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预见性评估的缘起、特征

发布时间: 2022-09-03 18:40:03 浏览:

摘 要 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是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预见式行动研究是预见性评估的理论基础。预见性评估是一种未来导向的评价,是在评价中贯穿预见式行动研究。其“预见”性体现在:预先对评价体系进行评价;预测教育活动对受教育者的影响,预防不良影响;科学预设让评价对象达到的目标;引导评价对象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未来途径。预见性评估还具有发展性、引导性、调整性等属性。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理论 行动研究 预见式行动研究 预见性评估

作者简介:邓永超,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1级博士生,华南农业大学人事处,讲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教育管理;李春兰,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育教学活动更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需要不断研究和创新。教育评价自19世纪中叶起,经历了心理测验时期、目标中心时期、标准研制时期,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到第四个时期──“个体化评价时期”,这一时期更关注评价过程,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给予个体更多被认可的可能,重视评价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发展,重视过程。在现代教育评价理念的促进个体发展的人本诉求下,“预见性评估”应运而生。

截至目前,国内外极少有关于预见性评估的研究,开展预见性评估是促进评价对象未来更好发展的必然需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研究预见式

评价,试图拓展教育评价研究的视域,为评价更好地促进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作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预见性评估的缘起

法国科学哲学家布鲁诺·拉图尔(BrunoLatour)提出了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theory,简称为ANT)。他指出,我们通常认为科学家的“实验室”是“知识的生产场所”,而实际上知识生产活动并不局限于通常的围墙内的实验室,随着知识活动的实际展开,“实验室”的构造也随之扩展。[1]有一部分科学家在所谓的实验室“外部”活动,同科学界、政府、生产部门、用户、传媒、公众保持着联系。一旦这些联系中断,实验室内部的研究工作将陷入停顿。因此,我们不能把实验室内部和外部完全区分开,而应该将他们纳入到网络中,用网络的概念对他们进行解读。实验室不是封闭的,实验室本身的构造包含了农场主、农业协会、兽医、卫生学家乃至普通公众等等的社会行动者。行动者(actor或actant)又译为“能动子”、“操作子”,意思是指在科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所有起作用的因素。[2]行动者网络就是异质行动者建立网络,发展网络以解决特定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3]拉图尔认为,不仅科学家可以创造知识,普通民众通过自己的行动也可以创造独特的知识。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是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

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行动研究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许多领域都有研究,并很有收效。格雷格·赫恩(GregHearn)、乔·塔基(JoTacchi)、马库斯·福斯(MarcusFoth)和约翰·伦尼(JuneLennie)在其合著的《行动研究与新媒体:概念,方法与案例(ActionResearchandNewMedia,Concepts,MethodsandCases)》(Cresskill:HamptonPress,Inc.,2009)一书中,分三章专门阐述了行动研究的三种先进方向:人种志行动研究(ethnographicactioesearch)、网络式行动研究(networkactioesearch)、预见式行动研究(anticipatoryactioesearch)。该书第七章指出:“我们给新媒体预见式行动研究这样下定义:这是一种以未来为取向的研究方法,用于寻求在现实的社会情境中引发行动和知识,这种现实的社会情境包括新媒体的开发和部署。这种方法还呼吁行动研究过程能够帮助参与者(包括提倡者和研究者)形成论点、问题和机会的概念,能够通过一系列专业知识和需要的相互作用参与进来。这样,在共同学习的环境中,信息就在专家和新手之间共享。通常来说,预见式行动研究也许能通过输入设计过程而产生洞察力······预见式行动研究的假设就是通过预测新媒体创新也许会影响现有的社会结构,促使我们能够计划、准备、做决定并且对这些影响负责。”[4]

在教育评价的全过程中开展预见式行动研究,从自然、真实的评价情景中提炼出问题,收集相关资料予以分析,并形成行动研究假设,展开行动并进行观察、反思,预测评价对象的发展,对下一次的评价计划予以修正,就形成了“预见性评估”。“预见式行动研究”是“预见性评估”的理论基础。

