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现代包装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 2022-03-27 08:25:22 浏览:

摘要:本文根据包装工程专业的专业建设与教学实践,从教学体系、师资队伍、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等几个方面,探索出一条具有专业特色、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深化高校包装工程专业的发展与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包装工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陕西科技大学1985年在全国率先开设了包装工程专业,为了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我们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几经修订。新的培养方案的制订就是在认真调研国际、国内包装行业对包装人才需求的情况以及现代包装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上,研究并确立了现代包装人才的知识结构及合理内涵,然后在更高层面和创新思维基础上构筑新的专业平台,开拓适应现代包装工业发展需要的包装工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依靠学校自身的优势,力图培养有特色、有专长的包装科技人才。

一、形成科学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文件

根据我校包装工程专业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对包装专业结构和服务方向进行了调整优化。通过认真、细致的市场调研,以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广泛征求企事业单位在专业设计和培养计划方面的意见,制订包装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1.制订包装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总体思路。专业特色是办学成败的关键,制订包装工程专业新的培养计划,必须首先确立包装工程专业的专业特色,根据专业特色制订专业培养计划[1]。我校包装工程专业的专业特色是:培养学生既要全面掌握现代包装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又要注重把包装和材料、包装和印刷有机地融合起来,利用造纸、玻璃陶瓷等材料工艺专业及印刷工程专业的优势,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从包装材料、印刷油墨等包装性的角度来提高和控制包装品质量的方法。包装工程专业的整个培养计划以培养德才兼备为目标,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培养该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人文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体现“加强素质教育”精神),另一方面是培养其所具备的业务素质。将大学四年分成三个阶段,前两年即一、二年级为基础教育阶段,主要学习公共和基础课,以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从而体现“拓宽专业口径”的精神(同时也为打算报考研究生的同学打下基础);三年级为技术教育和岗位教育阶段,该阶段主要学习技术基础课和进行工程实践,针对本专业的特点,在这个阶段要特别强调宽基础训练和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四年级为专业教育阶段,该阶段的重点任务是学习最新的包装专业知识和进行专业方面的实践锻炼,以适应国内外人才市场的需求,保证毕业生的就业需求[2]。

2.培养计划突出加强基础、加强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整个培养计划按“减少专业课,增加基础课;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践性课程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和课外学时”的模式进行,真正体现加强基础、加强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计划应安排有较多实践性的课程,如《包装材料》、《包装印刷》、《包装结构设计》[3][4]等。通过这些实践性课程的设置,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

二、建立一支符合专业特色的师资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围绕专业定位采取了以下措施:培养和扶持既有较高理论造诣又有较好实践能力的中、青年教师为该专业的学术带头人;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行在职深造或专业培训,根据办学特色定期安排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和培养;从相关企业调入少数具有丰富实践能力和较深理论基础的高级工程师,增强教师实力以培养该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的形成,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

1.不断更新和修正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的发展趋势,应不断更新和修正教学内容。例如:包装印刷是现代包装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但包装印刷包含的内容繁多,既包括印前图文处理、分色制版,印刷、印后的内容,又包括各种材料的印刷、印刷设备等等。这些内容紧密联系,互相影响,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这门课程的内容方面,对于已趋于淘汰的凸版印刷内容只作简单的介绍,而对于新兴的数字印刷技术从原理到设备的使用及印品质量的检查等,都进行详细的讲授。

2.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①开展“研究性”、“启发式”教学,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授课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传授学习的方法。开展研究性教学,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吸收学生的新鲜观点。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增加对归纳、分析和综合等方法的运用,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注意精选内容,因材施教。②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增大教学信息量,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而且通过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效果可变抽象为具体,由外到内全方位刺激人的感官,有利于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既可最大限度地输入信息、加快学习速度、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又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既可有效地解决包装工程专业课程内容多、范围宽、课时紧的状况,又可替代部分认知性实践活动。因此,目前专业课当中有80%都采用直观、形象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加强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就业后的适应能力。根据用人单位的意见,在巩固我校学生综合素质好,英语水平高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学生的设计运用能力与动手能力。为此,加大了《包装印刷》、《包装与广告设计》[5]等课程的上机学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增加了《包装工艺》课程的实验学时数,加深学生对造纸、玻璃陶瓷等包装材料工艺过程的认识,提高学生就业后的适应能力。

2.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先后建成了《缓冲包装材料实验室》、《软包装材料检测实验室》、《包装结构实验室》,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我校印刷工程专业的《印刷技术实验室》、《印品质量检测与控制实验室》等,建立了稳定的校内实验基地;校外包装工程专业的实习基地有不同类型的大型包装企业12家。这些企业的实习重点各有不同,有的主要学习瓦楞纸箱的成型与印刷工艺;有的主要学习包装容器的成型与灌装工艺;有的主要学习包装装潢制品的基本制作工艺流程等。通过这些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有效地保证实践训练的顺利进行。

目前,全国设置包装工程专业的院校有70多所,对于采用什么培养模式培育包装科技人才,各校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但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培养出符合高科技时代需要的包装科技人才,即培养什么样的包装科技人才(应用型还是综合型或是创新型)。是侧重于传统的包装技术还是侧重于计算机与包装技术的结合或是侧重于包装技术与印刷技术的结合,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专业基础、实验、实习如何安排、需要什么样的教师队伍、包装专业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等问题都有待探索解决。

综上所述,研究包装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教育规律,又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深化高校包装工程专业的发展与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建森.人才培养应重视基础[J].教育与职业,2011,(1):32-34.

[2]王家民.以多学科为基础的包装工程教育及人才培养问题思考[J].包装工程,2007,28(9):45-48.

[3]孙辉,王家俊.《包装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J].包装工程,2010,31(17):172-174.

[4]程惠峰,杨祖彬.包装印刷技术课程的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包装工程,2010,31(17):188-191.

[5]邓英.对包装设计现状的思考与探索[J].包装工程,2007,28(9):192-193.

作者简介:刘筱霞(1964-),女,山西运城人,陕西科技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包装、印刷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基金项目:陕西省“包装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项目资助

相关热词搜索: 实践 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