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 2022-03-19 10:54:33 浏览: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高职数学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推行信息化教学是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高职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低等特点,结合高职教育目标和数学学科特点等因素,围绕高职学生“不愿学数学、学不会数学、不会用数学”三大难题,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导引,结合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数学教学最新特点,准确定位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矛盾的关键,即“供给侧结构性矛盾”,通过全面的理论研究和深入的教学实践,着重提升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的供给质量和效率,总结出一套可以在同类院校推广的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

关键词: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者简介:侯学群,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孙少平,硕士,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数学研究。(山东 济南 25002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3-0033-04

一、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教学是以最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多种类型的信息技术为支持,多方面应用现代化新型教学方法的教学方式,表现为有更强的时代性教学内容以及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与特点的教学设计。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是在信息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数字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信息化,从而拓展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渠道,突破数学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系统改革过程。信息化教学对高职数学教学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过程的全面深度融合,是教与学的双重革命。[1]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要与高职数学教学的日常行为、工作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转变数学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

实施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究其原因,是“教”与“学”“供”与“需”的矛盾突出。由于教师所教的并非是学生都能接受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并不相同,因此需要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改变以往“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供给的弹性化,使其更加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指向是就业,但绝不仅仅是为了就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更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通过教师精细化的教学管理,创造性地协调“教”与“学”的矛盾,使学生和教师在高效的教学模式下得到最大限度的自我发展。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实现精准供给是主要目标,提高供给质量效率是核心任务,改革创新是方法手段的逻辑关系和实践路径。

二、新发展理念下的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原则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2]新发展理念是统领和指导高职数学教学的关键,在日常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中应深入贯彻以上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是推行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动力。如果教学的设计、内容、方法等没有创新,没有教学管理过程的创新、考核评价的创新,信息化教学改革只会流于形式。

“协调”是推行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并协调其中的要素以发挥最大的效力,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需要用协调的方法激发教学要素的潜力。

“绿色”是推行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传统的信息化教学是“三高两低”的模式,降低教学消耗、提高教学效率是信息化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

“开放”是推行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特征,信息化教学改革不能闭门造车,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汲取一切可用资源,借鉴其他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

“共享”是推行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要求。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初衷就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共享教学改革的成果。

1. 目的性原则。按照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中的数学实际问题要用多方面的信息技术来详细说明,让学生掌握专业课所需的数学知识,并且实现数学思维的训练。

2. 主体性原则。教师要认可学生的个性发挥,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

3. 工具性原则。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作为开展教学改革的合适工具,学生也要接纳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功能,并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信息技术。

4. 融合性原则。通过开发建设高等数学“在线开放课程”和“云课堂”,融合课上和课下教学、线上和线下教学、计划内和计划外教学以及数学知识和数学建模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将传统的优势丢掉,要充分融合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并在信息化背景下融合各种教学新模式。

推行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高职数学教学供给侧入手,把握供给的结构性矛盾,重新构建信息化教学,提高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的供给效率和效益。因此,基础工作就是实施数字化课程体系建设,顺应“互联网+高职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应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具体包括:运用数学软件开发直观性演示教学素材,优化高等数学教学中难以理解的复杂知识点;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库,开发简单实用的“在线开放课程”和“云课堂”。一方面,整合现存的网络资源(包括他人建设的开放资源),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服务”和“引导”下共享这些资源。借助QQ群、微信群、云课堂教学 APP(手机客户端)等随时随地地开展教学,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通过整合各种类型的微信息与大数据,观测学生的学习习惯,预测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我们进行了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包括微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试题库,建设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院级数学课程精品资源共享库)、教学方法的现代化(研究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信息化(研究信息技术与传统数学教学的融合)改革,进而设计出数学信息化教学方案,由部分教师在个别专业试行,总结经验后,再回归理论。然后,按照分层次、分专业的要求,在全校范围推广数学信息化教学。

三、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诸多核心要素与职业教育密切相关,对当前高职教育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和指导意义。随着“新常态”向纵深推进,高职教育“供给侧、需求侧”两端均已发生深刻变化,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倒逼高职教育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适应“新常态”的战略诉求。[3]职业教育作为最基本的教育类型,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当前,高职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在学术界得到广泛关注,但高职数学教学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属于新的探索领域。[4]

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享受数学、快乐学习”,要改变高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尴尬窘境,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利用信息化教学产生创造数学的内驱力。针对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供给结构性矛盾,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纲领,以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心,提升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的供给质量和效率。

