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启功书法研习者文晓方

发布时间: 2022-08-25 17:40:04 浏览:

1、文先生您好,请简单介绍下自己。

1954年出生于重庆,祖籍四川雷波。花甲之人,被网络调侃为坏人老了的一代,前三十年是大饥荒年、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回城工作,经历大致一样。后三十年里,我参加高考,入学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后在四川高级法院工作,之后去了四川省委党校教学法律。九十年代初,下海到深圳蛇口工业区,在港资企业做法律事务。二十多年一直居住在深圳,打算退休回四川生活,几年前就在成都龙泉驿也安了一个家。

2、您最初学习书法的过程。

学习书法来自三方面影响:家庭影响、爱好绘画、刻字工作。

我父亲有些文化而且习惯用毛笔写信,直到老去也没有改变过。少年时代,凡生活比较安定时,父亲叫家里孩子写写毛笔字,晚上于灯下用一只红笔,津津乐道在一些字的勾、撇、捺上画一个圈,说是写的好。

文革爆发之后,我和几个没事小学毕业生在一起画画,照着画报画毛泽东头像、珍宝岛反击战水粉画。

后来上山下乡成了知青,除了艰苦农活苦闷情绪之外,我还是喜欢提笔画画,人像素描和彩色风景。那时,偏远山区,乡下见不到照相机,一些农家有年高的老人,请我给他们画像,以备百年。之后给我送蔬菜水果,甚至帮我干点自留地农活。逐渐,十乡八里有些名气了c县文化馆还经常邀请参加绘画培训班和画展,画了不少文革画。绘画这个爱好,免掉许多严寒酷暑之下的农耕之苦。

回城之后,被招工单位印刷厂安排做刻字工。那时还使用活版铅字印刷,有些古书籍、中医书籍、日文书籍,使用字符在字库里缺少,需要人工在铅字丁上雕凿出来排版使用。三年刻字,对印刷体的间架结构多有认识。

大学毕业之后,几十年里忙着工作忙养家糊口,从未写字画画。天命之年,未雨绸缪考虑退休生活。本意还是画画,但是画具画材比较繁琐杂乱,毛笔字工具材料简单。决定先写字,退休之后时间充裕再拾画笔。于是一边工作一边练习写字,直到今年已是八个年头。

3、您平时的艺术创作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写字的心态很重要。一天里,其他事情忙完之后,晚上心态平静下来才开始练习书写。基本上,大小字和行书楷书都是交替练习,这样写字的好处,是我不至于弄到枯燥乏味产生笔砚俱焚恶性心态,是调整自己的办法。状态好可以写到一两千字。练习书法,我少有写大幅大字,费笔墨纸张。

4、您对书法的理解、认识和心得。

书法,首先是一个手工活,首先训练毛笔书写的习惯,不是简单依照碑帖字帖进行描摹。其次,它又和历史文化联系紧密,使之成为历史文化载体,因而要学习古代历史古代文学。第三,写字的人和观字的人还要求写出来好看。本来的手工活变得复杂起来,以至于古人今人有了如何写毛笔字的许多许多高谈阔论。

在硬笔普及之前,毛笔在读书人间普及堪比吃饭筷子。人们传递信息的公函、信件、诗词文章离不开毛笔书写。电脑和互联网普及使用之后,作为一个完整世界的毛笔文化,已经无可挽回地消逝了。现代人玩毛笔字,多在于墨趣和审美。墨趣是书家自我体验于心,审美由旁人观看点评而成。因此笔墨功夫和书写内容兼顾而成为一体,是书法作者的必须功课。

面对历史的和现代的书法风格和字体的多样性,书法爱好者最迷惑自己做什么怎么做,才能达到好玩好看的彼岸。赵孟頫说过:“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他强调“专一而学、专心而学”就会发现自己的过人之处。也就是说,专心研习自己喜欢的字体风格,追求不已,就会创造书属于自己的那份艺术之美。我喜欢柳公权玄密塔字体风格,因为笔画具有书写的流动感。儿年临写,便有得顺手顺心顺眼的感觉了。

