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12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 2022-06-12 12:10:02 浏览: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有助于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2011年收治的128例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等。结果:128例经过4 d治疗后咳嗽、头痛、头晕等症状减轻,治疗1周后体温恢复正常,肺部湿啰音消失。满疗程后,108例患者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消失,X线、心电图显示正常。有2例患者出院后X线胸片肺部阴影增重,给予二次治疗后痊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从而提高早期的诊断率,为后期治疗奠定基础。在治疗上阿奇霉素可作为首选方案。同时关注肺外并发症。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抗体; 阿奇霉素; 肺外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37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13-0118-02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之一,主要发病在儿童及青少年,其广泛存在又散在发病的特点,使得肺炎支原体肺炎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据资料统计肺炎支原体占小儿肺炎的20%左右[1],可引起许多肺内和肺外的多系统损害,临床表现程度不一,易误诊。但是近几年随着对支原体感染的观察发现,随着环境的变化及耐药菌株的出现,其有局部流行的趋势,其发病年龄也提前,因此成为临床的重点观察项目之一。大环内酯类药物能够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不但可以抑制产生IL-16和IL-8,而且可以抑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释放活性氧。但难治性肺炎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不佳且病程长。为了提高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对笔者所在医院于2010年-2011年收治的128例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8例患者中年龄在1~4岁的29例;5~6岁的55例;>6岁的44例。其中男73例,女55例。冬季发病最高,其次是春季发病,夏季与秋季发病所占比例最少。临床表现:发热与咳嗽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咳嗽有119例,多为较剧烈的刺激性呛咳,其中咳出白色泡沫痰者多见或伴有少量的黄黏痰;发热有101例,高热约占45%,中等热约占25%,低热占16%。此外,部分患者伴有头痛、头晕、胸闷、胸痛、耳痛、关节痛等症状。肺部体征中:双肺呼吸音增粗48例,降低15例,肺部闻及湿啰音者22例,闻及喘鸣音者18例,肺部无阳性体征者25例。查体还可见有全身散在红色皮疹,皮疹消退后无色素沉着,扁桃体炎。在128例患者中有50%的出现肺外并发症,以精神不振、头痛为主的神经系统,以镜下血尿、眼睑浮肿为主的泌尿系统,以胸闷,心电图异常为主的心血管系统,以恶心、呕吐为主的消化系统,以血小板减少为主的血液系统及以关节痛为主的肌肉系统受累多见。肺部体征主要是小幼儿多见。

1.2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20 mm/h者49例,20~50 mm/h者60例,50~80 mm/h者19例。白细胞(WBC)计数正常61例,增高40例,降低27例。C反应蛋白增高35例且大多为发热的患者,查肺炎支原体抗体128例,其中1∶160~1∶640 90例,1∶640~1∶1280 38例,肝功能损害32例。X线检查:节段性浸润48例,间质性炎症改变有32例,大叶性浸润有27例,伴肺不张5例,胸腔积液12例,胸膜增厚4例。有52例患者心电图存在异常,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早搏等。

1.3 治疗方法

确诊后,所有患儿均给予阿奇霉素静滴或口服,开始静滴以5~10 mg/(kg·d),连续5 d,停药4 d后静滴或口服3个疗程,1个疗程为1周。每个疗程均按照服3 d停4 d进行。同时给予患者各种对症治疗,如伴有肺不张给予泼尼松,伴有心肌损害进行营养心肌治疗,伴有耳痛与耳鼻喉科共同治疗,伴有呼吸困难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愈的标准:经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和各种辅助检查均恢复正常为痊愈;若有明显好转,而辅助检查中有一项未完全恢复则为显效;若病情好转但不明显则为好转;若病情没有好转或者反而加重则为无效。平均住院时间为3周。

