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高等学校《普通生物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思路

发布时间: 2022-03-12 08:34:00 浏览:

摘要:普通生物学经过多年的教学和撰写,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生物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本研究介绍了普通生物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思路,以期为中国生物工作者进行这一方面的改革和研究提供一定的想法和思路。

关键词: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思路;生物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158-02

普通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多方面教学内容,如进化生物学、植物生物学、植物资源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组织培养、普通生态学、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生物系统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和环境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等。它是一门基础课,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课程。其培养目标是“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根据21世纪国内外普通生物学课程的发展和进展,本文探讨高等学校《普通生物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思路。

一、普通生物学课程的主要特点

1.体现课程的基础性的特点。基础性是构成该课程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包括多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它强调的是对课程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和知识点的掌握和价值观、基本能力的建立和达成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要求。在课程的内容构成上也体现了基础性的特点,如细胞的化学组成、细胞的形态结构、细胞工程、有丝分裂期、组织器官和系统、动物的气体交换——呼吸、人的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神经系统基本结构、感受器、技术、行为、生殖和发育、基因工程、达尔文和他的自然选择理论、生命的起源、生物分类概述等。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了解生命科学的本质、方法和过程;理解生物技术在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应用,扩大学生的视野、知识和范围。教师应该立足双基、优化组合、从易到难和高度综合。

2.体现课程的选择性的特点。该课程要求学生在选择性和多样性方面有所突破和提高,适应不同国家、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其选择性包括:①每一模块都有一个主题内容,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点,如第一模块细胞和生物大分子包括细胞的化学组成、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物质的穿膜运动、细胞连接;第二模块个体生物学包括组织器官和系统、营养——生物对物质和能的获取、气体交换——呼吸、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免疫、水盐平衡和体温调节、神经系统、感受器和效应器、激素、行为、生殖和发育;第三模块包括生物与环境、生物界、生命自然史、生物进化、遗传与变异。这种提纲挈领式的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对其教案的编写,教师自己可以选择不同的二级课题、素材、事实、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知识点的来源等来安排不同的学习和研究活动,来实现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需求,使得教材的使用多样性。②在教学内容上给学生留出一些选择的空间,如在生物进化这一章可以增加达尔文进化理论及其发展、生物进化的社会性、澄江化石库与达尔文进化论和寒武纪后生动物进化的一些特征——以澄江化石库为例等内容,将教师本人的研究内容介绍给大家,增加学生的兴趣,满足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和学生的需求。③该课程中包括必修和选修内容,必修内容是其中的核心内容,是学生的基础学习内容;选修内容主要考虑让学生关注现代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如中心法则的补充和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基因组工业的崛起及其进展、蛋白质组及其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进展、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免疫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发育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癌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艾滋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环境生物学研究进展、生物进化研究进展等等内容,可以考虑让学生准备和做专题讲座,侧重生命科学进展和反映现代生物技术方面的内容,为大学生选择就业和职业方向提供帮助。

3.体现课程的可行性特点。该课程教学既要考虑课程改革的力度,跟上国际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步伐,又要考虑课程改革的可行性(教师的可操作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一要考虑中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原有的生物学基础;二要考虑教师生物学教学优势;三要考虑学校原有的实验条件,如新乡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现有的实验条件和学校的条件可以开展动物组织和植物组织切片观察、制造酸奶、苹果醋、大麦啤酒、豆腐乳的制作、叶脉书签的制作、叶贴画的制作、花期调查、花卉病虫害防治、新乡市高等学校植物配置分析、新乡市公园植物配置分析、一次性餐具研究、垃圾分类的认知研究和食品安全研究以及食物添加剂安全使用研究等等。

4.注重解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该课程是一个从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课程特别注重和加强学生的实践过程和相关活动(在新乡学院种树、种草、嫁接、剪枝、花卉识别、花卉观赏、去海洋馆进行海洋动物欣赏、在实验室进行蜡叶标本制作、昆虫标本制作、去河南师范大学参观生物标本馆和水产养殖基地以及去济源林场认识花卉树木、去植物园和动物园参观学习等),反映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平衡关系。

5.注意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处于两个不同领域,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特征,代表着事物的两个侧面。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必修内容中考虑增加艾滋病的相关内容、在行为部分考虑增加寒武纪澄江化石库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互动以及寒武纪早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初步形成等内容。在选修内容中考虑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植物的研究等内容。在应用生物技术突出解决环境、农业、环保、健康、工业等方面的内容。在现代生物技术中考虑克隆、转基因技术方面的内容。加强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平衡关系,增加生物技术方面的内容。

6.重视学生学习普通生物学方式的改变。该课程倡导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如启发式、探究式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结合方式;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达到其教学目标;倡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获得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以及自觉主动学习。

7.课程设置的综合化。培养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如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等,使得普通生物学课程趋于综合化。

二、普通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思路

1.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上下大功夫。生物科学素养反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包括:①理解生物学的基本现象、事实、规律等,以及原理的应用;②解释在身边发现的生物现象;③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④掌握各种相关技能和技巧;⑤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生物学素养包括知识、应用、创新、生物学基本技能和科学过程技能领域。

2.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需要包括人口(急剧增加)、资源(急剧匮乏)、环境(破坏和温室效应)和生态(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劣)等方面内容。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其中,解决问题,提高素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满足社会和行业的需求和对人才的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3.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如新乡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有食品专业、园林专业和生物技术三个专业方向,补充三个专业方向的知识,有所侧重。在设计课程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方向,渗透职业教育,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发展,利于学生就业,找到好工作。

4.反映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发展。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其发展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食品安全、环境优化、自身健康等会对人类的生活带来极大影响。人类器官移植、动物和植物克隆、基因工程、酶工程和转基因食品等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学生具有相关的普通生物学知识,教学中补充这些内容以及补充反映生命科学进展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考虑教学的整体设计和思路。常规的教学设计和思路主要是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正课、总结新课、布置作业等环节。该课程的设计包括课程理念、目标和内容的交叉与渗透。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实验让学生动脑和动手,提高学生能力。

6.注意发挥教学大纲的功能。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教案和进行教学的依据。其中列出掌握、学会、理解和了解等内容,体现教学大纲的多种功能。大纲对演示实验和演示教具以及如何制作和使用多媒体也有明确规定,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7.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①启发式教学方法,指的是在教学中教师不断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以及积极性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系统和有条理地理解教学内容,学会学习和思考。②讨论式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相互交换看法、互相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得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③过程式教学方法,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增加大量的观察和实验以及野外考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④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辅助传统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信息量,补充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到更多生物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其他还有谈话法、讲解法、实验法、讨论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复合教学方法如复习巩固、叙述演示、发现、探究式、程序和比较式教学法等。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才能找到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J].生物学通报,2003,38(5):28-30.

[2]孙全,舒坤贤.普通生物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02):91-92.

相关热词搜索: 高等学校 生物学 思路 课程 教学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