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组织技术预见活动取得了很好效果,之后,“技术预见”先后得到了发达国家和一批发展中国家的重视。90年代后,这些国家纷纷实施技术预见行动计划,在全球掀起了预见研究与实践的浪潮。我国也逐步形成了技术预见活动的高潮,预见活动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实践中,技术预见正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技术预见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在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在未来一段时间的“整体化预测”的基础上,“系统化选择”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领域、关键技术和通用技术,利用市场的“最优化配置”手段最终实现其经济与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开展预见活动对于我们开展预见性评估,增强教育评价等活动的预见性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5]

《今日教育》记者胡苏专访被誉为“行动研究专家”的陈昌发(重庆教育学院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课标教材培训专家,曾任小学语文教师、教研员共24年)。陈昌发指出,当前的行动研究应更强调“问题与诊断”,使解决问题更加有针对性,当同时面对众多问题时,把有共同点的问题、针对同一阶段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整合,发现问题之间的相通之处,可以提高研究效率,长期研究,还能提高对问题认识的敏感度,能够预计问题的发生并进行先期思考,形成有预见性的“行动研究”。[6]

借鉴以上经验,我们应注重在评价中开展预见式行动研究,增强教育评价的问题与诊断意识,对教育活动中出现的相似问题进行归纳、整合,予以评价,提炼出经验和规律,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性,以便在教育活动中能预计到问题并事先予以解决。

二、预见性评估的特征

预见性评估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评价方式,与仅仅关注当前状况的评价相对应,强调在教育评价的全过程中贯穿预见式行动研究,科学设计评价体系,注重反馈,通过预测和探询未来,及时调整,以促进评价对象更好地发展。预见性评估主要具有如下特征。

(一)预见性

预见性评估的“预见”性体现在如下四个层面:预先对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及早调整使评价体系更科学;预测教育活动对受教育者的影响,预防不良影响,适时调整发展方向和具体活动;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协作互动,科学预设让评价对象达到的目标,预期目标不宜太高或太低,应使大多数评价对象通过努力能达到;引导评价对象自主评价,增强评价对象预见自身发展方向的能力,从而选择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未来途径。

(二)发展性

要确立总结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评价指导方向。在评价取向上,既关注评价对象以往的表现,现在的状况,也考虑未来的发展;即不仅注重评价对象的现有价值,也着眼于评价对象的潜在价值。具体而言,要根据评价对象的过去,现在的表现准确地给每个评价对象定位,同时也要指明其的个人发展方向,为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提供机会,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促进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三)引导性

要注重多元评价者之间的沟通,形成和谐的评价共同体,共同引导评价对象通过评价不断进步。

要充分激发评价对象的积极主动性,引导评价对象自觉地自评和反思,要了解评价对象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发展需求等,征求评价对象的意见,与评价对象一起制定评价方案评价者和评价对象互相影响,商讨协作,共同努力朝预期的目标迈进。

(四)调整性

权变管理理论(contingencytheoryofmanagement)是西方20世纪60年代形成并在70—80年代盛行一时的管理理论,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在环境条件、管理对象和管理目标等发生变化时,管理手段和方式也应随之发生变化,相应进行调整,权变管理的目的是追求动态和谐。

在权变理论原则下,教育评价的方法与模式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创新,要根据反馈在动态中适时进行调整。调整不仅应符合社会的需要,还应符合评价对象的身心特点,符合稳定性原则,要循序渐进,以保持评价系统的稳定性。[7]

总之,预见性评估更关注未来,着眼于评价对象的未来和发展,在评价的全过程开展预见式行动研究,注重评价对象的自主评价,多元的评价者组成和谐的评价共同体协作引导评价对象更好地发展,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B.Latour.GiveMeaLaboratoryandIWillRaisetheWorld.inCetina,Mulkay(eds.).ScienceObserved.CaliforniaPress,1983:146.

[2]B.Latour.Reassembling the Social—An Introduction to Actor—Network—Theory.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9—11.

[3] 刘济亮.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4]Greg Hearn,Jo Tacchi,Marcus Foth,June Lennie.Action Research and New Media,Concepts,Methods and Cases.Cresskill:Hampton Press,Inc.2009.

[5]袁志彬,穆荣平,陈峰.中日资源与环境技术预见比较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 (22).

[6]胡苏.让“行动研究”闪烁草根精神的光芒.今日教育.2008(1).

[7]李巧林,林志远,基于权变理论的高校教师评价的探讨.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相关热词搜索: 预见性 缘起 特征 评估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