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市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发展途径

发布时间: 2022-09-03 13:15:02 浏览:

[摘要]西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为其在新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了宝贵的战略资源。本文以西安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为考察对象,在使用SWOT模型对西安市利用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西安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14-0011-03

一、西安市产业结构演变

西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整个亚洲重要的人类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悠久的历史文化给西安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根据第三次文物普查数据,西安现有文物点3246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0处。这些文物点为西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源。

由于历史原因,西安市的产业发展形成了以军工业和纺织轻工业为主的产业体系。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改变,传统产业经济增长能力已逐渐减弱,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作为低耗能、高产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凭借其特有的知识、文化与创新含量,以及大幅提高产业附加值的能力,成了西安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先考虑的战略产业。近年来,随着“关天”规划的实施和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工作的推进,西安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2年,西安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34.68亿元,较上年增长30.6%,高出GDP增速18.5个百分点。西安市文化产业在旅游、创意等新兴产业的带动下,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为15.7%;2012年,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快于GDP和第三产业,高出GDP增速18.5个百分点,高出第三产业18.1个百分点。因此,结合西安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逐步成为西安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内容。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丰富的资源作为依托,西安的资源禀赋对于发展文化产业可谓得天独厚。如何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资本、产业优势,成为打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

二、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S W O 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美国专家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 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其中,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境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进而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一)优势

丝绸之路是历史最悠久的国际交流大通道,古丝绸之路上起两汉,下止清朝末期,时间跨度长达2000年左右。丝绸之路东起古都长安,西经南亚、中亚直达欧洲,全长7000多公里,在中国境内有4000多公里,开通了世界上最长的陆上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延续2000年的丝绸之路为沿途城市留下众多文化遗产,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及汉唐时期的东方文明中心,成为丝路文化遗存的最大收益者之一。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开通、发展、繁荣和鼎盛,不仅是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重大文化价值。如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是西汉帝国的都城宫殿遗址,也是丝绸之路最早的起点,见证了西汉帝国对丝路开创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方代表城市唐长安城的遗存。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均是佛教沿丝绸之路东传及其与中国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物证。这些文化遗产以其世界公认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为世人所瞩目。此外,与丝绸之路相关联的大唐西市遗址、鸠摩罗什舍利塔、西安清真寺等,这些文化遗产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分布广、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类型丰富等特点,为文化产业开发利用提供了充实的内容。

其次,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夯实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伴随着2006年丝绸之路申遗工作的开展,西安市文物保护部门对全市6处14个遗产点编制了申遗规划,实施了本体保护、环境整治、展示宣传等工作。这些保护工作的开展,使文物本体得到了有效保护、文物及周边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文物价值得到了凸显。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促进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文物景区的改造升级,有力地促进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休闲产业、生态建设的融合,对西安城市品位和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提升作用。伴随着申遗工作的深入开展,未来丝路文化遗产将得到更全面的保护,为其展示利用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使这些古代文明的产物与现代城市和谐共生、交相辉映,与沿线众多城市一起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空间展示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一些文化遗产的产业发展研究和实践为其他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提供了借鉴。以大明宫遗址为例,伴随着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如何做好遗址区的文化产业开发,让历史文化资源重新完整鲜活地再现,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一些文化产业的具体实践也为此提供了现实参考。如唐大明宫遗址公园项目和“大华·1935”项目,唐大明宫遗址公园于2010年10月份建成对外开放,“大华·1935”项目是大明宫遗址公园的配套项目,是在西安大华纱厂生产厂区原址上建设的以展现西安近代民族工业遗产为主题的遗址保护利用类商旅文化产业项目。两大项目是集遗产保护、文化交流展示、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主题演艺等功能于一体的遗址保护利用类商旅文化产业项目。项目依托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和大华纱厂旧址,将传统文化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相结合,带动大明宫遗址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使这一区域成为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又一增长极。类似这样的示范项目对其他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文化产业发展将会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劣势

丰富的文化遗产是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中的基础性资源、战略性资源、核心性资源,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为亮点的文化资源是提升西安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但是文化遗产资源的丰富并不意味着文化产业的兴旺,并非拥有了这一优势就一定能在区域文化产业竞争格局中获得市场预期。从整体看,西安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对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使遗产保护与产业发展相脱节。以往,在文化遗产保护上更多地强调不可逆性,反对进行规模开发,提倡保护至上的原则。对文化遗产的功能,更注重科研和教育功能,而忽视了经济功能。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文化消费比重不断提高,文化遗产的经济功能逐步凸显,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大势所趋。因此,传统的保护理念亟待改变。

