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从阴阳平衡论谈现代中医养生及抗衰老

发布时间: 2022-04-15 10:11:32 浏览:

[摘要]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对中医文化影响深远,“阴平阳密”是中医诊病、治病以及养生的指导原则。肾为先天之本,肾虚导致人体虚损与失衡,中医养生注重滋养肾气,平衡阴阳,为后世医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养生保健、抗老防衰、预防疾病已成为重点科研课题及百姓热门话题。

[关键词] 阴阳平衡;养生;抗衰老

[中图分类号] R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b)-073-02

中医阴阳平衡学说出自古代的阴阳哲学思想,是中医治病养生的指导原则,概括为阴阳整体论,肾本先天论,抗老防衰论几个方面来谈中医治病、养生及抗衰老。

1关于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所研究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与自然环境的哲学理论。属于古人对自然界事物、性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认识的范畴。早在3 000年前的《易经》,孔子所著《易·系辞》[1]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说:“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这就说宇宙中万物生于阴阳的相互作用,这种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一阴一阳谓之道”,《易经》阴阳太极图中的阴阳鱼相互环抱,说明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相对立统一,互根互用,相互转化的普遍规律,体现了古老的东方文明和智慧。

《易经》的阴阳学说对中国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然界所有物质都是以阴阳对立统一的规律而进行发展、消亡、变化。中医学术理论都是以阴阳学说为指导,用其对待依存,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的规律来概括医学领域的一系列问题。阴阳学说在中医的理论当中,占有指导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总纲地位。八纲辨病阴阳列在首位,八纲之中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表为阳,里为阴。寒为阴,热为阳。从基础到临床,都是根据阴阳来分类,根据营养理论来指导。

2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后世临床医生与医学基础理论工作者论述中医阴阳学说,多从“平衡”二字划分界线。认为“平衡”属生理现象,“不平衡”属于病理状态。《内经》[2]提到“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故阳强不能秘,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从这些中医理论的阐述当中,可以理解为阴气保持在正常水平范围,阳气才能密藏,阴气不能保持正常水平,阳气就难于密藏。如果人体能够稳定在“阴平阳秘”的状态,人的精神面貌和生理现象就不会发生紊乱,即所谓“治”。反之“阳强不能秘”,阴气也就不能稳定在正常水平;或阴阳不能相对地稳定而发生分离状态,人的精神面貌和生理现象也就失去常态,即所谓精气乃绝。一些疾病的病理及症状也是阴阳失衡的表现,与“阴平阳秘”的关系也很大,如循环系统中的高血压病,有许多患者呈现“阴虚阳亢”现象。因为阴气不“平”而虚,不能密藏阳气,则阳气出现偏亢。中医针对这种现象,确定治病原则为“滋阴潜阳”。“滋阴”则阴虚能被控制而出现“阴平”,“阴平”则能够潜藏阳气,即所谓“阳秘”,从而控制住疾病的异常病理现象的继续发展,转化为正常生理现象——“阴平阳秘”。不难看出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都是以阴阳平衡学说为中医临床的应用原则。

3 滋养肾气,平衡阴阳

阴平阳密论也是中医临床的重要指导思想。历代医学家在临床上多以平衡阴阳为指导,滋补肾阴肾阳为原则。张景岳认为“阳非有余,阴常不足”。阴虚不守,真阳浮亢,才有余象。所以张景岳说:“阳胜于标者,原非阳胜,以命门之水亏也”。张景岳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命门居于两肾之中。肾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因此把补肾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称为温补学派。在治疗中常用温补方剂化裁,以治疗阴阳虚损的疾病。滋就张景岳的补肾方剂加以分析,以探讨温补学派的思想,张景岳补肾方剂,以六味,八味,左右归饮丸,济生肾气丸以及大补元煎为其代表。其中有滋养肾阴的,有温补肾阳的。然而不管滋补肾阴,还是温补肾阳,张景岳总是注重阴中求阳,阳中寓阴,这是他温补理论的基础,也是他阴阳平衡理论的灵活运用。如:济生肾气丸,是温补脾肾阳虚的主方,但却有六味地黄丸的成分,而其中丹皮却是味苦性寒,功能清热凉血,即六味地黄丸中加了肉桂、附片,再加车前子、牛膝而成,偏于温补肾阳的方剂,而六味地黄丸[3]则偏于滋养肾阴。两个方剂一阴一阳,看起来互相对立形成矛盾,而实际上寓有“阴平阳秘”之意。因张景岳一贯主张“阳非有余,阴常不足”,所以温阳之中,必须以养阴为基础,肾阴与肾阳之间是相互为用的,尤其肾阳依赖肾阴为其物质基础,故临床上在使用温补肾阳药物时,可需配伍滋补肾阴的药物,因单用温阳,壮阳药物,反而耗伤肾阴,阴不平则阳不秘,不能达到温补肾阳的目的,所以济生肾气丸方中的桂附温阳,以六味地黄滋阴,可以更好的发挥补阳的作用。堪称阴阳平衡理论辨证运用的典范,为中医养生及治疗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4 现代养生抗老防衰

