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辅导员与文化休克视野下的大学新生教育

发布时间: 2022-08-16 10:00:02 浏览:

摘要:大学新生入校之初,容易出现“文化休克”现象,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心理以及课外活动等方面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从而产生困惑、焦虑、抑郁、沮丧、敌视的心理,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各种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疾病。辅导员要积极介入,进行诊疗,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设计好大学生涯规划,圆满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关键词:辅导员;文化休克;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

作者简介:辛业(1970-),男,聊城大学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博士,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7-0-02

新生入校后,由于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容易出现“文化休克”现象,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心理以及课外活动等方面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产生困惑和矛盾,感到难以适应大学生活。重视新生的大学适应教育,积极介入、诊疗“文化休克”,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是辅导员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引言——文化休克的心理学阐释

“文化休克”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或手段而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深度焦虑症。[1]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进入到一个陌生的文化圈生活的时候,面临自己熟悉的一套符号、习俗、行为模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的重大转变,使得原来适应的模式暂时失效了,从而产生困惑、焦虑、抑郁、敌视的心理,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各种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疾病。高校学子从全国不同家庭、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相聚到大学这个新的集体之中,他们入学后的适应过程,是典型的跨文化适应过程,往往还来不及体验成为“天之骄子”的喜悦,便会遭遇“文化休克”。[2]作为高校从事学生服务、教育、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必须关注、重视大学新生因为面对新的文化环境而遇到的“文化休克”问题,加强对大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使他们缩短“磨合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文化圈。

二、大学新生“文化休克”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高校学子刚跨入大学之初,需要一个跨文化的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大学生还是简单以原有文化作为认识和批判现有现象和行为准则的标准,就势必会产生“文化休克”现象——很多学生会在思想上、心理上产生困惑和矛盾,导致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

(一)学习上的不适应

学习是大学生活最重要的部分。由于大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学习环境等方面与中学有较大区别,这容易使许多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不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基础教育,以基础知识的储备为主,在内容上主要依赖教材,一般无须进行更多的创造性思考;在形式上多是小班上课,学习的进度固定,学习环境的确定性很强,学生往往习惯于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属于被动的学习。而大学阶段的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有确定的专业方向,需要大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面对这一转变,有的学生感到不适应,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如何去学,往往表现为无所适从,茫然无绪,从而影响了学业成绩。

(二) 生活上的不适应

中学时期,学生基本上生活在父母亲人身边,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能得到照顾。进入大学之后,同学们往往独立生活,需要独立处理好日常的衣食住行学等问题。面对大学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独立生活方式,自理能力弱的同学,可能计划失当,顾此失彼。因此,在大学里,既要学会过集体生活,又要在集体中学会独立生活,大学新生需要尽快适应这两种相伴而生的新生活。

(三) 人际交往的不适应

中学时期人际交往面比较小,交往对象主要是学校的老师、同学,大家都处于同一地域,方言一致,习惯相同,较为熟悉,彼此了解相知,沟通容易;而大学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兴趣爱好、生活方式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沟通的难度增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友善相处,成为大学生们立足校园的入门课程。学生入校后,由于地区、个性的差异、生活方式与习惯的不同,难免会发生一些冲突,导致不适应。

(四) 心理上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面对全新的生活,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与足够的心理承受力,特别是在人才济济的新环境中,自身具有的优势已不复存在、自我评价的误区和“中心”地位的失落、理想与现实的反差等各种因素,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不平衡,一些新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自卑心理、郁闷心理、焦虑心理、恐慌心理等心理障碍或疾病。[4]

三、辅导员对大学新生“文化休克”的理疗途径

高校辅导员作为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5]针对大学新生表现出的种种不适应等“文化休克”现象,辅导员必须积极介入,紧抓快导,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适应期,尽快完成角色转变,融入大学生活文化圈。

(一) 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帮助新生做好大学生涯规划,做新生人生目标的引航人

中学阶段,有的学生把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进入大学,这个目标实现后,就会进入了目标缺失的阶段,有些同学感觉无所适从。对此,辅导员应该周密安排,做好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新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通过开展有关大学是什么、什么是大学精神等内容的专题讲座,让新生尽快了解大学、认识大学;组织专业教师与新生交流,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情况、培养模式、社会需求,使新生适应专业、热爱专业;利用军训,将理想信念、爱国、爱校、荣辱观教育等渗透其中,培养其爱国、爱校、爱集体、爱学习的精神。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好大学生活,并为之不懈奋斗。

(二) 融入新生生活圈,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做新生生活上的指导者

大部分中学生在生活上依赖父母,他们进入大学后,父母不在身边,那么在生活上适应校园环境就需要辅导员的帮助。辅导员要积极融入到新生日常生活中去,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关心学生,指导、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辅导员要深入了解新生的生活状况、关心他们的所思所想、及时解决他们在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引导他们在生活上由“依赖父母”向“独立生活”转变;引导新生学会日常生活的打理,促进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学会管理钱财,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艺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正或防止不良生活习惯带来的生活烦恼。

(三) 加强学习方式的指导,引领新生学会学习,做新生学习上的指引着

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辅导员要注重激发新生的学习兴趣,经常召开主题班会,强调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防止新生出现学习松懈的状况;要时常去教室听课,及时和任课教师联系,和新生进行沟通,了解新生的学习情况,使他们由中学的“要我学”转变到大学里“我要学”的校园学习氛围中;引导新生支配好学习时间,形成以主动、觅取、创造为主的学习方式,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优秀学生和他们结对子,一帮一,双提高;对于自觉性较差的学生,辅导员一方面要严肃批评,另一方面还可以与家长加强联系,请家长共同督促其努力学习。

(四)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和教育,引导新生走出心理误区,做新生心理上的引导者

针对心理上的适应问题, 应该在大学新生中开展心理普查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档案,约请心理咨询老师对其进行单独谈话,出具个别应对方案,以消除因心理问题导致突发事件的隐患;针对大学新生较为常见的因自卑心理而引起的寂寞和孤独感,要帮助其分析产生自卑的原因,修正理想的自我,改变不合理的观念,一方面降低自我期望水平,努力使理想自我的内容符合现实自我所能作出努力的程度;另一方面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树立自信心,肯定自身价值,学会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想法,引导其走出心理误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 强化课外生活指导,丰富课外生活内容,做新生课外生活的引路人

大学校园是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新成果的前沿阵地,由学生会、班委会、学生社团、协会组织的课外活动对大学生娱乐身心、陶冶情操、掌握技能、提高素质和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许多新生渴望参加的热情极高,很希望能够投身其中。对此,辅导员要积极介入、引导。一方面要设计好班级活动,给每个学生都分配任务,让同学全员参与,使活动既能吸引人,又能教育人,通过组织活动达到增强班集体号召力和凝聚力的目的;另一方面,要鼓励并组织新生结合自身兴趣有选择地参加社团、协会的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增强勇于竞争、与人协作的意识,扩大新生的社交圈。

四、结语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写过一篇文章《导引新生之倡议》,文中写道:“入校不苦,初入校则苦。初入校不苦,初入校无人导引斯真苦。”[6]面对大学新生入校之初表现出的种种不适应等“文化休克”现象,辅导员要积极介入,进行诊疗,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接受全新的教育理念,设计好大学生涯规划,圆满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340

[2]、徐隽.文化休克: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J],高教文摘,2008(1).

[3]、罗国杰主持编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3

[4]、陈丽香.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及其途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7:45—47

[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共中央16号,2004-08-26.

[6]、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05

相关热词搜索: 休克 辅导员 视野 新生 文化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