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地理学课程二元语义法评价与改革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 2022-09-03 10:00:03 浏览:

报告形式考核,虽然方式多,但是传统试卷考试成绩占分数比例高达70%,概念、理论与知识记忆性的考试题多,而在技能与运用创新考核不足。

4.旅游地理学课程改革创新原则

4.1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原则。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种全新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教育有别于研究型和一般高职类教育,是一种既重视理论又注重实践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21]。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学术型人才而言的人才类型[22],它强调知识与技术的应用,是围绕生产第一线结合,注重生产实践环节,紧密与市场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实用的知识[23]。可以说,本科应用型人才是按照国家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培养,从事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和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外,更需要掌握应用技能,以服务生产第一线。所以,课程教学内容要特别重视学生技能与知识的运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样如此。

4.2结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特點与专业课程体系原则。

一方面,旅游管理的专业目标特点培养旅游管理方面工作第一线的人才,所以,旅游地理学应该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应该给予学生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思维训练。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强调管理才能,分析决策能力和应对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要体现分析问题能力和应对问题的能力,强调怎么办的训练与教学内容设计。其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包括旅游概论、旅游规划、资源调查与开发、旅游地理等课程,旅游地理学是其体系课程之一,应该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是一个有机体,课程内容衔接好,严谨,不要重复。旅游地理作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要素之一,应该围绕目标,在其他课程不能给予的理论知识方面,提供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并应该放在环境评价、旅游产业地理等方面。

4.3结合旅游地理学的课程特点进行改革创新的原则。

地理学的核心问题是人地关系,而旅游地理学课则是研究旅游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24],这是核心问题所在。从旅游的发展看,旅游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旅游受到环境要素的影响,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产生影响,如何协调其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促进其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所在,是旅游地理学应该围绕此重点问题进行内容设计。实际上,环境(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对旅游有影响,旅游对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环境、社会环境也有影响。在此基础上协调可持续发展,可避免重复,课程特色才有特色。

5.旅游地理学教学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

5.1促进教学队伍素质提升。

加强教师课程意识培训,要求任课教师明确旅游地理学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时刻把握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加强培训与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5.2改善教学条件。

首先是改善教材条件,通过围绕大纲编制教材,其次是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增加实习实践时间,优化网络教学环境条件。在加强课程边界方面,除了课堂上完成外,还应该在课前要求学生准备,课后主要以作业形式安排。

5.3进行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改革。

改变现在的教学大纲模式,加强教学内容设计,应该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强调旅游与环境相互影响关系。首先,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旅游对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旅游扶贫问题研究,旅游对城镇化的影响;旅游对三产业的影响;自然灾害与社会灾害与旅游业的影响及应急对策等内容。

其次是地理环境对旅游发展的影响: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产业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与旅游发展;环境对旅游业的发展影响评价及对策;旅游生态足迹问题与低碳旅游等。旅游空间研究:旅游者的空间分布与流动规律;旅游地的空间相互影响与发展对策;旅游产业空间集群研究。旅游资源与旅游产业的空间差异研究;乡村旅游环境研究;全域旅游环境评价;创意旅游发展研究;旅游空间分析技术。旅游环境容量与旅游环境承载力以研究;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评价;将旅游活动放在空间内进行研究,寻求空间规律。在实践与技能训练方面,围绕上述环境与旅游关系,开展调查与分析评价方法的训练。在教学内容上,不要重复。

5.4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加强现代技术的运用。

更新教学理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表达权与主动性。教学中积极组织能够加强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案例学习与训练。加强技能应用与创新方面的培养,加强学生的空间分析能力、学生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调查与方法运用方面的能力和问题处理的能力训练。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在野外实习内容上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例如旅游对环境的影响调查;环境对旅游的影响调查等。同时,加强现代技术的教学运用,开展借助“互联网+”学习平台,扩展课程边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感到由“轻松”而变为“感到累”,但是累中有收获。

5.5改革创新课程成绩评价方式。

除了概念、理论与知识记忆性的传统试题考试的理论考试外,还应该加强技能与运用及创新能力方面的考核,并且加大分值比例,建议各占50%。

参考文献:

[1]杨载田,谢莉.旅游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探索[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8(4):314-316.

[2]齐兴田,王纯岩.高等院校旅游地理学KYS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2):137-139.

[3]王迎涛.高校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5):67-69.

[4]李晓琴,朱创业,梅燕.基于“大地学特色”的《旅游地理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1):92-95.

[5]韦福巍,黄荣娟.论高校旅游地理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以河池学院为例[J].咸宁学院学报,2011,31(9):128-130.

[6]张梅,于丽丽.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2):176-178.

[7]褚秀彩,张亚卿,贾士义.浅谈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2(4):83-85.

[8]黄震方,黄睿.基于人地关系的旅游地理学理论透视与学术创新[J].地理研究,2015(34):15-26.

[9]刘小蓉.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旅游地理学》课程改革研究[J].科技纵横,2014(2):127.

[10]叶俊.创意旅游视阈下的本科《旅游地理学》课程设计分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35(4):84-86.

[11]杨载田,谢莉.旅游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探索[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8(4):314-316.

[12]王迎涛.高校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5):66-69.

[13]付昆.高校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9):259-260.

[14]董晓晓,贾文毓.旅游地理教学改革初探[J].学理论,2012(2):164.

[15]王洪桥.林类高校旅游地理学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初探[J].现代教育管理,2012(2):142-143.

[16]褚秀彩,张亚卿,贾士义.浅谈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2(4):83-85.

[17]刘小蓉.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旅游地理学》课程改革研究[J].科技纵览,2016(4):120.

[18]王小容,周洪亮,卫贵武.基于二元语义的高校档案管理群体评价模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110,29(4):16-19.

[19]田胜思.基于二元语义的企业员工满意度评价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9):12-16.

[20]Herrera,F.& Martínez,L. A.. 2-tuple fuzzy linguistic representation model for computing with words[J]. IEEE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2000,8(6):746-752.

[21]楊春春,刘俊萍.中外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25-28.

[22]潘立琼.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基于安徽三联学院改革与实践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33):8338-8339.

[23]刘雪梅.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考[J].教育,2004(6):202.

[24]黄震方,黄睿.基于人地关系的旅游地理学理论透视与学术创新[J].地理研究,2015,34(1):15-26.

项目:“旅游管理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子项目(LYG[2016]03)。

相关热词搜索: 地理学 语义 旅游管理 改革创新 评价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