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控制途径

发布时间: 2022-04-01 09:37:44 浏览:

引言

重视和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村环境品质,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本文作者结合事件调查主要介绍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产生原因,并着重介绍生态修复方法和新技术处理方法。

1农业面源污染概述

1.1农业面源污染定义

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存过程中发生的污染,具体是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农田、村镇的泥沙、营养盐、农药及其他污染物,在降水、灌溉、排污的过程中,通过地表径流、壤中流、排水和地下渗漏,使大量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如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等,从而引起生态系统的污染。

1.2农业面源污染特点

1.2.1分散性和隐蔽性

地利用状况、地形地貌、水文特征、气候、天气等的不同而具有空间异质性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排放的分散性导致其地理边界和空间位置的不易识别。

1.2.2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降雨量的大小和密度、温度、湿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化学制品,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和对水体的污染。

1.2.3不易监测性

由于面源污染涉及多个污染者,在给定区域内它们的排放是相互交叉的,加之不同的地理、气象、水文条件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影响很大,因此很难具体监测到单个污染者的排放量。

1.3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特征

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及产生原因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南方地区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农业耕作精细,畜禽养殖业发达。面源污染以平原河网、库、湖为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生活、养殖、农田排水为主要负荷来源,人均用水量大。北方相对干燥,河流水量小,雨热同期,面源污染发生多随降雨侵蚀产生,冬季少发,农田侵蚀、养殖废弃物为主要负荷来源,人均用水量少,温度限制作用明显。

2农业面源污染的根源及主要危害

2.1来自农药的污染

据统计我国农药年产量50万吨,位居世界第二。我国施用农药中杀虫杀螨剂占62%,杀菌剂占21%,除草剂17%。当前农药施用品质多、乱、杂。由于农药的利用率低于30%,所以70%以上的农药散失于环境中,严重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土壤中农药被灌溉水、雨水冲刷到江河湖海中,污染了水源。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在一定时间内或多或少都有部分残留在农作物上,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增加,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出口贸易。

2.2来自化肥的污染

因农民施肥方法不科学,化肥有效利用率低。研究表明,氮肥的利用率为30%-40%,磷肥的利用率仅10%-15%,钾肥的利用率为40%-60%。化肥的大量使用,特别是氮肥用量过高,使部分化肥随降雨、灌溉和地表径流进入河湖、库、塘污染了水体,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土壤结构变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

2.3来自农膜的污染

地膜种植技术的推广为农田带来日趋严重的“白色污染”,我国地膜残留量高达35万吨,残膜率达42%,有近一半的地膜残留在土壤中。属于高分子有机化学聚合物的地膜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逐年积累,污染土壤生态环境。

2.4来自禽畜养殖业的污染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禽畜养殖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养殖场所排放废水和粪便堆存期间因降水而淋溶出来的污染物排入到周围土壤环境,然后通过水土流失进入地表水。并且禽畜粪便中含有各种病原体对水体卫生学污染影响巨大,应用禽畜粪污染的灌溉水或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肥可导致食用农产品污染。

3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对策及控制途径

3.1农药面源污染控制原则

有毒有害面源污染主要为农药及重金属,针对这类污染要坚持“源头控制,阻断迁移过程及加快末端降解”的原则。科学用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优化农药使用结构,改善用药技术和办法,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农药使用过程环境介质之间污染的迁移,减少农药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缩短农药残留环境时间,减少环境残留。

3.2化肥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化肥面源污染可从源、迁移过程及汇3个阶段缓解。源头控制技术主要为缓释肥料技术、添加剂肥效调整技术及改进化肥施用技术。迁移过程可利用水土保持技术、生态沟渠阻控技术、迁移过程净化技术控制,最后一个阶段可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达到最佳效果。

缓释肥料切记以缓释氮肥为主,根本原因在于其水溶性强,肥效发生快,与作物吸收速率不同步。因此开发具有缓慢释放功能的氮肥是主要方法。常用的氮肥添加剂为硝化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土壤中亚硝化细菌活性,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改善品质,保障农产品安全。

3.3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是综合防治技术的基础,在病虫草害的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防治措施主要为选用抗虫抗病作物品种,培育抗病、抗虫品种,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耕翻土壤可以深埋或暴晒土壤,致使部分害虫死亡,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寄主和隐匿场所,可以灭草和诱发杂草,合理轮作和套作减轻某些虫害的发生。合理水肥调控,提供良好的营养条件达到壮苗、壮株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合理密植、调节设施栽培中温度、湿度、通风等。

3.4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采用有益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杂草等有害生物的方法。

3.4.1以有益动物治虫,如瓢虫、赤眼蜂、青蛙、草蛉可以有效的防止农业面源污染的形成。

3.4.2以微生物治虫,如细菌、真菌、病毒为主要的微生物杀虫剂。可以从源头上遏制住农业面源污染。

3.5物理防治技術

利用各种物理手段或机械设备来防治病虫害的技术。如人工捕杀,捕杀鼠害、人工除草、去除病叶、病株等;诱杀法,如糖浆诱杀、灯光诱杀、色板诱杀、声诱声控;高温种子杀菌、闷棚灭菌等技术均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控制途径。

相关热词搜索: 现状及 途径 污染 控制 农业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