5、您欣赏哪些书法家的风格和作品。同时请谈谈自己的书法风格。

流传于世的古代当代书法作品很多,风格也繁复。我的爱好倾向楷书,古代风格我很喜欢柳体,特别是玄密塔碑铭。现代楷书首选是启功体,启功先生写过不同版本的千字文,我都经常观赏研究。共同特点是笔画清劲,结体疏朗有致,字形中心偏高。

绘画大师吴冠中有一名言:艺术家的风格是他的背影,自己看不到。我写字算不上艺术创作,但是自己看不见自己的背影确实千真万确。我依照自己性格,努力训练良好的书写习惯。很多朋友拿到我的字,反复看经常看,我就觉得写字的路径和方法没有太跑偏。近两年,有人求字有人买字,也给我增添不少书写兴趣和信心。

6、据了解,你曾拜启功为师,请您讲讲和启功的缘分。您对启功的艺术成就看法。

拜师启功只是一个误传。启功先生说,他只是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学的老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人员,写字画画填词作诗只是业余爱好。从来没有招收过书法学生,如果有人说是他的书法学生,一定另有所图。我写的字倒是有不少人看了说是学的启功体,以至于一些素未蒙面的人看了也这样说,朋友圈子里就笑称我是启功的弟子,甚至在网上缪传。

说到和启功先生的缘分,我想,我们这一代学习书法书友们,都有幸与启功先生结缘。这要感谢启功先生的内侄章景怀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启功的学生,特别是在启功先生身边工作多年的侯刚先生,在启功生前逝后,不懈努力整理编辑出版,使得启功先生诗书画册以及学术著作广为传播。另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卫兵老师创办启功书画网和启功书友会,使得天下喜爱启功书画的朋友得一交流学习创作的平台,可谓弘扬启功书法文化功不可没。

我认为,启功先生的艺术成就,就他独特风格独有造诣,是古往今来的一座高峰。但是,与启功先生共事或交往几十年的学者朋友们说,他真正的本事不是诗书画的艺术造诣,世人不了解而误会了。所以,对启功先生的远观和近看,都会使人敬仰不已。五年前,我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编写一篇“有个搞笑的大师叫启功”文章,发布在网络上,流传甚广,好多家纸媒报纸杂志转发,以至于几十所高级中学选择其中内容作为高考模拟题目。文章从另一个侧面介绍人们喜爱的启功先生。

7、您对当代书法艺术的看法和理解,当代书法艺术存在哪些问题。

毛笔书写,甲骨文、篆体、隶书、楷书,以及由楷书演进为行书和草书,在当代都很流行。

甲骨文和篆书,利用其符号的特征,多用于古朴风味装饰性效果,除了纸面书写之外,商业产品的外观装饰图案也多有采纳,现代的工艺制作技术使得产品美轮美奂。但是作为书法研习,非经专业学习,难以识别,社会的认知程度比较低,书写难度很大。隶书结体和楷书相近,只是写法上不同,笔画形状与楷书相去甚远,我觉得隶书比较楷书,书写难度要低一些。很多书法家和爱好者专研隶书。

现代教育,识字和用字,均以楷书为母体,普及面广。所以楷书作为书法中的一体,容易为书法爱好者接受,原因就是容易认识和方便书写。相应的楷书研习,也应该是最为广泛才合乎逻辑。但是许多书法展览,乃至出版发行的书法作品或者法书字帖,楷书意义上的比拼真不多见,它让位于行书和草书去了。

也许,楷书最为规范,间架结构不能太过出格,研习时间很长而收效甚微,流行楷书也许真的是不必要了。

有些展览会被称为创新书法,字幅很大六尺八尺,只有几个字,既不像隶书篆体也非甲骨文类,楷书行书草书也不至于笔画拉开来不着调,似乎如同毕加索立体画派,把物象原来结构改变位置,大有关公战秦琼的混乱气氛。仔细琢磨任然能看出作者心里要的是楷书影子,只是难于辨识。这样书法风格,观者的认知也许不会马上体现,需要去猜测。我认为这就脱离了书法第一要义——容易辨识。