1. 教学需求侧:实施分层次“精准教学”。根据高职教育目标、高职学生学情、数学学科特点、信息化教学优势等因素,采取分层次“精准教学”模式,在分层走班(分班)的基础上,以学生为单位建立数学学习计划书,厘清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 教学供给侧:推进供给结构改革。教师教学时应做到:

(1)优化信息化教学资源,做到精炼而实用。在原教学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提升信息化教学素材的质量,特别是微课、动画和在线自测题。让信息化资源入“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信息化资源放在“云课堂”“超星学习通”、在线开放课程中,建立“遇见数学”微信公众号,让学生能在“软约束”下提升学习积极性,完成自我学习。

(2)改革课堂教学,推行翻转课堂。学生课前通过“云课堂”自学,并自测。教师根据后台统计,课堂教学重在答疑和强化练习。特别是针对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实施线上线下精准对接帮扶。翻转课堂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再单纯依赖教师的课堂知识传授,他们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将自主学习不能解决的难题带到课堂上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由教师统一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辅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和多维环境构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五个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多维环境下,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都是围绕学生开展的,学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中心。[5]

(3)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及其IICW(自主、探究和协作工作室)教学形式”。混合式学习能够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还能利用在线学习的优势保持教与学过程的持续性、整体性,促进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共享。混合式教学能解决面对面课堂教学无法应对的教学困难,促使学生完成课外学习,满足学生的不同个性需求,帮助学生发展专业技能。教师要将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与数学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和建构主义理论得出课堂教学的最优策略,以指导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的知识分类和教学内容,构建IICW教学形式,进行最优的教学设计;构建生态化、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使信息化成为改变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混合式教学模式及其IICW教学形式”是实现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6]

(4)拓展“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利用信息化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让学生“爱学数学”和“学会数学”的难题,难点是让学生“会用数学”。借助“第二课堂”我们将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初步)进行拓展,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集合效应,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四、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创新成果

1. 教学改革理念的创新。从早期的精品课程建设到如今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进行了十几年,但是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数学教学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本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从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的供给侧着手,抓住根本矛盾——供给结构矛盾问题,这在教学改革的理念上是一种创新,创新理念是引领教学改革的根本动力。

2. 教学素材数字化的创新。设计并制作适合高职数学教学的信息化素材是本次教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彻底抛弃了以往精品课程“大而全”的做法,在素材建设上追求“小而精”。制作精致的微课,用Mathematica软件制作动画,精选自测题,建设考试用习题库。一切素材都只追求实用,绝不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3.“线上与线下”“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新。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并非屏蔽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而是提倡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教学的有机结合。以“微课+动画+自测”为主体,将数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化整为零,在校本教材的相应地方配上125个二维码,真正实现了“线上与线下” 的统一。学生在“云课堂”和“超星学习通”可以在线互动,分享学习心得,共享学习资源,体现了“协调”和“共享”的发展理念。

4. 课程教学实施模式的创新。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的优势;另一方面,在“第二课堂”以数学建模项目为载体,充分利用“遇见数学”微信公众号的海量资源。这一教学模式体现了“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

5. 改革实践效果显著。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后,学生期末考试数学及格率、平均分逐年稳步提高,数学教师学生评教得分名列全校前茅,研究组先后有12人次获教学质量优秀奖,数学课已经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校本教材《高等数学》(第二版)被高等教育出版社推荐为首批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并作为“十三五”重点教材推荐。高等数学在线开放课程被山东省教育厅推荐参评全国在线开放课程。本课题项目组近四年来发表与数学教学相关的论文累计二十多篇,课题组还获得了2014年度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实施信息化教学需要学校的整体硬件设施达到信息化教学的水准,必须具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配置、良好的实验室网络环境和开放的虚拟学习环境等。四年多来,我们始终推行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效果显著,成果丰硕,得到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的认同和赞扬,先后有山东商业职业学院、济南职业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等九所院校来到学院交流学习。在学院教学成果评比中,改革成果鉴定专家一致认为:“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方面迈出重大步伐,取得了重大的效益,有力地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有普遍推广价值,也为全国信息化教学改革和推广提供了范例。

参考文献:

[1] 朱鹏华.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4,(32).

[2] 袁贵仁.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提高全国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N].中国教育报,2016-2-5.

[3] 陈丽婷.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辨与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0).

[4] 殷宝庆.新常态下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J].职教论坛,2016,(19).

[5] 孙少平,于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2015,(12).

[6] 孫少平.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经济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及其IICW教学形式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7,(2).

责任编辑  秦俊嫄

相关热词搜索: 结构性 高职 供给 信息化 探索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