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熵,伤也?

发布时间: 2022-04-06 08:38:12 浏览:

熵的概念最早是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于1850年提出来的,用它表示任何一种能量在空间分布的均匀程度,是物理学中一个可以计算的度量,像长、宽一样。只是,它表达的是一种混乱、无序的度量。1923年德国科学家来华讲课时讲到这个词,英文为Eutropy,当时浙江大学教授胡刚复译成中文,称“熵”。熵成为经典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等人发表了重要著作《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引起了轰动,并逐步由热力学的概念移植到政治、经济、医学等领域,嬗变为一种世界观,许多人认为宇宙随着熵值的增加,必然走向它的最大值,即“热寂”,也就是世界的末日。熵,伤也。

生命现象是地球上唯一向熵挑战的力量。因为生命或者叫智慧是一种高度的有序,逆熵而动,称为负熵。但这种有序是以其他方面的更大的无序为代价。为了维持生命必须提供生存的物质条件,这又是以大自然的破坏、无序为代价。从整个地球来看,还是熵的增加。随着生命的无限扩展,必然导致人类的灭亡。有人认为,熵,伤也。

作为个体的人,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系统,也意味着它在进行着熵的增加,即由有序向无序的转化,最后达到最大熵的危险状态,即死亡。所以,也有人得出悲观的结论,熵,伤也。正如自然界里许多客观现象一样,现象是客观的,但人是主观的。不同的人可以对同一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比如对于死亡,人人都知道这是每个人的最终归宿,用熵定律来说,就叫熵值的最大化。科学证明,这是一个必然的不可改变的过程。大部分人都会快乐地生活着,不会因此而悲伤。有的人认识熵的规律后,反而会在大限到来时视死如归,坦然面对,何伤之有?

人不能改变自然界的规律,但可以利用规律为自己服务。对熵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处于健康状态的人体通常都能维持在恒定体温下的合成代谢与能量代谢相匹配的水平上,人处于动态平衡中才是健康的。人体的熵增趋势虽是不可改变,但可以通过使人处于和谐、有序状态,以减缓熵值增加的速度,减缓人的衰老。这就必须向外界环境吸取负熵,同时排出正熵。如果生命系统中出现短期的或者局部的熵积过多,不能排除,生命系统便会出现短期的或局部的混乱和无序状态,这就是病。癌症就是生命体内某一部分细胞组织的熵值由于种种原因而突然快速增加,致使微观秩序受到破坏,新的蛋白质信息传递出现差错,从而使蛋白质、核酸及酶功能出现长期性错误。这种错误的信息极难纠正,于是出现了可怕的癌症。

中医历来提倡人的整体平衡,只要保持气血顺畅、和谐就很少得病。在这里和西医中熵理论不期而遇,可谓大道为一。对于人这个开放的生命系统来说,养生就是使人与外界的交换达到天人相应的程度,使吸取自然界的负熵与人的衰老趋势处于和谐的状态。

因此,我们认识熵理论,并不是悲伤的开始,而能使我们的生命更好地在平衡状态下逐步达到熵值的最大化,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生命,活得更自觉。只有如此,才能使我们身体各部分均衡地慢慢一齐衰老,避免因局部积熵迅速增加而造成生命的撕扯现象,达到善终。

编辑/廖星

相关热词搜索: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