古代医家的补肾、养身理论无不是以阴阳平衡论为基础,正如今日运用扶正培本法则一样,对现代养生影响深远。在虚损性疾病的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现代化科学实验也证实了滋补肾气对于养生延年、预防衰老有着现实的意义。

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各个器官系统和组织在形态功能和代谢上均呈渐进性衰退的变化,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英国著名学者推出自由基衰老学说,认为机体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自由基的氧化作用,导致细胞变性坏死,功能丧失,最后出现整个机体衰老。国外曾有人报道,人体在50岁以后各系统功能呈瀑布型下降。为了使人们延缓衰老,国内外学者曾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学说和设想,而中医抗衰老养生的理论和经验值得发掘和借鉴。中医认为肾是人体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人体衰老是因肾虚导致机体的虚损与失衡。不论中医、西医皆认为衰老与虚损有关,虚者补之,通过养生,滋补,药物,食疗和运动,加以弥补可以提高身体的机能。补肾壮阳药可以延缓衰老,对人体的骨骼,血液循环,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和高级中枢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使衰老的机体得到改善达到祛病延年。现代药理研究许多中药具有补益虚损,补肾强身,延缓衰老的作用,如何首乌,人参,枸杞,山药,黄芪等都有抗自由基防衰老效果。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更是蕴藏着众多令世界惊叹的养生抗衰老知识,其中有关药物、付方就有258首,衰老性疾病就有211种,为后世研究抗衰老疾病治疗做出巨大的历史贡献。中医药有关养生、抗衰老的研究十分丰富,所涉及的药物很多,按其功效主要有补肾、健脾、养血化瘀等类。肾藏精生髓理论在中医抗衰老中广泛应用。补肾生血药在延缓衰老机制,治疗地中海贫血方面,成绩喜人,揭示了肾藏精内涵。根据传统中医理论保健养生中药更是举不胜数。这些都说明现代中医养生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中医养生是在祖国医学文化背景下不断衍化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科学,是祖先几千年艰辛实践,用惊人的智慧与顽强毅力创造出的珍贵遗产,内容丰富,博大精深,阴阳平衡、天人相应、身心合一、饮食适度、作息有序、防治未病、活动养身等都是古代养生智慧的经验。中国医学理论不仅为人类生命研究提供了综合的整体的总图景,还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思辨武器,而且吸取了现代科学的成果,使人类生命学研究通向未来指明了捷径。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医学,要学习古人的哲学思辨和整体协调观。著名比利时物理学家普里高津说得好,“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着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发性,研究协调与协同。现代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4]。而集中体现这一认识的中医理论,正是古典哲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完整反映。

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体科学已成为重大科研领域之一,预防疾病、养生保健成为重要目标,在这新的历史回归的自然热潮中,中医养生已不再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健身养生,抗老防衰理念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电视养生栏目的热播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愿祖国医学在新时期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文伟.《易经》与东方营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11.

[2]陈明论.黄帝内经讲义[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19.

[3]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伊·普里高津.从存在到演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收稿日期:2010-02-08)

相关热词搜索: 阴阳 养生 抗衰老 论谈 中医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