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胸部钙化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发布时间: 2022-04-14 10:28:07 浏览:

作者单位:641300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宋道前

【关键词】 胸部; 钙化病变; 影像学诊断; 综述

胸部钙化病变,在常规胸片上很容易发现。笔者搜集有关文献,就胸部钙化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以期提高胸部钙化病变的诊断水平。

1 关于钙化病变

钙化(calcification)病理上属于变性病变[1],由于组织的退行性变或坏死后,受到破坏的组织局部脂肪酸分解而引起酸碱变化,钙离子以磷酸钙或碳酸钙的形式沉积。胸部钙化病变X线表现为胸部致密影,常有单发的钙化点、病灶内钙化、环状钙化及弥漫性钙化等多种形式[2]。常发生在病变组织,特别是慢性炎症性病变。钙化的出现一般代表病变多为良性,预后较好。

2 影像学检查技术

胸片,特别是CR、DR胸片,是比较容易发现和诊断钙化病变。随着CT的普及,CT已成为继胸片之后诊断胸部钙化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随着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和MRI的应用,在胸部钙化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更是提供了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在X线和CT上钙化病变为高密度致密影;MRI上钙化呈无信号,较大的钙化灶为信号缺损区,其对钙化病变的显像不如CT有效。

3 胸部钙化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钙化可发生在胸部的纵隔、心血管、肺内及胸壁等部位。本文将按钙化病变在胸部的上述4种基本分布类型进行分析。

3.1 纵隔内钙化病变

3.1.1 纵隔肿瘤钙化

3.1.1.1 胸内甲状腺肿 约25%可见钙化,多见于甲状腺腺瘤。X线表现为上纵隔胸腔入口肿块影,肿块密度均匀,钙化主要在包膜,并向肿瘤内深入,形成不规则絮状钙化团影。CT能清楚地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解剖位置关系,来自甲状腺的肿块,密度不均匀,钙化常见且形态各异,增强后有不同程度的强化。MRI对诊断有特殊有利于显示和颈部甲状腺及血管的关系,一般表现为长T1和长T2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匀,钙化则表现为无信号区[3,4]

3.1.1.2 畸胎瘤 多见于前中纵隔区,呈圆形或不规则肿块,钙化形态多样,有包膜钙化,瘤内可有骨骼、牙齿等。CT表现为囊壁不太厚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内容物多为密度偏低(-5~15 HU)均匀一致的液体,部分可见钙化影像,但只有肿块内的牙、骨影像才有特异性的定性价值。CT能清楚地显示脂肪密度与钙化密度,能较准确地反映肿块的解剖位置关系[3],并对良性畸胎瘤作出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5]

3.1.1.3 胸腺瘤 肿块位于胸骨后间隙,心脏大血管交界区前,密度多均匀,钙化多为弧形或散在钙化。CT表现为前纵隔内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多数密度均匀,部分发生囊样变性,形成低密度区。钙化可点状、弧形或环形,但对鉴别良恶性没有意义[4]

3.1.1.4 纵隔神经源肿瘤 纵隔神经源肿瘤X线表现为脊柱旁沟内圆形、椭圆形或长形肿块,少数可发生小点状钙化影,如发生囊性变,也可见弧线样钙化。CT表现为一侧的脊柱旁沟区内的圆形或卵圆形肿块,良性肿瘤边缘光滑锐利,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多为软组织密度,偶见肿瘤内点状钙化灶,多数密度均匀,呈中度均匀一致性强化;而恶性者体积较大,多数密度不均且呈不均匀强化,轮廓不规则,与周围结构之间的脂肪界面消失,侵及邻近结构,破坏附近骨骼,且钙化少见。MRI多表现为后纵隔脊柱旁肿块,边界清楚,SE序列上多呈中长T1长T2信号,信号强度多数均匀一致。横轴面图像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部分呈哑铃状伸入椎管内,相应部位的椎间孔增宽,邻近的椎体和胸壁可被侵蚀;肿瘤可发生囊性变,其囊变区呈长T1长T2信号;瘤体可出现钙化,针尖状或粗索状,CT显示比MRI优越[3]

3.1.2 纵隔淋巴结钙化 纵隔淋巴结炎,特别是结核性炎症,治愈后形成淋巴结钙化,正位胸片不易发现,但侧位及CT常可发现单个或多个圆形钙化,直径约1~3 cm大小,边缘不规则,可单独存在,也可与肺门淋巴结钙化同时存在。

