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电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发布时间: 2022-03-21 08:23:06 浏览:

摘要:电路课程是高校电气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针对电路课程课时数少、教学内容多,学员感觉难学的教学实际,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一些提高教学效果的思路与方法,用于提升学员学习的兴趣,对电路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电路;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学习兴趣;互动

作者简介:姜静(1970-),男,山东烟台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副教授;刘迪(1983-),男,山东莱西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讲师。(山东 烟台 26400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050-02

电路课程是电工、电子、电气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专业基础课。学好电路课程,能够使学员加深对电路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计算求解电路的方法,掌握利用电路进行实验的技能,为以后学员学习专业课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通过电路课程的学习,对学员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方法和实验动手能力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教委对高校课程体制的不断改革与调整,全国很多高校的电路课程的学时被缩减了。然而内容却很多。那么如何利用电路课程有限的学时来搞好电路教学,是摆在每一个电路课程教员面前的重要任务。[1]电路具有内容多、知识点多、知识体系庞杂的特点,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向学员全面地、细致地、有效地传授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是值得每一个从事电路教学工作的教员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电路课程所具有的特点

(1)电路中定理多、概念多。就正弦交流电路这一部分内容,就有振幅、角频率、初相、相位、相位差、有效值、复阻抗、阻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谐振等许多概念。

(2)电路中理论内容多。电路课程的理论内容包括了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动态电路、三相电路、变压器、二端口网络等六部分内容。在这六部分的内容中,每一部分又包含许多细节内容。例如:在直流电路中,有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在直流电路的求解中,有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节点电压法、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叠加定理等。在整个电路课程学时压缩的情况下,这为教学增加了比较大的难度。[2]

(3)电路中定理公式的数学推导比较复杂。在电路课程的学习中要涉及许多的数学内容,例如:复变函数运算、微分方程、积分方程、傅里叶变换、频率特性等等。这些也为电路的教学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二、在电路教学中注意激发和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做事的动力,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兴趣。如果学员对电路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那么学员就会从内心里产生一种主观能动性促使他学好这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员们应该以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为重点,引导学员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热爱学习的习惯。兴趣能显著提高学员的学习热情。由于电路课程的内容多、定理多、概念多、公式推导比较复杂、重点和难点难以掌握等原因,很多学员在一开始学习电路课程的时候,就产生了畏难情绪、缺乏自信心。[3]因此,首先要明确告诉学员电路课程的重要性,使学员从内心深处对电路课程产生兴趣,使学员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要使学员产生对电路课程学习的兴趣,除了要求教员具备一定的授课经验,精通电路课程教学内容之外,还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重视提高学员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还要注意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当学员回答对问题或者比以前有进步时,要给予适时的鼓励和表扬,从而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4]在授课的过程中,还要让学员们自己展开讨论,谈谈自己对电路这门课的认识,谈谈学好电路课程对自己专业的影响和意义,从而逐渐培养出学习电路课程的兴趣,同时也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授课过程中,教员们还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提高学员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将电能和其它能源做比较;将电能的传输与电能的存储做比较;将电动机和汽轮机做比较等等,突出电能的生产、输送方便,应用广泛的优点。还可以从日常生活的家用电器入手,通过精心的课堂设计,使书本上抽象的电路理论变得具体形象,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这些方法都可以广泛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改进教学手段

1.将多媒体与板书有效的结合

目前,很多高校都采用板书与多媒体幻灯片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幻灯片上所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大,转换速度比较快,切换比较方便等。但是它也有缺点:信息量大,幻灯片切换快使学员的思路跟不上;课堂笔记写的不够完善;降低了学员对理论知识接受的效果;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变差。电路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特点决定了不能用多媒体幻灯片来完成电路教学。与此同时,电路课程属于理工科课程,它不同于文科课程,电路课程里面有许多概念、定义、定律、公式推导等,所以要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这种方式会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形象生动、丰富多彩,达到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的课堂效果。[5]

2.注重培养学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电路课程中通常要开设课内实验,从而验证书本中的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在每次做实验的过程中,要使学员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按照实验规则使用实验仪表、实验仪器。最重要的是要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尝试地操作,让学员们尽量做到用不同的电路元件来实现所要求的电路功能,从而提高学员们的设计能力,增强学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员们的创新精神。

3.将书本中的新内容与演示实验结合讲授

电路课程中还有大量的演示实验,演示实验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为掌握书本中的新知识创造了条件。例如:在讲“三相电路”这一节,教员给学员们安排了一个三相交流发电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发电过程的演示实验,学员从实验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这时,教员适时引入书本正题,调动起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学员主动融入到教员所创造的课堂气氛中,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6]

四、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一种检验学员学习质量和掌握知识情况的手段。考核能够充分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考核的方式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仅靠一张期末考试的试卷是不能考察出学员的真实水平的,也不能培养学员的创新性,使学员不能灵活的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还使学员养成依赖书本内容的习惯,不利于教员开展课堂教学,也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我们通过分析研究,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学员最后的总成绩并不是只由单一的卷面成绩来决定,增加了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使得考核方式多元化,从全方位考核学员的能力。第一部分是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10%,平时成绩主要是考核学员完成作业的情况,学习态度是否端正,上课是否认真以及出勤率等;第二部分是实验成绩,实验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20%,实验成绩主要是考核学员平时实验操作能力、动手能力、排除故障能力,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成绩能反映学员做实验的态度和能力。第三部分是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70%,考试成绩也叫卷面成绩,考试成绩侧重对电工技术书本上知识点的考查,以综合性试题形式考核学员对基本内容、基本分析方法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察学员的智能。经过对考试形式的改革,我们从学员的平时表现,实验动手能力,对书本上理论知识的掌握中发现改革得到了显著的成效,学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与以往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

五、结束语

在电路课程内容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如何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需不断地探讨、思考。通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促进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中渐进式的实验教学,培养了学员的工程实践能力,激发了学员的创新意识,从考试结果来看,本门课程学员成绩明显提高。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地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下功夫,在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上下功夫,才能高质量地完成电路课程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马小三,章家岩,李绍铭,等.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何新霞.提高“电路分析”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9).

[3]王国琪.《电路基础》课教学技巧[J].职业技术,2011,(3).

[4]王季方,孙向东.《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21).

[5]刘远社.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1).

[6]许立华.对高职《电路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1,(16).

(责任编辑:刘丽娜)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方法 电路 探讨 课程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