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视角归因及对策解读

发布时间: 2022-03-16 10:31:59 浏览:

摘要: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本文从社会视角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原因探讨了有效防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成瘾;社会视角;防治

网络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但是,不可否认,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当我们极其方便地享受它提供的信息和服务的时候,又忽然发现,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深深地陷入网络世界中不能自拔。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5年在全国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我国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而在网络上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这一比例更高,达到16.6%。这时的网络成了一种使人异化的东西,它不仅影响到青少年个体的成长,而且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这一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本文试图从社会视角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原因进一步探讨有效防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对策。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视角归因分析

在目前网络成瘾的国内外相关研究中,综合来看,主要是运用临床医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社会学等理论与方法进行的。而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来看,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社会学意义上的问题,这可能主要与我国的国情和青少年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状况密切相关。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陶宏开认为:“上网成瘾是个社会现象,但中国的未成年人上网成瘾带有一定的特殊性,有其特定的成因。它是中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等诸多原因造成的一个‘果’。”这就是说,从社会学意义上讲,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主要是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造成的。

(一)家庭环境方面的原因

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家庭环境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其一是家庭环境氛围的不健康,其二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当。

首先,不良的家庭环境容易将青少年推进网络。

据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其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存在诸多不良嗜好和习惯,如赌博、抽烟、不正确使用电脑和网络等。由于家长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对待这些日常活动的正确方式,很容易给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造成负面的心理暗示和影响,使他们认为沉迷于网络等活动中并不是一种坏习惯。

其次,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当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导火索。

在农村,许多家长外出打工,青少年往往由其近亲属代为监管;而在城市,由于工作或事业上的原因,家长也常常不能抽出时间监管孩子。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这些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辅导。而青少年的天性是贪玩的,如果他们在这个阶段得不到应有的监管而对网络等这些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则很容易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因沉迷于网络而耽误了学习,不能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往往采取单纯的训斥、打骂等方法,使青少年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打击,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对学习的自暴自弃。对此,陶宏开教授分析指出,家庭教育“本应是培养其成就感和树立自信心的教育,结果变成了对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培养了大量的‘失败者’。本应是十分快乐的童年,变得劳累不堪。这种情况下,一些孩子就会想方设法去逃避现实,丰富多彩而又充满诱惑的网络就成了孩子们逃避现实的最佳方式了,孩子们大量涌向网吧也就‘蔚然成风’”。

(二)学校教育环境方面的原因

从网络成瘾的主体来看,绝大部分为处于学习阶段的青少年,造成这一现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的教育制度、教育环境。虽然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从实际操作上看,我国目前从小学一直到高中阶段基本上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模式,这种单纯强调分数和成绩的教育方式,造成青少年兴趣单一、学习压力大,如果一旦在学习成绩上出现波动并且得不到有效的释放以及外界的帮助,就很容易使青少年自暴自弃,进而将兴趣转移到电脑、网络游戏中。针对这一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陆士桢分析得比较透彻,她指出,由于应试教育模式“评价系统的单一化,使得青少年在自我评价时所使用的标准也是惟一的学业成绩。这种精英式的评价标准给很多青少年带来自卑感,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这种自卑感尤其强烈。巨大的学习压力使得青少年极易在轻松的网络环境中寻求解脱与满足。大多数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的孩子,学习成绩都会越来越差,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许多目标、理想很难实现,往往会选择网络来满足自己。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孩子们可以扮演心目中的理想角色;在网络游戏中,他们通过练习就有可能战胜对手、‘通关升级’,有可能获得虚拟的奖励,甚至虚拟的财产。虚拟世界里的成功,帮助青少年摆脱了现实世界带来的自卑感,满足了对优越感的追求”。因此,可以说,正是学校教育环境存在的不适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客观因素,导致了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学习没有建立起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信心而一步步陷入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

(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我国目前正处于激烈的转型进程中,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实现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不定型的状态,思想观念也深受影响。而青少年作为社会上最为敏感的群体,更容易受到这些客观外在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讲,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心理、行为、思维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当他们面对这些困惑而无法自我排解的时候,便会去寻找一种替代品进行自我麻痹和逃避,而网络的技术优势正好可以满足他们这方面的需求和欲望。综合来看,由于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而导致青少年对网络产生成瘾和依赖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青少年自身的生存状态看,现实社会群体交往的缺失是导致青少年在虚拟网络中寻找同辈群体的直接原因。

由于我国1980年以来实行的是计划生育,目前大多数青少年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以及社会生活中缺乏交往与交流对象,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遇到困难和苦恼时常常无法得到周围同辈群体的支持与帮助。况且,由于当代社会的急剧变革,父辈与下一代之间常常由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产生隔阂和误解,形成代际冲突和矛盾,即代沟。这样,他们即使遇到困难也很少通过与父辈的沟通来解决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去寻找宣泄情感与获得社会性支持的渠道。在科学技术的优势面前,网络则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方便而且极富效率的渠道。在网络中,青少年无论身居何处,都能找到倾诉对象,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得到同辈群体在感情乃至物质上的支持与帮助。因此,对于这些表面上生活富裕,但实质上处于精神贫乏、孤独状态的青少年来说,网络对其强烈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从社会现实状况来看,转型期进程中社会道德与价值失范使青少年面临的无法自我排解的迷茫与困惑是导致他们沉迷网络的重要诱因。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体制深入转轨和经济全球化全面融入的转型时期,急速的社会变革伴随着人们新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重建和冲突。对于青少年来说,由于其身心的发育还不成熟、不完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远未定型,因而在这种激烈的社会变化与价值冲突中常常会感到精神无所依归。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青少年会感到自身实力单薄而无法改变这种社会状况,于是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逃避和逃离的心理诉求,而网络恰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社会的场所,在那里,他们的身份是隐蔽的,不用面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尔虞我诈、坑蒙拐骗等丑恶现象,也无需为他们在虚拟时空中的行为和言论负道德责任,这就规避了他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两难选择,因而能够得到一种心理解脱。