3.1.3 气管、支气管软骨钙化 常发生在老年人,多为生理性改变,常无临床症状,因而无临床意义。钙化沿气管支气管分布,呈圆形、竹节状或虚线状。这种特殊部位和形态改变,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3.2 心血管钙化

3.2.1 主动脉和肺动脉钙化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多见。主动脉钙化发生在弓部,为1~3 mm宽,2~3 cm长的弧形钙化影,侧位或斜位多不能显示,CT检查具有可靠性。肺动脉钙化多发生于肺动脉段和近端,其发生率较主动脉钙化少得多。

3.2.2 心内膜和瓣膜钙化 心内膜钙化发生在心房和心室内栓塞的病例,心肌梗死后或室壁瘤形成后出现。其典型X线表现是在心脏轮廓内壁见环形钙化。而瓣膜钙化常见于主动脉瓣和二尖瓣,钙化多表现为一个或多个钙化斑。三尖瓣和肺动脉瓣钙化较少见。常规CT仅能显示瓣膜钙化,呈颗粒状或斑片状[4],心脏瓣膜钙化,可作冠心病的预测因子[6]

3.2.3 心肌和心包钙化 心肌钙化多为冠状动脉栓闭锁的结果。常见于心室室壁瘤,膨出的室壁瘤的边缘血栓形成,长期后发生钙化。正位片呈带状钙化影,局部心室壁膨出,左前斜位才环形钙化。心包钙化最常见于晚期缩窄性心包炎,钙化发生在心脏的边缘呈蛋壳样。

3.3 肺内钙化病变

3.3.1 肺结核钙化 肺结核钙化最常见于原发病病灶。一侧肺野内出现斑点状钙化影,约3~5 mm大小,肺门并有淋巴结钙化,偶见其内线样钙化相连,为淋巴管的钙化。粟粒性肺结核,治愈后常发生肺内多发性播散性钙化,钙化结节大小相等,针尖大小,广泛分布双肺;浸润性肺结核,除浸润、干酪、纤维病变外,常有钙化病变,多与干酪病灶、增殖病灶和空洞同时存在,有时也可见单纯钙化灶,钙化形态多样,有条状、斑块状、结节状、粟粒状和沙砾状[4]

3.3.2 肺门淋巴结钙化 为胸部钙化的最常见部位,常被X线发现。绝大多数是原发性肺结核治愈的残迹。结核性肺门淋巴结钙化,一般呈密度很高的致密影,边缘较光滑,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肺门淋巴结钙化,可侵入支气管腔内,产生支气管结石综合症,X线表现为肺门区钙化影,可伴其他部位淋巴结钙化、肺不张及感染。CT可明确钙化位于较大支气管腔内。矽肺引起肺门淋巴结钙化,多呈蛋壳样,多为2个以上,直径约1 cm以上的环形,厚约2 mm以上,为矽肺的特征性表现之一[7]。结合职业病史,诊断不难。

3.3.3 肺肿瘤钙化 肺内良性肿瘤以错构瘤钙化较常见,约1/3以上可见钙化,X线表现为孤立圆形结节,边缘较规则锐利或分叶状,钙化为爆米花样,是错构瘤的特征性改变。CT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一般直径小于3.0 cm,可无明显钙化或见典型爆米花状或斑点状钙化[4]。肺内恶性肿瘤钙化,较少见,X片难以发现;CT或HRCT可见小的偏心性钙化,代表以前钙化斑点被肿瘤生长卷入,或肿瘤坏死后钙盐沉着所致,诊断是应慎重。少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也有一定特征,如斑点状或小结节状的少数目钙化[8]。肺转移瘤钙化,多见于骨肉瘤[9]、软骨肉瘤、滑膜肉瘤,表现为小的钙化斑点,与结核病灶相似,但分布于中下肺野,数目较多,短期内复查可见病变数目增多;也可以是软组织密度的转移灶内有粗的钙化斑。乳腺癌、结肠癌、卵巢的黏液腺癌的肺转移瘤也可见细砂钙化。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肺转移有时呈弥漫性粟粒状钙化,小的钙化结节可发展为大的肿块,既有软组织成分也有钙化成分[3]

