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农村公众使用气象信息的现状及建议

发布时间: 2022-03-31 10:25:38 浏览:

摘要 阐述了农村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途径,分析了农村公众应用气象信息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充分利用气象信息为农村防灾减灾服务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公众;气象信息;防灾减灾;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P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266-02

农村气象信息的概念颇为广泛,为农村提供的气象预测预报服务、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服务、农业气象服务、气象科普服务,为农村开展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森林火险防御的气象信息服务等均属农村气象信息服务范畴。中央对农村气象信息服务一直十分重视,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0个中央1号文件(201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与能力建设,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可见,农村气象信息服务与农村防灾减灾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本文就此作一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农村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途径

1.1 大众传媒

广播电台、电视、报纸等大众化传播媒体是农村公众获取气象信息最普遍的方式。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各地先后设立气象机构开展天气预报业务,当时气象台站是将制作好的天气预报通过电话方式告之广播电台播出。1981年7月1日,国家气象部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首次在《新闻联播》之后播出《天气预报》节目,与此同时,我国电视天气预报诞生。据权威部门调查,电视天气预报高居收看电视节目类型排行榜的首位[1];我国各类报纸刊登天气预报非常普遍,但农村报纸普遍存在邮递滞后,因而报纸天气预报往往难以被农村公众所采纳。

1.2 现代传播工具

即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网络等现代传播工具。现代信息社会,通过手机短信形式发送气象信息是农村中青年公众获取气象信息最普遍的方式;农村一些公共场合,如集镇所在地、车站等安装电子显示屏播放气象预报越来越普遍;从网络上获取气象信息是年青人较青睐的方式。

1.3 高音喇叭

高音喇叭是农村老年和儿童获取气象信息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空巢村”现象大量存在且呈上升趋势,留守老人和幼童大多没有配备手机之类的通讯工具。从现实情况看,用高音喇叭发布气象信息不失为解决当前农村气象信息传播问题最方便、最快捷的手段,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公众尤其是老人和儿童的气象信息获取问题[2]。

1.4 其他传播途径

包括电话自动声询系统、微博微信、向气象台站直接电话咨询等方式。

2 农村公众使用气象信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多数公众为被动接受

从被动接受电脑信息和手机信息到被动接受气象信息,是当前社会存在的客观事实。以订制手机气象短信为例,据诸暨市移动公司提供的数据,公众主动制订气象短信的比例不足30%,70%以上气象短信用户为移动公司通过主动联系取得。

2.2 多数公众未根据气象信息采取应对措施

2014年“3·23世界气象日”期间,笔者在诸暨市枫桥镇农贸市场、文体中心、超市、汽车站等随机采访了30位公众,当被问及“听过或看过天气预报后你是否会采取一些行动”时,有12人表示“听过看过就不去管它了”,有8人表示会“适当采取一些行动”,另有10人表示将会“根据天气预报采取应对措施”。

2.3 不同年龄段公众对气象信息的重视度相差悬殊

2014年端午节期间,笔者再次来到诸暨市枫桥镇,随机采访了不同年龄段的30位公众,当被问及“气象信息对你平时生产生活重要吗”这一问题时,令人意外的是有5位年龄偏低者果断回答“平时从不关心天气预报”,有7位表示“不太关心”,有6位表示“适当关注一下”,另有12位年龄较长者表示“晚饭后会习惯性地收看中央台天气预报节目”。

2.4 公众对特殊时间段的气象信息关注度明显增强

特殊时间段主要包括①暴雨、台风、雷电、冰雹等气象灾害将要发生或发生时;②节假日期间,如国庆、五一、春节以及双休日等;③重要农时季节,如春耕生产、夏收夏种、秋收冬种等;④天气过程转折点,如入梅出梅、连续雨(晴)天结束转晴(雨)天等;⑤一些民间活动开展期间,如农村庙会、“红白事”等。调查表明,在上述时间段内农村公众对气象信息的关注度较平时明显增加。

2.5 天气预报准确率不稳定影响公众使用气象信息的信心

尽管现在的天气预报准确率较过去有了较大提高,但影响天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天气预报不可能完全准确,难免会出现准确率不稳定的情况,而公众对天气预报的期望值在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天气预报准确率与公众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始终存在,因而制约了公众使用气象信息的信心和意愿。

3 充分利用气象信息为农村防灾减灾服务的建议

3.1 农村防灾减灾能力脆弱,应加大力度向农村公众开展气象信息应用的宣传

一方面,气象台站发布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往往难以迅速、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农村,存在着农村气象信息传递的瓶颈制约;另一方面,农村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较为薄弱,承灾能力弱,农民防灾避灾知识缺乏。农村人口众多,是气象防灾减灾的脆弱区,因此加大力度向农村公众开展气象信息的应用宣传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3]。

3.2 实现气象信息向农村“全覆盖”,增强农村公众使用气象信息的意识

针对目前农村公众特别是年龄偏低人群使用气象信息意愿淡薄的状况,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将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的重点向农村延伸、深入和覆盖,推进自动气象站、气象短信、气象显示屏、气象高音喇叭等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实现气象信息服务向农村“全覆盖”,增强农村公众使用气象信息特别是气象防灾减灾信息的意识。

3.3 提升气象科技水平,为农村公众提供更加“精、准、快”的气象信息

气象信息“精、准、快”是评价气象服务最重要的方面。调查显示,农村公众对气象信息的期望值较过去相比有明显提高,农村公众已不满足于常规的灾害性天气预报信息,而更关注的是获取更精确的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信心进行预防。因而,各级气象部门特别是基层气象部门应提升气象科技水平,切实提高农村气象信息的“精、准、快”水平。

3.4 提高气象现代化综合实力,让“千变万化”的气象信息走进农村“千家万户”

以实现“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为抓手,全力打造好气象信息在农村传播的“全覆盖”工程[4]。以诸暨市为例,至2017年要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农村气象灾害观测站网,其空间分布密度要求达到5.5 km以内,农村气象监测站95%以上要实现自动化,农村气象灾害的预警时效要提前至30 min以上发出,农村气象灾害信息的覆盖面要达到95%以上,向农村发布的天气预报准确率要达到90%以上。特别是要强化农村边远地区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覆盖面,使气象信息进入农村“最后一公里”地带,真正让“千变万化”的气象信息走进农村“千家万户”。

3.5 加强政府主导,全面增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针对暴雨、台风、冰雹、高温、雷电等气象灾害及衍生灾害在我国农村多发、重发、频发的不利局面,广大农村应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气象部门应加密监测,准确预报,及时服务,为农村公众有效防范和应急处置气象灾害提供科学依据[5]。同时,科学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及时发布森林火险预报,开展关键农事天气信息服务,为“三农”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当然,最重要的是需要农村广大公众充分认识防灾减灾的重要性,提高使用气象信息意识,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保障。

4 参考文献

[1] 周晓菲.从报纸上的气象信息看媒体的受众意识[J].兰州学刊,2004(5):186-187.

[2] 王云.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基层气象部门为农服务对策研究[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4,35(1):78-81.

[3] 李芬.中国农村气象服务的现状、需求及其发展策略[J].农学学报,2013(4):62-67.

[4] 黎健.关于强化公共服务、践行气象为民的几点思考[J].浙江气象,2013,34(4):9-11.

[5] 于静.对县级气象为农服务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4(6):299-300.

相关热词搜索: 现状及 气象 公众 农村 建议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