2 结果

128例经过4天治疗后咳嗽、头痛、头晕等症状减轻,治疗1周后体温恢复正常,肺部湿啰音消失。满疗程后,122例均成功完成了治疗,其中108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肺部体征也全部消失,X线胸片显示正常,心电图显示正常。出院后复查有2例患者X线胸片肺部阴影变淡,后又增重,给予二次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在入院前用头孢类抗生素一个月未见效,住院时伴有肺不张,经治疗1个月后痊愈。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MP)一种主要经呼吸道传染的微生物,其可以损害多个系统的免疫功能,是目前发现的含有DNA和RNA的最小微生物。临床研究发现,肺炎支原体能够引起炎症细胞浸润致使肺泡壁增厚,由于肺炎支原体特殊的结构使得患儿的支气管黏膜遭到破坏,使得微绒毛的运动减弱甚至停滞。MP感染人体后可形成相应组织的抗体,原因是其还有部分与组织相同的抗原。对于各个年龄段此病的临床症状不同,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发热、刺激性的呛咳、黏稠痰等。婴幼儿起病急,病程长,主要以呼吸困难、双肺闻及湿啰音为表现。年长儿主要以胸痛、胸闷为表现。在诊断上较困难的是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的患儿,并且难以用细菌病毒解释,遇见这类患儿应考虑肺炎支原体肺炎。在128例中有3例主诉为发热,扁桃体有脓性分泌物,给予阿奇霉素后肺部阴影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有4例是上腹不适收治入院的,门诊诊断为大叶性肺炎,入院后经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不仅见于年长儿,也见于婴幼儿(发病率占27%~65%)[2]。在本次观察分析的12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者中,婴幼儿约占23%。通过本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由于婴幼儿的支气管的弹性差、黏液分泌少、管腔狭窄等,患儿年龄越小,呼吸困难、双肺闻及湿啰音和哮鸣音的发生率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则以咳嗽、发热为主要的临床表现。

MP-DNA技术检测是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最有效地方法,其临床价值主要体现在适用于各年龄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者,尤其是有免疫缺陷的患儿,它的特点有反应迅速、高特异性、高灵敏性。但是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基层医院由于这项检测的费用较高而未引进。目前临床上多用MP抗体、红细胞沉降率及临床指标进行诊断。临床上对患者采血时间为MP感染后的7~10 d,因为MP-IgM抗体在感染后的第1周末才开始出现,第3~4周达高峰后下降,3~4个月后消失,恢复期血清MP-IgG抗体可持续1年或更长[3]。所以,近期感染的患者显示MP-IgM阳性,既往感染的患者显示MP-IgG阳性。MP急性感染在临床上应用双份血清(恢复其抗体滴度上升4倍或下降至原来的1∶4或MP-IgM抗体滴度持续1∶160),但是其并不多见,本次进行分析的128例中第1次MP抗体阴性4例,第2次即升高为1∶160以上,经过阿奇霉素治疗后痊愈。此外,重症及难治性肺炎的患儿应该考虑为临床上并不罕见的MP混合感染[3]。由于MP无细胞壁,所以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的药物对其无效。由于阿奇霉素的作用强、半衰期长、不良反应小、组织渗透性好、治疗效果满意等特点,并且能够较强的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及具有较强的穿胞作用,其效果优于红霉素,被临床上作为治疗MP肺炎的首选抗生素。另外,治疗中注意有无其他病原体感染,必要时可以加用头孢菌素或激素[4-6]。

综上所述,肺炎支原体肺炎现已经成为小儿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应该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这样不但能够提高诊断率还能减轻患儿的痛苦。一旦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应该进行合理的治疗措施,阿奇霉素进行消炎处理,后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和一般治疗。这样才能更加有效控制病情,使得患儿更好地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慕逖,刘皖君.儿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83.

[2] 薛辛东,杜立中.儿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80.

[3] 洪建国,董宗祈,崔振泽,等.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阴[J].实用儿科杂志,2008,23(8):563-567.

[4] 张含,尚云晓.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7,30(5):236-238.

[5] 何樨,丁务高,陈景.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治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1):141.

[6] 黄咏梅.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92例临床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41-42.

(收稿日期:2012-03-13) (编辑:王春芸)

相关热词搜索: 支原体 肺炎 小儿 临床 分析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