3.3.4 尘肺钙化 矽肺,铁、锡、碘等高密度物质进入肺内,均可形成钙化或钙化密度的病变。肺内矽结节钙化,常伴有肺门淋巴结蛋壳样钙化,结节比粟粒性钙化大,直径小于1 cm。吸入高密度粉尘,在肺内形成类似钙化密度的阴影,称假性钙化,一般结合职业史,诊断不难。

3.3.5 心脏病肺内钙化 风心病长期二尖瓣狭窄者,肺内可并发小结节状或骨针样钙化,其X线表缘清晰锐利,约2~8 mm,对称地分布于双下肺野,肺尖罕见,应区别于肺结核钙化。

3.3.6 胸膜钙化 常发生于结核性胸膜炎、脓胸或血气胸之后,X线表现为:胸膜钙化常与胸膜肥厚同时存在,大片胸膜钙化可致局部胸廓下陷,肋间隙变窄,病变多呈线样、斑片状或珊瑚状。有时前后胸壁胸膜钙化,正位胸片与肺组织重叠,易误认为肺结核钙化。切线位摄片或CT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CT检查在胸膜病变方面有着普通X线片不能比拟的优越性[4]

3.3.7 肺内其他钙化 其他罕见原因也可引起肺内钙化。如肺寄生虫病、肺泡微石症等。肺吸虫病愈合期可引起肺内钙化,X线表现为双肺下野密度均匀的小钙化点,两个钙化点常合并排列,是其特征性改变,CT表现为呈环状、点状或片状钙化[1]。肺泡微石症多具有家族性,X线表现为双侧性、广泛的砂粒样阴影,以肺底明显,肺尖较少,细小砂粒样钙化微结节,双肺弥漫性分布而中下肺野为著;CT尤以HRCT有助于早期发现小钙化、随访、病灶定性以及确定小囊肿等[3]。钙化微结节具有周边征、束征、线样钙化影优先出现于舌段和中叶的前外侧段以及上叶的前部等特征。

3.4 胸壁钙化 胸壁钙化,在胸片上重叠于肺内,近似肺内钙化。肋软骨钙化,多在25~30岁后出现,从双侧第1肋软骨开始,以后自下向上依次发生钙化,第2肋软骨最晚出现。第1肋软骨钙化鉴别要点:钙化与第1肋前端相接,深吸气后摄片,肋软骨钙化向上移位,而肺内钙化则向下移位。第2~10肋软骨钙化呈横行或“V”字型,与肋骨前端相连。肋软骨骨瘤钙化、肋骨骨折骨痂形成及肋骨软骨肉瘤,均可形成钙化,与肺组织重叠,详细分析病变部位和形态,诊断不难,仍有困难时,CT检查可明确诊断。胸壁钙化团块、异物、锁骨上淋巴结钙化和骨化性肌炎等,均可形成钙化,重叠于肺内。详细查体、连续胸片位置不变,侧位片可能在肺外,常可鉴别。

总之,熟悉胸部钙化病变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病变的定位诊断,特别是CT对于胸部钙化病变的定位与定性方面,能提供更多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信息。

参 考 文 献

[1] 白人驹.医学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为生出版社,2005:234-235,281.

[2] 张玉阁.X线诊断学.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63-64.

[3] 李铁一.中华影像医学(呼吸系统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5,356,388-407.

[4] 周康荣.胸部颈面部CT.上海:复旦大学生出版社,1996:79-87,138-142,181,211.

[5] 覃峰,陈巨坤,刘珍兴,等.纵隔良性畸胎瘤的CT诊断.中国医学影像杂志,2003,11(4):278.

[6] 初洪钢,金卫国,郭瑞强,等.心脏钙化病变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11):817-819.

[7] 李素梅,毛文文,刘珍兴.矽肺肺门淋巴结蛋壳样钙化43例分析.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1,7(3):59-60.

[8] 王明超.原发性支气管肺癌钙化的CT表现.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2(3):276-277.

[9] 周仪.以肺、纵隔、胸膜钙化转移为突出表现的儿童骨肉瘤1例.罕少疾病杂志,2003,10(5):40-41.

(收稿日期:2011-03-18)

(本文编辑:陈丹云)

相关热词搜索: 钙化 病变 胸部 诊断 影像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