其次,文化资源优势的发挥相对滞后,与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不大,未形成规模经济效益。西安的文化产业兴起发展较晚,尚未形成成熟的规模化发展态势。许多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为基础开发的文化产品,无论产品规模还是品质上都没有形成足够的影响力。以丝绸之路文化产业的开发利用为例,由于产品开发分散,开发深度不够且缺乏精品制作,使市场认知程度和影响范围不大,导致进一步拓展衍生产品的投入实力不足,产业链条延伸困难,系列化程度不高。

(三)机遇

首先,政策环境趋于成熟。在国家层面上,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主动融入全球经济,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中亚四国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主张,打通了向中亚国家的门户,将中国内陆腹地与印度洋及中亚、欧洲国家紧密连接起来,使中国对外开放总格局由总体上向东开放,转变为“东进西出”。这对西安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地方层面上,西安是西部开发的龙头、欧亚大陆桥的中心枢纽,也是具有国际化大都市定位的城市。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指导下,西安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明晰,就是以厚重的历史文化为依托,以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为载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构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城市,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

其次,申遗工作的顺利实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难得的契机。2006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积极协调下,中国政府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中亚五国联合启动了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和中亚五国政府多次协商,2012年,最终确定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政府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名称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2013年,丝路申遗文本已由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政府共同递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并被正式受理。西安市分别有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五处文物点被列入。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已到西安进行了现场考察,并将提交2014年世界遗产大会审议。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是营销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突破口,这些遗产点如果申报成功,可以极大地提升西安在世界上的影响和文化地位,遗产所在地也将由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闻名于全世界,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品牌和旅游热点,在带来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将极大激发民众保护环境、珍惜人类共同财富的热情。因此,丝绸之路申遗必将对西安文化遗产保护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四)挑战

首先,竞争环境日益激烈。西安的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仍存在很大劣势。同时,与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相关的其他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较快的省市,已经形成了若干极具特色的文化产业聚集区,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出了一批富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在产业聚集效应的带动下,必然会有更多人才资源和项目被吸引到这些地方,这对西安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竞争压力。

其次,丝路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缺少体制支撑。西安市的文化遗产管理部门复杂,除了文物系统管理之外,涉及宗教、旅游等部门。以文博系统管理为例,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职责由基层文博单位负责,这些文博单位大多是国有公益性事业单位,保留事业性管理平台,维持公益性、非营利性为主的管理体制。尽管落实遗产有效保护的责任有了明确的体制依托,但遗产合理利用的内在要求,却缺乏一种按现代企业制度和专业化分工的原则搭建的市场主体和能够有效监管的体制平台。目前,整体上看丝绸之路相关文化遗产保护的事业管理体系完备,但文化产业发展和管理体制缺失。

三、西安市丝绸之路文化产业的发展途径和模式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西安市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发展内部优势弱于劣势,优势只是具备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条件,发展的滞后性以及创新点的缺乏将会成为其发展的硬伤。但同时不能忽略的是,西安的千年古都底蕴若能成功实现差异化,则会有效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转型及增长。因此,综合内外部环境考虑,应当采取扭转型战略(WO),即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弱点。

首先,转变机制,积极打造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载体。针对遗产点文化产业开发机制不顺的问题,可以组建由文博系统主导的西安文博产业集团,针对遗产点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如汉长安城遗址要在立足于大遗址保护园区建设的基础上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由西安文博产业集团掌握遗产点及周边的旅游及商业配套设施的规划权、开发权。文博系统在行业统一领导下,在确保文物本体保护的基础上,赋予文博市场主体对相关园区、景区和基地旅游服务设施和周边地产的规划开发权力,并形成将文博产业发展利润回馈文物保护公益事业的协调互动机制,这样不仅可以大幅度保存文化遗产资源的文化价值,同时可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探索一条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全新模式。

其次,建立以丝绸之路文化为主题的产业园区,积极引进多种所有制的企业,充分利于产业聚集效应,打造相关文化产业链,有效解决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点相对分散、文化产品开发难以形成合力的问题。同时,通过改善园区配套环境,引进国内外成熟的园区创业文化、创业机制及配套服务设施,为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产业集群的形成也必将进一步激活西安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文物开发潜力和相关人才的创意潜力。

再次,加强与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合作,促进产业联动。打造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线路,努力将其建设为西北地区最具潜力、最具生命力的文化旅游线路之一,为西安文化旅游业、文化产业这两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内容。借助经济带建设助推力,联合沿线城市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由点及面,使西安作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地位更加巩固。同时,在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基础上,推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构建与丝绸之路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将零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彰显其蕴含的文化、艺术价值,通过产业化手段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环境下传承与传播的市场空间,并借市场化的机会扩大规模与集聚资金,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综上所述, 运用SWOT模型对西安市利用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之后,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其意义在于使西安市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在文化产业的浪潮中趋利避害、脱颖而出,进而成为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聚集点。

相关热词搜索: 西安市 丝绸之路 产业发展 文化遗产 途径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