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从新农合患者就医流向看吉林省医保城乡统筹制度的设计

发布时间: 2022-09-01 16:00:03 浏览:

摘要:实施医保城乡统筹,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重要方向,因此设计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本文针对近年来吉林省新农合患者就医流向不合理的现象,从卫生资源配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定位、 患者获取医疗信息、医保政策引导四个方面做了原因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议,以期为吉林省医保城乡统筹制度的完善提供依据。

关键词:医保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新农合患者

1实施医保城乡统筹遇到的问题

实施医保城乡统筹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在设计制度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根据吉林省2007~2012年的新农合患者数据,我们发现:在乡镇卫生院就诊的患者人次、总费用占比逐年下降,在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就医的患者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使得本来就分布不均的医疗资源更加失衡。我们对长春市的三级医院进行了现场调查,发现:在门诊方面,这些医院的日平均门诊量达到2000人次以上,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常见病和慢性病;在住院方面,新农合患者所占比例普遍超过30%。与此同时,大量的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却长期"吃不饱",致使在同一个区域内医疗资源紧缺和闲置现象同时存在。由于县级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平均费用远高于基层医疗机构,在加大新农合患者的经济负担的同时,使得本就紧缺的新农合基金更加捉襟见肘,见图1、图2。

2分析医疗资源紧缺和闲置现象出现的原因

2.1卫生资源配置方面 我国的卫生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大约80%集中在城市,农村基层卫生服务和资源缺口较大。虽然新医改实施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得到提高,但仍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看病的需求[1]。

2.2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定位方面 目前国内的实际就医环境是,各级医院功能定位紊乱,医保患者持医保卡或农合证便可以到任意级别医疗机构就医,无需经过"社区首诊,逐级转诊",致使三级医院承担了过多职能之外的工作,就医秩序混乱无序。

2.3患者获取医疗信息方面 大多数患者在获取医疗信息方面处于一个极度弱势的地位,在选择医院时很盲目,为保险起见多数人经常会选择三级医院。

2.4医保政策引导方面 随着新农合保障水平的提高,在不同级别医院就诊的个人承担部分差距逐渐缩小,使得到大医院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成为一种可能。比较吉林省2008年~2013年新农合的报销政策,我们发现近几年新农合政策在起付线、报销比例方面,不同级别医院相差不大,市级、省级医院的报销政策甚至是完全一样的,这样小的政策梯度差异,不足以引导患者小病到基层医院、大病到大医院,一定程度上促使更多的患者涌向大医院。

医保城乡统筹实现以后,基金总量将会大幅增加。如果任由患者无序流动,将会违背统筹的初衷,严重影响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在设计制度时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类似的问题在2011年吉林省试点医保市级统筹时就已经逐渐暴露出来。以长春市为例,在2011年以前,长春市外五县的医保患者,要到三级医院就诊需要经过一套复杂的、类似于新农合的转诊程序。从2011年起,双阳区开始纳入长春市统一的医保网络,双阳区的医保患者获得与长春市内完全一致的医保卡,持卡可以到长春市任何一家医保定点医院就医,实现即时报销,无需转诊。2012年,九台市、德惠市进入长春市医保网络,2013年榆树市、农安县纳入长春市医保网络。从此长春地区实现医保市级统筹、一卡通,外五县的患者到长春市三级医院就医方便程度大大增加。但问题很快暴露出来,患者一窝蜂的涌向三级医院就诊,长春市各大三级医院收治的外五县患者的数量持续上升,而外五县本地的医院患者流失严重,部分医院已经出现萎缩趋势。以长春市某三甲医院为例,从2009年起平均每月收治的外五县患者数据在逐年上升,见图3。

3引导患者合理的选择医疗机构就医

3.1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让基层医疗机构对患者具有足够的吸引力。要改变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局面,提升城乡居民就医的可及性,国家应当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提高基础医院的软硬件设施水平;对城乡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定期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建立合理的引导机制,鼓励优秀的医学毕业生下基层,为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全科服务,并提升现有医务人员的待遇水平[2]。待到基层医疗机构水平提升之后,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社区守门人制度,所有的患者就医必须经过社区医疗机构或者家庭医生,根据需要再由社区医疗机构或者家庭医生往上级医院转诊,即"社区首诊,逐级转诊"。在执行过程中,需要相应的医疗保险政策跟随。届时,社区作为所有就医行为的发起点,应当为所有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可以在一、二、三级医院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共享[3]。

3.2卫生行政部门在设计区域卫生规划时,应当按区域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在任意一个行政区域内,应保证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都有,并且在数量、规模上形成一个良好的梯度分布。患者首诊在社区服务中心,病情严重可转往上级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返回基础社区服务中心接受康复治疗。在医疗联合体内部,可以建立统一的检验、检查中心和影像诊断中心并统一调配,减少重复检查,降低医疗费用

3.3医保管理部门应建立合理的支付方式体系,控制三级医院费用的过快增长。目前,在全国大范围推广的支付方式主要有总额预付和按病种付费。以总额预付为例,由于医保资金多半发生在三级医院,要想引导患者下沉到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医保管理部门在分配额度时必须要控制三级医院的医保费用增长率,使得中小医院可能得到的医保基金支持增加。随着医改进程的推进,将来的主要支付方式会过渡到按病种付费,不同级别医院收治不同的病种,同一级别不同医院收治同一病种的定额也不相同,在信息公开的前提下,患者将会很容易作出合理选择[4]。

3.4医保管理部门还应当通过合理的经济杠杆,引导患者小病到社区服务中心或到指定医院。医保管理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应拉大不同级别医院的起付线、报销比例差异。针对小病患者、慢性病患者,应当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二级医院设计一些专属政策,让患者自愿选择低级别医院就医。针对大病患者,在政策设计上应当向大医院倾斜,切实降低大病患者的医疗负担。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应当找准自己的定位,一级医院应当发挥"六位一体"的功能,二级医院不应过度的"求大求全",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特色,三级医院应当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在急危重症患者上。

3.5各级政府应搭建信息平台,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医院,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管理部门应当联合起来,搭建一个来自官方的权威的"医疗信息库",让所有老百姓都能根据自身情况方便快捷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医院。

综上所述,虽然实现医保城乡统筹的蓝图非常美好,但在探索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希望针对患者就医流向不合理的问题,吉林省的政府部门能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按区域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建立合理的支付方式体系,搭建官方的医疗信息平台,并通过医疗保险的政策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分流,真正做到"小病到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最终使老百姓能够受益。

参考文献:

[1]钱东福,尹爱田,孟庆跃,等.农村患者就医流向的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2):59-61.

[2]谭一夫.农村医疗卫生保障有效供给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12.

[3]周建莹.提高医疗卫生资源使用效率--上海探索构建区域性医疗联合体[J].医院院长论坛,2009(6):12-15.

[4]厉传琳,宋国明,于广军,等.医保总额预付制下上海市三级医院应对行为理论分析[J].中国医院,2013(9):4-6.

编辑/肖慧

相关热词搜索: 吉林省 医保 流向 统筹 城乡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