须注意哪几个问题呢?学生谈可能出现的问题.

运用功的公式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a.公式中的F与s必须在同一直线上;

b.公式中F的单位必须是N,s的单位必须是m,那么功的单位才是J:

c.F、s必须具有同时性:即s必须是F一直参与下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d.F、s必须具有同一性: F、s是指同一物体受到的力和在力的方向上运动的距离.

阅读课本64页例题.

例题小明提着重100 N的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前进了10 m,再走上高为3 m,楼梯长为6 m的石阶, 他克服水桶重力做了多少功?

已知:G=100 N,h=3 m,求:W.

解因为匀速提升,所以

F=G=100 N,

s=h=3 m,

W=Fs=Gh=100 N×3 m=300 J.

答:小明克服水桶重力做功300 J.

1.5活动五:总结梳理知识

问题6:本节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请同学总结梳理本节知识点.

1.6活动六:课堂检测(见检测小试卷)

以一份小测试试卷形式进行,评价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效率,时间大约6~8分钟.

2反思

本节课以“问题”导学,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一系列活动开展教学,将课程标准的要求分解为四项学习目标,每一项学习目标通过一项活动来实现.

活动一对应了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得出功的含义;在这项活动中,实际教学时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讨论,使学生对功的含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讨论中学生也发现了新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可自行解答.活动二: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对教材中的实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总结得出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实现学习目标2中“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这项活动以师生合作为主展开,在活动一中学生已经进行过交流,这也算是学生展示,让部分学生自己来分析实例,通过阐述,可以进一步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活动二后通过“当堂检测”,让学生分析判断力对物体做功的情况,检测“学习目标2中,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活动三:通过探究功的多少与力的大小、移动距离的关系,分析得出功的定义,完成学习目标3,“会陈述什么是功”.实际教学中,通过学生动手小实验加上课件模拟实验进行探究,总结得出功的定义.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出现了小问题,通过引导分析解决.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小实验是一个方向,让学生充分体验“物理就在生活中”.

活动四:根据功的定义,总结得出功的计算公式、单位.再通过练习应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完成学习目标4.

活动五为小结,通过学生梳理知识点,达到对本节课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实际教学中板书是以思维形式展现的,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活动六为当堂测试,约6分钟时间完成,为课堂评价的一种形式.通过测试成绩,学生本节课目标完成很好.

“问题导学”的核心是“问题”,如何从学生的认识出发,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提出能引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是需要长期研讨的;根据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方面.反思研讨是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现为本的课程理念.附:课堂测试卷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重50牛的物体在15牛的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路面前进了4米,推力对物体做的功是________焦,重力对物体做的功是_______焦.当推力撤消后,该物体由于惯性又前进了1米,在这个过程中,推力对物体做的功是______焦.3.步枪子弹火药爆炸时产生的高压气体对弹头的平均推力为12000N,如果枪膛长60cm,子弹在空中飞行10米落下,高压气体对子弹头做的功是___J.4.小红用100N的水平力把重为500N的木箱沿水平地面拉动6m,小红做的功为______J;大刚把这只箱子扛到6m高的楼上,大刚做的功为_______J.5.起重机的钢绳将500N的物体匀速提高6m后,又水平匀速移动4m,钢绳对物体 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____.6.一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滚动,对它做功的有( )A.重力 B.惯性 C.支持力 D.没有力对它做功7.用200 N的力,把重为1000 N的箱子,沿水平地板推动20 m,则人推箱子做的功为( )A、20000 J B、0 J C、4000 J D、因为不知是否匀速推动,故做功的多少不能确定8.在下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关于力做功的叙述正确的是( ) 9.下列几个物体做功的情况,其中错误的是( )A、叉车举起货物,叉车做了功 B、燃烧的气体使火箭起飞,燃烧的气体做了功C、人推箱子,使箱子在水平方向移动,人做了功D、吊车将吊着的物体水平匀速移动,吊车对物体做了功10.某同学体重500N,他用4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木箱.木箱重100N,经4s木箱在水平地面上移动了2m.在这个过程中,该同学做的功是多少J?如果他把木箱搬到三楼,已知每层楼高4m,则他对木箱至少做多少J的功?

相关热词搜索: 课堂 教学案例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