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广州市荔湾区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及相关干预对策

发布时间: 2022-03-28 09:41:56 浏览:

[摘要] 目的 分析荔湾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完善孕产妇保健管理和儿童保健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9~2013年荔湾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及相关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间荔湾区总人口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28‰,婴儿死亡率4.25‰,新生儿死亡率2.94‰,均维持在较低水平。流动人口的儿童死亡率大于常住人口儿童死亡率(χ2=30.341、15.431、5.679, P <0.05)且波动较大。常住人口的男童死亡率5.43‰大于女童3.42‰(χ2=6.371, P <0.05)。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其他新生儿病、其他先天异常、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流动人口孕产妇孕期建卡、孕期保健覆盖率低,儿童保健管理覆盖率低。结论 应制定相应措施,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与儿童的保健管理和健康宣教,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与获取保健的行为,向贫困的流动人口孕妇及儿童提供基本的免费保健服务,从而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

[关键词] 5岁以下儿童; 死亡率; 死亡原因; 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9-0126-04

儿童死亡情况,特别是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一个国家健康水平、卫生事业水平乃至整个社会文明状况的重要指标。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儿童生存权被放到重要地位。自国务院颁布《儿童纲要》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我国儿童生存、保护等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提高。本文旨在动态地掌握广州市荔湾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了解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探索解决的方法,制定各项干预措施,以继续有效地降低本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使本区儿童生存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回顾性调查广州市荔湾区2009~2013年度(2008年10月1日~2009年9月30日出生为2009年的统计年度,每年以此类推)期间出生且居住在荔湾辖区内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个案,分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进行对比分析,规定非广州市荔湾区户口在本区居住不到半年的5岁以下儿童为流动人口,居住半年以上的非广州市户口、本籍户口以及本辖区内托幼园所的5岁以下儿童归入常住人口。

1.2诊断标准[1]

妊娠满28周(如孕周不清楚,可参考出生体重达1000 g及其以上),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4项生命指标之一,而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均报告死亡和死亡原因。

1.3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5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儿童保健情况年报、孕产妇保健情况年报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按照广东省广州市7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要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每一例死亡儿童及时填写并上报“广州市0~6岁儿童死亡报告卡”,每年统计当地活产数及婴儿死亡数、7岁以下儿童数等有关数据填报孕产妇、儿童保健年报表,同时逐级质控,每年与计生、疾控、公安、殡仪馆等有关资料核对,进行出生活产、死亡漏报调查质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整理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09~2013年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009~2013年广州市荔湾区总人口的活产总数31 982例,发生5岁以下儿童死亡169例(5.28‰);常住人口活产数为28 356例,发生5岁以下儿童死亡127例(4.48‰);流动人口活产数为3626例,发生5岁以下儿童死亡42例(11.58‰);对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进行χ2检验,结果显示5年间两类人群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41,P<0.05)。见表1。

2.2 2009~2013年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不同年龄段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构成比

5年间,常住人口婴儿死亡106例(83.46%),1~4岁组的儿童死亡21例(16.54%)。流动人口婴儿死亡30例(71.43%),1~4岁组的儿童死亡12例(28.57%)。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构成比进行卡方检验(χ2=2.91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2009~2013年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5岁以下男童、女童死亡率

对两类人群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性别进行比较,发现5年间常住人口的男童活产数14 907例,死亡数为81例(5.43‰),女童活产数13 449例,死亡数为46例(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1,P<0.05);流动人口的男童活产数1940例,死亡数为25例(12.89‰),女童活产数1686例,死亡数为17例(1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5,P>0.05)。

2.4 2009~2013年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

2009~2013年广州市荔湾区总人口的活产总数31 982例,发生婴儿死亡136例(4.25‰),发生新生儿死亡94例(2.94‰);常住人口活产数为28 356例,发生婴儿死亡106例(3.74‰),发生新生儿死亡76例(2.68‰);流动人口活产数为3 626例,发生婴儿死亡30例(8.27‰),发生新生儿死亡18例(4.96‰)。

对两类人群的各年度的婴儿死亡率进行比较发现,2009~2013年之间的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在婴儿死亡率(χ2=15.431,P<0.05)、新生儿死亡率(χ2=5.679,P<0.05)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表4。

2.5 2009~2013年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类和排位

5年来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死因顺位里面均以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其他新生儿病、其他先天异常、肺炎为主要排位。见表5。另外从数据统计出,溺水、交通意外、意外窒息、意外跌落、其他意外等意外情况之和在常住人口中占11例,在流动人口中占8例,占亡原因的比率较高。

2.6 2009~2013年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孕产妇保健管理

2009~2013年间广州市荔湾区的常住孕产妇有28 022例,建立围产保健手册的有21 982例,建卡率为77.52%,接受规范的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的孕产妇有21 969例,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77.48%。127例常住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中有123例孕产妇,建立围产保健手册的有107例,建卡率86.99%,接受规范的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的孕产妇有106例,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3.46%。流动人口孕产妇有3596例,建立围产保健手册的有523例,建卡率为14.42%,接受规范的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的孕产妇有1175例,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32.40%。42例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中 42例孕产妇,建立围产保健手册的有2例,建卡率4.76%,接受规范的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的孕产妇有12例,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28.57%。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在建卡、接受系统管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

