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新英语教学法在土木工程建筑材料课程的应用

发布时间: 2022-09-05 10:30:04 浏览:

摘要:基于未来建筑工程师的基本要求,本文针对目前专业课英文教学要求,结合中国大学生的内在缺点,提出了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新英语教学方法。该方法涵盖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实验测试、英文演讲、公开考试、课外竞赛活动等一系列环节,为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提供了大量英语听、说、读和写的练习机会,并力求实现课堂讲授、课外强化和实践演练三者间的平衡。根据四年的跟踪反馈信息,本方法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且经此课程教学指导的学生们在各项土木工程建筑材料设计与应用相关比赛中屡创佳绩,证明本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也较好地提升了综合理解能力。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材料;中国大学生;英语教学方法;演讲;课外竞赛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2-0189-04

一、前言

亚洲经济占全球经济的三分之一,拥有世界百分之六十的人口,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区域,但与此同时,亚洲大部分国家的铁路、公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落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经济发展。我国作为亚洲地区最大的经济体,近年来对区域基础设的施建设给予大量的投资。新的发展形势和国家“一带一路”的国际化发展倡议对人才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学基础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培养模式转型迫在眉睫[1-3]。

土木工程建筑材料作为最重要的专业基础学科之一,是工程结构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工作的必备基础。伴随着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大量的文献和报告均采用英语表述。因此,在新的发展趋势下,专业基础课采用英语讲授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前沿的建筑材料知识[4]。

二、传统英语教学中的局限性和新英语教学的突破性

在国内大多数高校中,建筑材料的课程极少全面地采用英语教学,许多专业通过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本专业的基础英语词汇教学,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仅仅为简单的老师采用英语教学,学生没有参与到互动中,其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

经过数年的跟踪观察,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存在以下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方面,学生们对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并不适应,传统的、按部就班式的讲解,易出现教师授课与学生理解严重不同步;另一方面,传统专业英语的教学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存在着老师教学与学生应用需求脱节的问题。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强烈的科研热情的学生,希望持续从事土木工程材料基础研究。对于此类学生应有意识地侧重于对其学习深度的把握,引导其寻找到合适而有效的科研起始方法。另一类学生则是立志于从事专业工程建设或国际工程项目。对于此类学生应该引导他们关注知识的广度,使他们清楚地知道如何获取并理解不同国家的标准和应用现状。为此,在学生的培养方案中所需要的是一种能满足不同教学目的需求的土木工程建筑材料专业英语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要能够兼顾各方面知识储备的需求,让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有较为完整而系统的认识[5,6]。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提出了一套较为合理的土木工程建筑材料英语教学方法,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实验测试、英文演讲、公开考试、课外竞赛活动和调查反馈等一系列环节。以期该教学方法可以为其他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与指导带来帮助,并为高年級土木类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新英语教学法相比于传统英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改进和优点:(1)教学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前沿,指导学生查阅前沿文献,提升学生探索科学前沿的技能。(2)教学紧密贴合学生发展需求,提供更丰富地教学内容,包括实验测试、英文演讲、课外竞赛活动等,以满足不同侧重培养目标的学生探索需求。(3)学生紧密参与教学,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课程考核方式中减少闭卷应试的死板形式,鼓励多种评分机制参与其中。(4)教学课外拓展,将教学内容有机地与课外竞赛试验平台拓展,使得教学的延续性和高效性得以体现,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提升和锻炼自我。

针对传统英语教学中仅有教师授课采用英语教学,学生没有更多的参与互动,笔者通过实践提出的一套全面的英语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全面提升学生前沿文献探索能力、英文演讲能力、课外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新英语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一)教学试验设计

将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大致相当的学生划分为两组:一组开展传统英语教学,包括局限于教室的课堂教学和用于考核的学期末课程考试;另一组采用新英文教学方法,包含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英文课程论文撰写以及课后活动等环节。而在此过程中,课程讲授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要点等均一致。该教学试验从2013年持续至2016年,实现了较长时间的跟踪推进。

基于现有的教学平台,参与教学试验设计的学生主要来自武汉大学水电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大二下的学生,学习时间大致为8周。而在此之前他们已完成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化学等通识课程的学习,对于更好地学习工程建筑材料建立了较好的基础。

(二)教学试验计划与安排

在英语教学计划中,土木工程建筑材料课程的内容主要包含金属、混凝土、沥青和聚合物等。教学试验所采用的课程计划表如表1所示。

(三)教学试验计划的实施

1.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参考教科书与学习网站能够作初步的引导与提示,帮助学生们更好地适应视听转换,提前预习建立工程材料基本概念,在课堂学习时更能事半功倍。本英文教学计划参考教材选定为国外经典教材[7,8]。而推荐的学习网站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材料中心(http://monteiro.ce.berkeley.edu/index.html)、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http://visiblecement.nist.gov/)和麻省理工大学混凝土可持续发展中心(http://cshub.mit.edu/)。另外,推荐一些土木工程材料常用的数据库和热点期刊,对学生把握该课程内容和拓展国际视野,大有益处,如Elsevier数据库中的《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和《Materials and Design》;Springer数据库中的《Materials and Structures》;美国工程师协会旗下的《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等。本英文教学计划也建议学生用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对期刊论文与工程报告等要素进行分类,以实现对电子文献的高效查阅。

