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我国体育产业增长极培育问题与策略

发布时间: 2022-09-04 13:45:02 浏览:

摘要:梳理了我国培育体育产业增长极的已有进展,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践分析,总结了体育产业增长极培育中存在的问题,为优化体育产业增长极培育的手段、促进体育产业增长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奠定了基础,并提出了体育产业增长极培育的策略。

关键词:体育产业 增长极 问题 策略

一、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培育的最新进展

(一)三大都市圈体育产业高速发展

依托区位优势、环境条件和产业资源的比较优势,根据“梯度推进”、“增长极”和“点—轴开发”等发展方案,我国东部省份形成三个体育产业资源的“集化区”,即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区带;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江—浙”三角区;以广州为中心的“穗—深—珠”三角区。其中,“长江三角”地区因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间地带,具有重要的经济区位和体育背景优势;同时,这一地区也是当前中国体育资源最为丰富、体育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占据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地位,并对周边地区具有很强的辐射力。这三个都市圈体育产业发展规模逐年扩大,体育产业增加值不断上升,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2008年,北京市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0.2万人,实现总收入579.8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7.4%和67.4%;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154.0亿元,比2007年增长75.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9%,比2007年提高0.5个百分点。在长三角地区,2010年浙江省体育及相关产业总产出717亿元,创造增加值为204亿元,比2009年增长23.8%,高于GDP现价增幅3.2个百分点。浙江省体育产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55.65亿元增加至2010年的204亿元,发展迅速。

(二)中西部大城市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在中西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和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体育及相关产业正快速发展。城市具有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比较优势基础以及先进的体育设施,其集聚的大量体育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本、人才、技术和信息资源推动了地区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0年长沙市拥有各类体育及相关产业单位数7685家,从业人员31245人;体育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为20.95亿元,占当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46%,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1%。另据武汉市体育局及武汉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起,武汉市体育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均呈快速增长态势,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也逐步上升。2008年武汉市体育产业总收入116.96亿元,实现总增加值16.97亿元,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GDP,4115.51亿元)的0.412%,占当年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1987.73亿元)的0.85%左右;2009年武汉市体育产业总收入达到135.62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16%,实现总增加值19.07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12.4%,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GDP,4620.86亿元)的0.413%。

(三)体育用品制造业成为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点

首先,体育用品制造业总产值持续上升,2002至2008 年期间,我国的体育用品制造业从工业总产值来看是逐年递增,从147.9亿元增加到691.8亿元;2005—2007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产值增速都在20%左右;据预测,2011—2013年,中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市场规模分别为1253亿元、1479亿元、1744亿元。

其次,我国的体育用品生产企业数量众多。据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底全国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约为25000家,加之上游零部件配套供应商和下游产品经销商,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共约4万多家。

第三,我国已经拥有全球65%以上的体育用品生产份额,且出口也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增长幅度。其中运动服装、运动鞋占世界份额高达80%左右,世界几乎所有品牌在我国都有加工,是全球公认的体育用品生产大国。

第四,在福建晋江,以体育用品制造业为主的体育企业占全市GDP的18%,拥有体育用品生产企业3000多家,国家级体育品牌37个,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的1/4左右,体育用品制造业已成为晋江市的支柱产业。

(四)体育产业基地示范效应凸显

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成都温江、福建晋江、北京龙潭湖、浙江富阳和山东乐陵等6个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体育产业基地具有集聚性强、辐射效应显著、特色鲜明等特点,有利于弥补单个企业竞争力的若干不足,并释放出一种更为可靠和强大的企业集群优势。这种集群优势又可以转化为四个方面的竞争力:占据市场优势,形成规模效应;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提高本地产业的创新与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形成一个有特色的产业体系。所以,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的建设,既有利于形成产业基地内的体育产业集群,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竞争优势;又有利于发挥体育产业基地对于周边及其他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还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体育产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二、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产业模糊且发展滞后