第三,政府部门对网络运营、网吧经营等方面的监管不力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又一重要原因。

虽然国家针对互联网的运营、网吧经营等商业活动制定了《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对这些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很不到位,监管的力度也比较薄弱。在许多地方,未成年人可随意进出网吧;一些游戏软件开发商为吸引青少年,在游戏过程中添加了许多暴力、色情成分等等。这就反映出了针对网络及其相关产业监管方面的欠缺,而这正是导致大量青少年陷入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处于成长时期的青少年自控力不强是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如果社会方面不加强监管和控制,他们一旦接触到网络,就很容易被其吸引。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视角对策探讨

社会视角的归因分析告诉我们: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主要是由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因此,要从根本上让青少年戒除网瘾,不能只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措施,而必须通过全社会的综合治理,改变青少年的社会生存环境,使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方面形成有利于他们规避网络成瘾并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一)改进青少年的家庭生活环境,构建起和睦与关爱共存的和谐亲子关系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就足见家庭环境氛围对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影响。大量的事实也表明,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环境中不健康的亲子关系有直接联系。因此,可以肯定,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是克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前提之一。这就是说,要根除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诱因,必须首先从改变他们的家庭生活环境做起。

其一,父母要从自身做起,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的表率。如同上面的原因分析里所提到的,许多青少年之所以对网络成瘾,原因就在于父母没有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所以,要戒除青少年网瘾,父母必须从自身做起,正确使用电脑和网络,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引导,使他们对电脑、网络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这样才能减少他们网络成瘾的机率。

其二,采取适当和正确的教育方式。在对青少年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父母必须采用正确而有效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对已经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父母必须坚决杜绝那种不问青红皂白就打骂、训斥的教育方式。父母们必须同他们真诚地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分析他们之所以成瘾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构建有利于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学校教育环境,切实推行素质教育,使青少年正确地认识学习,并建立起广泛的兴趣

从本质上讲,学校应该是培养青少年生存与发展天性的教育场所,其目的是要在充分发展青少年内在潜质的基础上拓展其外在能力。然而,由于现实的原因,我国目前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实行的是应试教育,一切以分数、成绩为标准。这种模式使青少年兴趣单一、缺乏内在学习动力,对学习自我放弃、将兴趣转移到网络等其他方面上。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这种教育模式,推行素质教育。就目前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学校教育要对学生学习之外的生活给予更多的关注,解除他们的多重束缚,让他们的天性和潜质得到充分发展;同时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学习,并能够建立起广泛的兴趣。

其次,改变那种只依靠成绩评价学生的单一评价机制,这种评价模式已经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全然脱节。应当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使教育评价多元化,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承认和满足,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最后,教育主管和行政部门必须转变观念,使教育理念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教育环境。

网络成瘾在国外的青少年中并不多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很能说明我们的教育的确存在问题。但这并不是说我国的教育一无是处,只是在社会发展的条件下有些方面已经跟不上新的形势,我们必须对这些方面进行改革,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同时减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机率。

(三)优化与青少年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使整个社会形成有利于他们发展的氛围,从而避免网络这一技术工具对他们生活的过度涉入

社会是影响青少年成长发展不可避免的外在因素,不良的社会环境会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而这对于那些潜在的可能对网络产生成瘾的青少年来说,其影响更甚。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优化与青少年生活学习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使整个社会对网络及其相关产业有一个良好的指引与导向,避免网络对青少年生活的过度涉入。

一方面,要努力拓展青少年的社会生存空间,增强其对社会的感知和适应能力。这就要求社会必须努力创造适合青少年进行社会交往的条件,使他们在日益商业化的社会环境下有一个自我调节和释放的平台。具体来讲,就是要建立和举办一些适于青少年进行同辈间交流和沟通的场所与活动,使他们能够摆脱精神世界上的孤独状态,从而避免他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找自我安慰和社会认同。

另一方面,成人社会要努力塑造和形成一种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使青少年在良好的成人价值观环境中成长。实际上,当前我国社会转型进程中道德与价值失范主要表现在成人社会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方面,这些表现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对社会的认知。因此,成人社会必须为此负起责任,努力构建起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积极促进青少年成长与发展。

最后,加强对网络及其相关产业的监管和立法工作,做到依法治网、以技治网。要加强网络立法工作,并切实强化对信息网络方面的执法力度,加大对现有网络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同时,应积极研究和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开发一些防止青少年网络沉迷的系统,从而有效地对青少年的上网活动进行监控。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

编辑/于 洪

相关热词搜索: 归因 成瘾 视角 青少年网络 对策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