2.7 2009~2013年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

2009~2013年常住在广州市荔湾区的5岁以下儿童167 311例,参加保健管理的有160 009例,保健管理率为95.64%。127例常住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参加保健的有42例,保健管理率33.07%。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12 678例,参加保健管理的有6287例,保健管理率为49.59%。42例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参加保健的有5例,保健管理率11.90%。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儿童在接受保健管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3.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现况

国际上已经将婴儿死亡率(IMR)、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作为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居民健康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反映妇幼保健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医疗水平、医学常识、环境因素、新生儿体重、孕期长短、婴儿性别、习俗、喂养方式等,尤其是婴儿,由于其机体发育尚不够成熟,对外界环境和疾病抵抗力弱,死亡率较高。各国的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有很大差异。从《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中可以看到2009年各国数据:澳大利亚的IMR为4‰,U5MR为5‰;加拿大的IMR为5‰,U5MR为6‰;英国的IMR为5‰,U5MR为5‰;我国2011年城市的IMR为5.8‰,U5MR为7.1‰;本区总人口的这两个指标近5年来维持在3.93‰~4.45‰、4.54‰~5.76‰,低于全国城市水平,且与加拿大水平相近,但流动人口的IMR、U5MR达3.76‰~16.67‰、5.64‰~40.00‰,波动较大,平均水平为8.27‰、11.58‰,高于浙江绍兴余红等[2]报道的7.69‰、9.85‰,低于辽宁沈阳刘冰等[3]报道的13.7‰、18.56‰,结合流动人口的孕产妇与5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情况来看,我们要制定相应措施,加强流动人口孕期保健管理和健康宣教,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及儿童家长的健康意识,做好孕产妇孕期围产建卡、规范孕期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做好儿童保健工作,向贫困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儿童提供免费的基本孕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有效措施。

3.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年龄构成比

从5岁以下儿童死亡构成比看,荔湾区的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没有明显差异,均是以婴儿死亡为主,这与江苏扬州姚大鹏[4]、福建厦门秦维霞[5]等的报道相一致,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婴儿尤其是新生儿的死亡,表明围产儿、婴儿仍是今后本区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降低婴儿死亡率的重点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需要加强产前检查以及提高产科质量,提高围产儿存活率以及存活质量,并加强产后访视与1岁内的儿童保健质量,对高危儿童及时开展专案管理并定时跟踪随访,尽可能减少1岁内儿童死亡。

3.3 5岁以下儿童死因排位

从5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顺位看,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其他新生儿病、出生缺陷(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先天异常)、肺炎是本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此外,意外(溺水、交通意外、意外窒息、意外跌落、其他意外)在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死亡原因中均占较高的比例。这与山东章丘李虹等[6]报道的相一致,今后区域防治重点应放在上述诸因素上。

3.4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与儿童保健管理

广州市荔湾区是原芳村区与原荔湾区合并后组成的新区域,处于人口密集、流动复杂、出租屋较多、城区农村结合地段的街道比较多,区域环境复杂,街内的流动人口较多,人口管理工作十分繁重。流动人口的孕产妇孕期系统管理率32.40%低于浙江长兴的52.01%[7],儿童保健体检率低于广东宝安的60.7%[8]。孕产妇与儿童保健服务的利用与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收入相对较低、对保健不重视等因素有关,程晓仙等[9]报道现在的产检及分娩费用高于流动人口预期,国外也有研究显示,孕产期保健费用是影响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之一[10],因此我们需要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健意识与主动获取保健的行为,向贫困的流动人口孕产妇及儿童提供基本的免费保健服务,如在定点医疗机构设立“贫困孕产妇、儿童救助资金”,区域可探索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地点定期开展妇幼保健宣传教育,并选择质量保障、地点便利的基层医院作为流动人口的定点产检分娩医院、儿童保健医院,并大力宣传,让贫困的流动人口知晓产检、儿童保健的重要性并能主动去寻求相关免费服务,从而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提高区域的儿童健康水平[11,12]。

[参考文献]

[1] 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 中国妇幼卫生监测工作手册[S]. 2013.

[2] 余红,刘丹. 2011年浙江省绍兴市5岁以下流动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 疾病监测,2012,27(11):903-905.

[3] 刘冰,杨柳,崔琴子,等. 沈阳市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调查[J]. 中国妇幼保健,2010,25(9):1231-1233.

[4] 姚大鹏,高蓉,张平. 扬州市邗江区2006~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及对策[J]. 当代医学,2012,18(7):161-162.

[5] 秦维霞,祝寒松,叶丽娟,等. 2007~2011年厦门市5岁以下儿童死因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6):654-657.

[6] 李虹,阚静,李军. 章丘市2006~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7):399-400.

[7] 林丽华.长兴县流动人口孕产妇围产保健质量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7):45-47.

[8] 徐菱钧,孔桂花,丘先. 深圳市宝安区流动儿童保健现状及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3):316-318.

[9] 程晓仙,方群英. 桐庐县流动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现况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2010,22(4):60-61.

[10] Lindstrom DP,Munoz FE. Migration and maternal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in rural Guatemala[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06,63(3):706-721.

[11] 姚大鹏,高蓉,张平. 扬州市邗江区2006~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及对策[J]. 当代医学,2012,18(7):161.

[12] 周燕红. 2006~2010年广西武鸣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J]. 广西医学2012,34(7):124-125.

(收稿日期:2013-08-18)

相关热词搜索: 广州市 死因 干预 对策 儿童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