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23岁直肠癌一例临床和病理分析

发布时间: 2022-04-03 09:54:24 浏览:

【摘要】青年直肠癌是<30岁的直肠恶性肿瘤,发病比例逐年上升,占所有大肠癌病人的10%-15%。本文报道青年直肠癌1例,通过探讨其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误诊原因和鉴别诊断,以促进对青年直肠癌的认识,避免误诊。作者对此病例的临床及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青年直肠癌有误诊率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等特点。

【关键词】青年直肠癌;诊断;病理学特征;分期

青年直肠癌是一种较少见的、病因上不明确的、位于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恶性肿瘤。但部分高危因素已被我们认可,如饮食缺乏新鲜蔬菜、纤维素等及遗传因素(家族性肠息肉病等)等,我们在临床中遇到1例青年直肠癌患者,现结合有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及病理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男,23岁,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无痛性大便带血,多为暗红色脓血便,排便费力伴肛门下坠感及便不尽感,约10次/天,偶有恶心,未予治疗,近10天来症状逐渐加重伴排便时肛门疼痛感。查体:无发热,生命体征平稳,近来体重下降约7公斤。直肠指诊示:距肛缘约5cm处直肠腔内有一溃疡样肿物,质硬,表面凹凸不平,约环肛半周,活动度尚可,指套染血。电子结肠镜活检病理示:(直肠)黏膜多呈炎性增生,部分黏膜边缘区域见少许异型腺体增生,于2012年8月在我院行直肠癌根治术。切除肠管长约14cm距肠管下端约2cm处见一大小为3.3cm×3.8cm×3cm溃疡型肿块,切面灰白质韧,肠周触及多个淋巴结。

1.2病理检查结果大体观:肠管长约14cm距肠管下端约2cm处见一大小为3.3cm×3.8cm×3cm溃疡型肿块,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切面灰白质韧肠周触及多个淋巴结。显微镜检查:组织经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40倍镜下见病变为中等异型的乳头状腺体结构浸润至深肌层(见图1)。高倍镜下见黏膜及肌层内大量单个的、复合的及乳头状腺管(见图2),腺体以柱状上皮细胞、粘液分泌细胞为主,未分化细胞少见,部分细胞核极性消失(见图3),间质伴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见图4)。此病例组织结构非常典型,最后病理诊断:直肠管状腺癌,浸润肌层,分化中等,直肠周围淋巴结3/12癌转移。本病临床病理分期:依据AJCC-UICC公布的TNM分期法将此例定为Ⅲ期:T2N1M0。

2讨论

青年直肠癌是一种较常见的、病因上不明确的、位于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恶性肿瘤,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前列。青年人(<30岁)直肠癌比例逐年上升,约10%-15%。据统计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总的5年生存率在60%左右,早期直肠癌术后5年生存率达80%-90%[1]。典型临床表现为以黏液血便、脓血便为主,便频、里急后重、大便形状改变、排便习惯改变、排便困难、贫血、体重下降等。组织学分类:①乳头状腺癌:占7.86%;②管状腺癌:占67.22%(其中分化好者占15%-20%,中分化占60%-70%,低分化占15%-20%);③粘液腺癌:占18.34%;④印戒细胞癌:占3.39%;⑤鳞形细胞癌:占0.35%-1%;⑥腺鳞癌:占0.6%;⑦未分化癌:占0%-2%;⑧透明细胞癌[2]。误诊原因分析与青年直肠癌的临床特点有关:①易将直肠癌导致排便习惯的改变与慢性肠炎或菌痢混淆,从而忽视了肠癌的存在。②在人们的印象中,青年人很少发生大肠癌,故警惕性不高。③易受“痔”的蒙蔽。常言道:“十人九痔”。此说法颇能迷惑人,病人常把肛门部位的不适,误认为痔在作怪。由于以上原因对大肠癌的误诊、漏诊是常有的事,以至于临床确诊的大肠癌青年患者,绝大多数已属中晚期,失去了宝贵的治疗时机。因此,只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合理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3结果

青年直肠癌有误诊率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等特点。结论:减少误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生存率。我们应高度警惕,对大便习惯改变、脓血便、长期腹泻不能短期治愈者,应早期行肛门指诊、直肠镜检查,及时对高危人群(大肠腺瘤、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综合症、家族性腺瘤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进行肠镜普查,还应纠正青年不易患癌的偏见,加强宣教力度,减少误诊,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吴在得,吴肇汉.外科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92.

[2]陈忠年,沈铭昌,郭慕依.实用外科病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364.

相关热词搜索: 直肠癌 病理 一例 临床 分析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