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生物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发布时间: 2022-03-04 08:22:37 浏览:

【摘要】为了推动新形势下“新工科”教育的改革创新,培养科学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工程科技人才,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依托生物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和发酵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专业学科平台,建立了面向国家及湖北省生物产业战略发展趋势、满足不同生物企业人才需求的生物工程专业“2+1+X”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一系列改革与实践,显著提高了生物工程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新工科;生物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本课题受湖北省教育厅教研项目(项目编号:省2012275)和湖北工业大学教研项目(项目编号:校2014043)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2;Q8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001-01

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先后在复旦大学、天津大学召开“新工科”研讨会,分别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6月9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形成“北京指南”。从“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到“北京指南”,标志着以“新工科”建设为主题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1]。随后,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等文件,将“新工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归纳为“五个新”,即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2]。

为了推动新形势下“新工科”教育的改革创新,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依托生物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和发酵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专业学科平台,建立和设置了面向国家及湖北省生物产业战略发展趋势、满足不同生物企业人才需求的生物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

一、建立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涵

1.总体思路

建立生物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是:注重基础理论教育和专业实践教育;推进分类培养和模块教育;拓展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育。针对不同的从业模块,通过校企合作、师生合作等各种形式挖掘学生的专业潜能,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主要内涵

经过改革和实践,建立了生物工程专业“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厚基础”是指注重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宽口径”是指“继续深造”、“服务社会”、“自主创业”等多种从业模式。“重创新”是指挖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种新型培养模式的建立,丰富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而且让学生更加具有自主选择权。

二、建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措施

1.编制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建立的生物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国家特色专业的特点,设置了生物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生物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主要完成了编制思路、背景分析、培养规范与标准、教学活动的实施与保障、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等五个方面的编制。

2.建设师资队伍与课程团队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主要从高层次人才引进、中青年教师深入企业挂职、聘请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三个方面加强建设。在课程团队建设方面,按照《湖北工业大学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建设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分别设置《生物化学》教学团队、《微生物学》教学团队、《生物工程工艺原理》教学团队、《生物工程设备》教学团队、《生物工程工厂设计概论》教学团队等教学团队。

3.优化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依据生物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并按照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与校级重点课程三级模式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生物化学》课程建设成为了省级精品课程,《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课程建设成为了校级精品课程,《微生物学》课程建设成为了校级重点课程,《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生物工程设备》、《专业分析》、《发酵工厂设计概论》等课程作为校级重点课程进行建设,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

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按照生物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科竞赛和第二课堂的方式,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主要依托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以及发酵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微生物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工业发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竞赛活动或创业活动。

5.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主要由教学目标与制度系统、教学运行系统、教学检查与评估系统和教学信息反馈与调控系统组成。在湖北工业大学教务处和相关学院教学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制订一系列教学规章制度,建立教学运行系统,完善教学检查与评估系统,健全教学信息反馈与调控系统。

三、改革后的人才培养质量

近四年以来,特别是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通过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显著增强

近四年以来,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在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试验或者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越来越多,在SCI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8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2项,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36篇。此外,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得学生获得了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8项(其中国家级和省级12项),各级各类挑战杯竞赛项目12项(其中国家级和省级7项),参加湖北省生物实验技能竞赛15人次。

2.用人單位满意度和学生考研上线率明显提高

近四年以来,生物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数比例约占56%,均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通过调查,用人单位评价为“非常满意”的概率为92.3%-95.1%,“满意”的概率为4.9%-7.7%,“不满意”的概率为0。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人数比例约占10%,都获得了湖北省或者武汉市相关政策的扶持和帮助。学生的考研上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学生出国留学深造的人数比例约占4%,进入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高校的学生比例也达到了100%。

参考文献

[1]胡波,冯辉,韩伟力,徐雷.加快新工科建设,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复旦教育论坛.2017,15(2):20-28.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教高司函[2017]6号.

相关热词搜索: 工科 生物工程 建立 高校 人才培养模式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