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对于中国学生,英语的听、说是薄弱环节,其中的关键在于学生自信的缺乏。从鼓励学生、提升学生自信心的角度,帮助学生更加自如地参与到英语教学的交流之中,是英文教学中需要侧重的地方。

2.实验测验。除了课堂英文教学,实验环节的设置也十分必要。本英文教学计划实验设置目标如下:骨料筛分试验(ASTM C136-96)、粗骨料容重试验(ASTM C 29/ C 29 M-97),粗集料含水量测试(ASTM C566-96)、水泥细度测试(ASTM C184-94)、水泥标准稠度测试(ASTM187-86,1991年修订)、凝结时间测试(ASTM C191-92)、混凝土坍落度试验(ASTM C143-98)和覆膜圆柱体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试验(ASTM C39-96)。实验环节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能引导学生查询规范手册,能提升学生日后工作中的实践能力。

3.英文简报与英文演讲。课程论文简报是英文教学计划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总结能力。学生们被随机分为一些不同的小组,每组包含3至4名成员,并要求他们查阅相关的英语文献资料,共同完成两篇课程论文简报,一篇关于传统主题的建筑材料,另一篇关于新型主题的材料新发展。表2列举了英文教学计划的课程论文主题和题目。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升团队工作的意识,也让学生能够更加自如地施展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两种选题可以针对于两种不同教学需求的学生:对于毕业后致力于从事项目建设的学生,第一篇主题可以让学生紧密地联系到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对于毕业后致力于科研学术的学生,第二篇主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科学前沿的探索,对于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竞赛能力提升显著。

英文教学计划中的英文演讲致力于对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强化以及思维模式的优化。与课程论文简报撰写环节类似,每组的3至4名成员拥有30分钟的时间来展示他们两篇课程论文简报的研究对象、基本理论、原材料、测试方法、数据分析以及结论等内容。在英文演講结束后,学生可以提问并一起讨论。在英语交流环境中,该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前沿、专业的知识以及工程和科学研究的新发现。除了课堂内的英文演讲外,课堂外的英语讨论也应成为日常教学中一个必要的部分,如在发送电子邮件、面对面交谈等各类沟通方式中均应优先选用英语。

4.公开考试。课程结束考试往往用来评估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英语教学法选择了一些基于实际应用的和科学研究活动的开放性问题,只采用了单选与简答两类题型,并允许学生在考试中携带一份半张A4纸大小的笔记。最后,学生的综合成绩由各小项加权计算得到,参考权重分别为:实验测试占20%,课程论文30%,演示文稿10%和期末考试50%。

5.课外竞赛活动的拓展。课程的结束考试并不是一个课程的终结,而是课外探索的开始。结合专业相关实践竞赛平台,参与教学试验的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进行拓展,将课程所学进行实际运用,参加各种实践及竞赛,一方面对于学生的课程学习是一个好的拓展,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提升和展现自我的舞台。授课老师也可以进行辅导,指导学生参加活动,这点对于学生课堂学习的连续性和高效性都是十分重要的。

(四)教学试验的实施效果

当一个教学计划结束,两个试验组的所有学生均需要匿名完成与土木工程建筑材料课程相关的在线教学评估。与传统中文教学下的学生相比,参与新英语教学法指导的学生中99.8%以上表示该教学法不仅有利于他们累积建筑材料知识,而且帮助他们强化了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很多参加该英文教学计划的学生在工程建筑材料相关竞赛与实践中屡创佳绩。以2016年为例,在“创青春”湖北省创业计划赛中,以“负碳环保菱苦土——木屑复合材料”的研究项目斩获银奖;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凭借“大掺量钢渣的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等研究项目获全国三等奖;在第四届“苏博特杯”全国大学生混凝土设计大赛中获全国三等奖。而这些获奖项目都是学生课堂上的实验结合主题论文的拓展延伸,充分说明了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创造性。

四、结语

对于土木类专业大学生而言,新英语教学法有利于学生们更好地适应日益国际化的设计、施工、监理以及科学研究。本教学法源于四个学年教学工作的持续推进与逐步优化,它着眼于对学生们实践能力、探索能力的提高,确保其有大量的机会去实践、去探索和去领悟,并积极地引导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其学习热情。本教学法通过学期末的开放式考试评价学生的所学所长。通过调查反馈与持续跟进表明,新英语教学法为土木工程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提供了新视角,也为相关专业课程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李亚杰,方坤河主编.建筑材料(第六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2]徐国庆.项目课程的基本理论[J].职教论坛,2006,(8):93-94.

[3]刘数华.网络资源在《建筑材料》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177-178.

[4]吴柳仪.教师创造力教学之剖析[J].台东特教,1995,(3):17-21.

[5]徐国庆.项目课程的基本理论[J].职教论坛,2006,(8):93-94.

[6]张世富.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Illston J M.Construction Materials:Their nature and behaviour./-2nd ed[M].New York:E & Fn Spon,1993.

[8]Young J F,Mindess S,Gray R J,et al.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J].Nature,1998,381(6579):212-215.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法 土木工程 英语 建筑材料 课程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