从全国范围来看,2007年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各领域增加值的构成为: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制造及销售占近80%,核心产业的体育组织管理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场馆管理活动分别占7.06%、4.65%、1.82%,仅占年度体育产业增加值的一成左右,核心产业发展严重滞后。2010年,我国体育产业产值将突破2000亿元,其中体育用品业的产值占到了80%的份额,核心产业所占比重仍然较低。从区域上看,2010年浙江全省创造增加值为204亿元,其中体育服务业、体育制造业、体育销售业和体育建筑业分别实现增加值为25.13亿元、142.38亿元、34.32亿元和2.15亿元;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体育产业总增加值的12%,体育制造业占70%。2010年厦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达18.28亿元,其中,体育及相关用品制造13.37亿元,占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比重的73.14%,体育及相关用品的销售1.65亿元,占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比重的9.03%,体育及相关服务业3.26亿元,占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比重的17.83%。在西部地区,2008年成都市体育产业总收入达73.34亿元,增加值13.93亿元,体育产业占全市GDP的0.36%。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大到全国,还是小到一个省、一个市,无论在东部沿海,还是西南内陆,相对于体育用品业的发展,我国体育产业中的体育健身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等核心产业的总体规模都相对较小、发展速度相对迟缓,未能成为体育产业的核心带动力量,尚不能在区域体育产业结构演进与产业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主导产业选择不合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体育彩票登上了体育产业发展的历史舞台,并逐步走上了规范成熟的发展道路,显示出了强大的筹资功能和对体育事业巨大的促进作用,体育彩票业成为很多省份体育产业的支柱产业,在各省(区、市)体育产业总产值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很多省份将体育彩票也列为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重点扶持。作为体育产业的一个分支,体育彩票业的兴旺发达与否,与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但是,体育彩票业的产业关联度及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低于核心产业层的竞赛表演、体育休闲健身等产业部门。所以,将体育彩票业作为地区体育产业的主导产业,过多地强调体育彩票业在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核心产业门类的发展。

(三)缺乏科学的产业布局规划

体育产业项目重复投资现象严重,缺乏整体规划布局。个体私营企业在投资方向、投资规模和经营效益等方面存在着“散、乱、小、差”等弱点,导致部分项目在投资、引进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如高尔夫球、保龄球、台球、钓鱼等的重复建设,加重了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负担,同时还导致恶性竞争,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或者,过高地估计了区域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的需求,企业过分追求短期超额利润,导致部分企业服务质量差,社会效益不明显,经营业绩不佳。

三、体育产业增长极培育的策略

(一)依托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

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中自然体育资源、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等属于先天优势,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我国东三省因为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气候条件,具备发展冰雪产业的天然条件。另外,资本资源、人才资源、制度设计等对区域体育产业的形成与培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福建省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就是借助大量侨资支持以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实现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资源禀赋是培育主导产业的必要条件,但其培育则需要整合和优化各生产要素,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区域体育产业的配置效率,是指既定体育资源和技术条件下,资源由生产率低向生产率高的地方流动,使资源利用更合理、产生的总价值更大。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使得区域不可能在每个行业上都具有比较优势,所以,应该根据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并结合市场需求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大力发展适宜的区域体育产业类型,提高专业化水平、形成区域特色产业,凸显优势资源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整体效应。另外,还要敢于打破区域间行政区划界限,打破市场分割,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不断推动区域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

(二)推动产业融合,实现转型升级

体育产业融合既指体育产业内部不同行业或体育产业与其他行业通过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逐渐融为一体,形成新型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又指体育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如旅游业、文化产业、制造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一是通过与其他产业部门的融合,可以拓展主导产业发展空间,即使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空间不断向高附加值的产前和产后环节延伸。二是通过体育产业的功能与区域其他产业的复合,可以促进体育产业资源的深度利用,拓展体育产业体系的横向幅度。

以竞赛表演业培育为例。由于体育竞赛商业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对赛事的关注度或赛事的曝光率,需要媒体的制作及宣传,并依赖于赛事经纪方的有效运作,这就需要体育产业与诸多相关产业的融合,使既定的生产要素创造更大的价值。产业融合形成的新产品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偏好的多样性和消费层次的多元化,实现产品的高附加值,提升体育产业价值链。所以,区域应充分利用区域优势生产要素,优化体育产业的资源配置,大力开发融合型的体育服务产品,促进相关的市场融合进程,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增值空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创新。

参考文献:

①杨越.“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②丛湖平,罗建英.体育赛事产业区域核心竞争力形成机制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③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中国增长极:高新区产业组织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本文系2008年度宁夏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后奥运时期宁夏特色体育旅游项目分析及开发研究”(项目编号:08NXBTY01)部分研究成果〕

(王建基,1963年生,山西晋城人,宁夏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产业与体育教育训练学;郐淑娥,1963年生,辽宁瓦房店人,东北财经大学高职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相关热词搜索: 培育 策略 增长 体育产业 我国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