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基于渐进决策模型的S市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分析

发布时间: 2022-04-01 10:31:12 浏览:

[摘要]本文运用渐进决策模型对s市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进行分析,得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顺利进行,应坚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改革的原则。改革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的同时实施绩效工资,逐步形成合理的的绩效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健全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对于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渐进决策模型;事业单位;绩效工资

一、前言

其他事业单位是指除已经实施绩效工资的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以外的事业单位。2011年底,s市市政府部署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第一阶(2011-2013年)绩效工资工作摸清了底数、初步实现制度入轨,并清理规范津贴补贴。在第二阶段(2014-2016年),通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施行事业单位按行业分类调控绩效工资总量,进一步规范绩效工资管理,促进职工收入合理、持续增长。绩效工资改革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内容,绩效工资改革能否顺利实施、能否实现改革目标、能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都将关系到事业单位整体改革的成功与否。本文试图通过渐进决策模型,对s市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进行分析。

二、渐进决策模型

基于对传统理性政策分析模式的批判,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德布洛姆在1959年发表的《“渐进调适”的科学》中提出渐进决策模式,渐进决策模型是指把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看作是对以往政策行为的不断修正的过程。它是在以往的政策、惯例基础上制定新政策,只对过去的政策作局部的调整和修改,是过去政策的延伸和发展。

渐进决策模型以积少成多和稳中求变为基本特征,其主要特点是:公共政策的意义不在于创新而在于社会不断进步;决策者对同一公共政策问题的解决方案只注重纠正、减少现行政策的缺陷,并不注重目标的改进和手段、方案的重新选择。在林德布洛姆看来,渐进决策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按部就班原则;(2)渐变调适原则;(3)稳中求变原则。

三、从渐进决策角度模型角度分析s市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1.按部就班原则。渐进决策模式非常强调政策的连续性,认为新的政策方案只是对原有政策的“修修补补”,渐进决策模式把政策看成是连续不断的过程,对现行决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的变动,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前进。

合理确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水平和总量,是完善绩效工资工作的首要环节。2011年s市人社局发布《s市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和若干具体问题处理办法》。办法要求严格限制收入水平高且主要依赖行政或垄断性公共资源作为收入来源的事业单位,对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事业单位做合理倾斜。

2013年s市绩效工资实行“调控线+绝对额”的操作办法,市属其他事业单位以上一年度实际发放的绩效工资平均水平确定指导线重新划分六个区间,分别按区间给予增量,超过区间零增长。采取“限高托底”的办法来缩小差距,水平核定没有充分考虑行业特点和单位绩效,难以真正体现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相当多单位的津贴补贴实际发放水平高于核定水平,出现“倒挂”现象。

2013年下半年s市人社局针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后,制定了第二阶段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办法。次年根据事业单位分类、行业的特点,制定《s市事业单位行业分类目录》(2015版),划分为5个大类,21个小类。从2015年起,按照行业分类调控绩效工资总量,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s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事业单位收入水平的实际情况,按照“4411”模型(国际行业收入水平、事业单位行业收入水平、全国行业收入水平和s市行业收入水平以4:4:1:1的权重比例),确定各行业小类的2015年收入均值为“调控线”,对各单位划分6个区间进行增资。2016年进一步完善操作方法,先是围绕行业的科学分类划分大类与小类,再是围绕合理确定不同行业水平包括大类的水平与小类的水平,第三是具体调控即先确定事业单位各行业小类收入水平2016年目标均值,再细分调控区间,确定增资额。

实行行业工资分类调控绩效总量的办法,能够根据事业单位不同行业特点,进行分类实测,体现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2.渐变适调原则。渐进决策模式认为,一个有效的政策应该是通过一点一点的政策积累从而达到政策根本性变化的过程。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也就是注重事物变化量的积累,主张通过量变而引起质变,最终改变政策。事物由量变引起质变,质变之后在新的質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事物便不断地由低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是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渐变过程,而不是迅速地、突然的变化过程。

s市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从2010年政策出台至今,历经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至2013年)第一步摸清底数。审核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清理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摸清单位绩效工资底数和经费渠道,为规范管理打下基础。第二步清理规范津贴补贴。通过清理规范,理清并锁定不纳入绩效工资基数,初步遏制乱发放现象。第三步初步实现制度人轨。制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规定绩效工资项目结构、分配办法、经费保障等,使事业收入分配有据可依。第四步限高托底,按照“调控线+绝对额”的方式,围绕调控线设立6个区间,逐步缩小行业之间、单位之间过度的收入差距。

第二阶段(2014年至2016年)通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施行事业单位按行业分类调控绩效工资总量,进一步规范绩效工资管理,促进职工收入合理、持续增长。2015年市政府印发《本市贯彻(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实施办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一是由原来的单位保障模式转变成社会化的制度,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统一计息,由单一的财政供款主渠道变为单位、个人、财政共同承担养老保险的新机制。二是将现行退休费计发办法由原先参照退休前一个月的工资和工作年限改为按缴费水平、缴费年限确定基本养老金待遇,这直接与绩效工资改革挂钩,在职时多劳多得,退休后多缴多得、长缴多得,能够更加全面地体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劳动贡献,进一步增强激励性。

3.稳中求变原则。林德布罗姆强调政策一旦作出就应该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是符合辨证思维方式的,从长远来看,人是能够认识世界的,而在某个特定阶段,认识能力又是有限的,要完全认识事物是不可能的,因而要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我们还必须从“稳”和“变”的关系来把握稳中求变的原则,“稳”是变的前提和依托,没有“稳”,“变”无从谈起。

s市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一经推出就提出“不急不停,逐步落实”的工作思路。根据绩效工资制度入轨初期的实际问题,稳妥处理“倒挂”矛盾,确保大多数单位职工收入有增长;目前在总量调控上、增长机制上,通过两阶段的探索,宏观调控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在“稳”的基础上,下一步就是求“变”,创新分配机制,搞活绩效工资。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质优酬;坚持按绩效考核来决定收入水平;坚持公平不等于平均;坚持合理拉大差距不等于两极分化;坚持追求绩效与和谐发展相结合。

搞活绩效工资分配的重点就是绩效考核。要想绩效工资能够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来支撑。通过绩效评估体系能够促使绩效高工资向绩效水平高的人员倾斜,能够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能动性。

四、结语

确保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顺利进行,应坚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改革的原则。改革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并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应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行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应加强监管,保障绩效工资经费来源;应重视绩效工资差距问题,不断缩小差距;应不断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并建立起监督、问责和反馈机制,各级部门紧密配合监督并落实相关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 渐进 制度改革 绩效 事业单位 模型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