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学科交叉与融合下纺织工程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 2022-06-11 16:30:03 浏览:

摘要:当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是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的重心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善于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技术难题。针对目前纺织工程工程硕士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学科交叉与融合下纺织工程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培养体系的构建,加强学生学科交叉课程的学习,促进各学科、专业间的相互适应和相互支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学科交叉;创新能力;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8-0073-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研究综合化、系统化、整体化的高度越来越明显。我国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面临严重的挑战,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是当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学科的交叉、融合,极大地拓宽了科学研究视野,丰富了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因此,建立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纺织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学科体系及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纺织学科领域的发展和工程硕士教育的现状

1.纺织学科领域的发展。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随纺织生产的演进而形成和发展,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21世纪以来,我国各院校纺织学科研究领域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纺织学科的研究领域充分体现了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研究方向集中体现在纺织复合材料的高端研究、高能物理技术的应用、生物技术的应用、纺织设备信息化技术、纺织绿色材料的开发、智能及功能纺织品等方面,体现了高、精、尖的发展趋势。本领域与世界同类领域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方面也存在不足。

2.纺织工程工程硕士教育的现状。2009年以来,我国全面启动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工程硕士培养,培养目标更注重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目前的知识结构与培养体系已不能满足现代纺织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纺织工程专业硕士培养中,课堂教学以教师授课为主导,学生缺乏创造性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纺织学科与不同学科专业间的交叉与整合被削弱。以学校教学平台为主,缺乏校企协同育人合作培养平台的建设,企业的教育资源基本不能共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明确提出: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学科交叉已成为当代科学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有效提高了知识创新的速度和密度,探索构建学科交叉及融合下的纺织工程硕士培养体系,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学科交叉和融合下纺织工程硕士培养体系的构建

1.设置跨学科系列课程,充分发挥交叉学科的优势互补作用。学科的交叉、融合,极大地拓宽了科学研究的视野,丰富了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在纺织工程硕士培养体系中,将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贯穿课程的整个环节中,开设纳米技术、等离子体技术、现代纺织加工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学科领域的核心课程;开设大量选修课,给学生较大的选课自由度。同一专业的学生在选修课上可有较大差异,所选修的课程中,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实现课程的多样性与包容性,也推进了学科的交叉融合,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跨学科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思维及能力。

2.学科交叉、融合下的专业实践。加大实践环节课时(如纺织工程专业中的工程实践),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在实踐中深化、巩固和扩展,培养创新能力。硕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一定的科研训练及教学实践环节,加强毕业设计选题的实用性,提高毕业课题的研究质量。具体实践内容如下:①参加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应用技术解决生产难题类实践环节;②参与或独立承担科研项目(包括导师项目)类实践环节,有该项目的正式成果或阶段性成果(以署名为准)。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等实践活动,培养、锻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撰写研究报告,实现对创新能力的培养;③参加有具体任务的学术性社会调查、专业调研、社会实践类实践环节;④参加专业教学实践活动类实践环节,担任本科课程辅导、实验教学等任务;⑤选择纺织复合材料技术、功能织物设计、新型整理技术、数字化纺织技术与应用及高技术纤维的进展等领域的内容,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总结分析,撰写综述论文;⑥学位论文选题要求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由企业和学校双方导师共同确定和指导,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技术改造、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3.基于学科交叉与融合下的研究平台建设。①组建交叉学科创新团队。吸引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开展交叉学科的项目研究,通过设立学科交叉研究团队,让各学科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吸纳研究生积极参与项目研究,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创新能力。②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势,建立稳定的研究生实践基地,搭建开展科研的良好平台。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或在企业完成毕业论文,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

三、实施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与教学的本质、规律及整个教学过程联系最紧密的,没有教学组织形式就没有教学本质。

1.微课及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运用微课及慕课教学模式,将重要知识点录成视频,供学生线下学习,就是各门学科与计算机信息化学科的交叉,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形式,有效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创新思维。

2.讨论式、换位式、案例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以问题导向的形式讲解知识点。例如,在《纤维材料改性》课程中,对“生物改性原理”的理解、“纤维改性中的存在问题”、“影响纤维材料吸湿性和透气性的因素”等展开讨论,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课堂互动交流,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科前沿的相关问题,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前提,通过资料的查阅、总结及分析,以小组形式完成汇报讲解,充分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也要做好重点内容的总结及相关内容的延伸与拓展;针对生产中的实际相关问题,开展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四、结语

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复杂科学技术问题的重要手段。创新学科培养体系,创新教学内容,提供多领域学科知识的支持和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全新的角度实现工程硕士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赵伶俐,潘莉.21世纪高等学校创新的主题和难题[J].现代大学教育,2003,(4):39-41.

[2]张文范.学科交叉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3):10-11.

[3]谢和平.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交叉融合与新跨越[J].中国大学教学,2004,(9):4-6.

[4]路甬祥.学科交叉与交叉科学的意义[J].中国科学院院,2005,(1):58-60.

[5]张学荣,罗小玲.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现状和改革对策[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15-17.

[6]马廷奇.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1,(6):73-77.

相关热词搜索: 工程 创新能力 硕士研究生 交叉 学科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