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重搏波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 2022-04-11 09:19:06 浏览:

【摘 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足背动脉重搏波的变化。方法:对我院118例T2DM患者和118例健康人每半年进行一次足背动脉重搏波检测,追踪观察1—3年,比较足背动脉重搏波的变化。结果:118例T2DM患者中,足背动脉重搏波低阻高弹性19例,中阻中弹性38例,高阻低弹性61例,与正常人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2DM下肢血管病变常见,而足背动脉重搏波波形的变化,可揭示下肢血管阻力和弹性的变化,提示血管病变的发生,是一种方便可行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足背动脉 重搏波

国内外大量资料表明,糖尿病足(DF)不仅导致糖尿病(DM)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早期发现和干预DM下肢血管病变,减少DF的发生,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我们用双导智能式血流图对118例T2DM患者检测双足动脉重搏波,通过重搏波波形的变化,早期发现DM下肢血管病变。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T2DM组:所选病例均为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1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共计118例,诊断均符合WHO(1999年)标准〔1〕,男65例,女53例,年龄47—68岁,平均(60±8)岁。病程1—18年。入选条件:(1)DM诊断年龄在45岁以上,男女不限;(2)DM病程在一年以上;(3)下肢无溃疡、坏死者。正常对照组:入选118名(男64人,女54人)。年龄47—69岁,平均(61±7)岁。均无DM家族史和自身免疫病史,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

1.2 方法

1.2.1 入选者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心率,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验包括: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尿常规。触诊足背动脉(正常、减弱)。受检者取平卧位,由相关技术人员专人操作。将饱和盐水纱条上敷金属电极,置于双足踝关节上方1寸处和跖趾关节处,检测两电极之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每半年检测一次,观察足背动脉重搏波的变化。

1.2.2 判断标准参照1996年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检查方法及标准,根据足背动脉重搏波波形,分为三种:a低阻高弹性:重搏波明显,重搏波谷较深或稍抬高。B中阻中弹性:重搏波较明显,重搏波谷抬高。C高阻低弹性:重搏波不明显。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X2检验。

2 结果

118例T2DM患者中,足背动脉重搏波低阻高弹性19例,中阻中弹性38例,高阻低弹性61例。正常对照组118例中,足背动脉重搏波低阻高弹性58例,中阻中弹性41例,高阻低弹性19例。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全球约1.5亿,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较高。足溃疡或坏疽是糖尿病住院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糖尿病足造成截肢者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这些截肢者中85%以上是因足溃疡恶化导致深部感染或坏疽所致。糖尿病患者的年龄也是DF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且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2〕。早期发现和干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对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尤为重要。重搏波是由于主动脉瓣关闭,血流反冲,血管再度扩张而形成。它包含了很多重要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它的变化能够反应人体心脏、血管、血压、微循环功能的变化〔3〕。我们用双导智能血流图检测双足背动脉,通过重搏波波形的变化,较早发现下肢血管病变。其不仅能反映足部血管病变,而且对于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因内膜增厚、硬化、斑块形成以及狭窄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也能较早的反映出来。足背动脉重搏波检测费用低廉,易重复检查,患者易于接受,而足背动脉重搏波波形的变化,可揭示下肢血管阻力和弹性的变化,提示血管病变的发生,是一种方便可行的检测方法,可广泛用于基层临床并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检查。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788.

[2] 常宝成,潘从清,曾淑范.208例糖尿病足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2): 129-130.

[3] 杨琳,张松,杨益民,等.基于重搏波谷点的脉搏波波形特征量分析〔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8,27(3):229-233.

相关热词搜索: 动脉 糖尿病患者 临床研究 重搏波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