8、请问您对书法网络传播以及书法比赛是怎样看待的?另外,网络的普及使得许多青少年包括大人都不会写字了,请谈谈对学校书法教育的一些建议。

互联网普及,送来古往今来的书法作品层出不穷、目不暇给。可以说,书法爱好者可以坐观天下坐拥天下。学习交流欣赏参赛,足不出户便可得。也可即兴将自己得意之作随时发出,立马获得粉丝们连连叫好,信息交流反馈只在弹指一挥间。所谓井底之蛙,坐井观天的天已经是很大一片蓝色天空,学书人遇上好时代。

网络普及使得很多人不会写字,这个问题本身有点问题。不会写字和不会写毛笔字的社会效果不同。不会写字是社会对写字需求问题,不会写字也能活下去的人那就不勉强。但是学校教育对写字还是设立标准,比如,行笔流畅而容易辨识。

至于练习毛笔书法则全看个人喜好,不可一概而论。中学大学的古代史、古代文学课可以拣选一些历代书法名篇,作为欣赏课内容介绍给学生,有书法喜好的学生自然会去琢磨研习。大中小学专门设立毛笔书法课万不可取,因为写毛笔字费事费时费心,而见效甚微的手工活。当代很多书法家几十年磨一剑,还不能尽如人意,何苦去为难年轻学生和孩子们呢,他们还有那么多功课要做还有那么多生活要去忙。

9、练习书法从哪些角度入手,您对学习书法的一些建议。

有一本“启功给你讲述法”的小册子,是启功先生十三个书法专题讲座汇集而成。通俗易懂,真是破除书法迷信的好书,非常值得学书人研读体会。我个人写字心得体会逃不出这本小册子。

在我练习书法的朋友中,先学同学或者后学,不少人信奉一个原则,就是孔子教育学生所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一上手就,写行书直奔王羲之兰亭序,米芾蜀素帖,写草书直取怀素自叙帖,或者写楷书就依照启功体,唯独研习唐代楷书没有花必要时间。

我觉得,学书依照“取法乎上而得其中”原则,不合循序渐进。凡是个性化极为突出的书法大家,他们的传世之作往往是穷其一生才得到的随意之作,并非刻意描绘而成,越是随意的作品越是难以临写和研究。比如启功体,临写高峰时期的作品不如研习早删中期作品作更为容易入门。临写规范的唐楷比描绘王羲之兰亭帖,更容易建立书写良好习惯。

10、如何欣赏书法。

同样一幅字不同人看来不一样效果。比如,颜真卿书法的厚重庄严,历来让人联想到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同样品格。南唐李后主不喜欢,说“真卿得右军之筋而失之粗鲁”,“有指法而无佳处,正如叉手并脚田舍汉。”而宋代书法家米芾在《海岳书评》写到“颜真卿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一说农夫的土气一说是将军的豪气,似乎各不相让。

书画同源一说,可能在观赏书画的感知方法很接近。文革期间,吴冠中在五七干校劳动之余,粪筐上架纸板,画农家田舍瓜藤玉黍,围观者都是农活之后的男女老少,窃窃私语议论画作。只要听见人们说画得好像,便心里一沉,“画糟了”。如果听见说好漂亮,则喜笑颜开“这下对了”。他甚至说关于审美,乡下一些农民兄弟都很有天分,而徐悲鸿却是个美盲。我是想说,好像和好漂亮在绘画大师心里有如此大的区别,书法的观赏是何尝不可以有这样的取向?

对于作品美感,启功先生曾对学生说:就书法而言,要解释“美”,纵使你写出多少文章来,写得跟四库全书一样多,任然说不清。打个比方,有人要解释什么是“甜”,不管他写几本书去论证,说不清楚。只要你拿糖来让他用舌头舔一下,马上就明白了,因为他是人,舌头有这个功能。学书法和欣赏书法,是不是也应该不清楚而去舔一下呢?当然这一舔比方的是用心去感受

审美书法,不能说有确定的方法,那是每一个作者和观者内心都会有一番独到的创作过程。现在流传一种说法:“看一个人的书法要先从他的楷书看起,如果他的楷书笔画歪瓜裂枣似的,那无论他怎么把自己装扮成草书,狂草,草圣,狂草圣,或毛草王都不值一看”。这话有些网络愤青的极端情绪,但我还是倾向于“从楷书看起”作为观赏书法的原点。

相关热词搜索: 研习 书法 文晓方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