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通信类本科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构建与培养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 2022-08-23 10:05:02 浏览:

zoޛ)j馐8计划培养方案,提出对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方案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通信;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

0.引言

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为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人才培养的总体方案,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

1.通信类本科计算机专业定位

在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上,以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规范为依据,以国家发布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等信息产业战略规划为导向,以IT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需求为依据,结合学校的学科优势以及生源特点,将计算机本科专业定位为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具有鲜明邮电通信特色的计算机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西安邮电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3个本科专业,分别对应于计算机应用系统(如物联网工程等)的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从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及维护对计算机相关人才的需求出发,立足邮电行业,面向ICT产业,满足物联网、大数据等相关新兴产业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维护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计算机系统设计能力培养为目标,培养面向工业与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能够从事通信设备制造、电信运营、网络服务及相关行业的计算机软硬件的研究、设计、开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基本理论,能在计算机及通信行业从事网络系统的设计规划、系统集成、管理维护、安全保障及综合应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软件开发方法、项目管理技术和主流的软件工程工具,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在软件公司、通信设备制造及运营、网络信息服务等企业从事软件项目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和项目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各专业培养目标

2.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计算机及相关领域中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着重加强学生的嵌入式系统设计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具有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嵌入式系统领域中有关教学、科研、开发和应用的能力。

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移动应用开发、SoPC嵌入式系统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与系统等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计算机软硬件及嵌入式系统设计等方面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敏锐性;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2.2软件工程

本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软件开发方法、项目管理技术和主流的软件工程工具,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能在软件公司、通信设备制造及运营、网络信息服务等企业从事软件项目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和项目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当前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对各种形式的网络软件人才需求巨大,在国家大力支持系统关键软件研发的背景下,我们将软件工程专业培养分为4个重点方向:移动应用开发、Web应用开发、Linux系统开发和软件测试。补充了分布式计算、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云计算技术、计算机网络规划和现代通信网等课程,加强通信工程、网络工程和数字媒体等专业交叉融合,并传授软件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新技术。

2.3网络工程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基本理论,工程技术的思想、方法和技术路线;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能在计算机及通信行业从事网络系统的设计规划、系统集成、管理维护、安全保障及综合应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我们将网络工程专业的总学分由194学分整合压缩到180学分;取消分方向培养;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比重;打通综合实践环节,进行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增加网页制作实验课;增加在线自学课程;丰富选修课内容。

3.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计算机学院在多年的教学中,以突出学生主体为重点,以促进师生互动为抓手,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形成了切合高素质应用人才培养需要的多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3.1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基本办学定位。我们一方面要保证毕业生具备本专业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让有能力继续升学的学生得到继续学习需要的深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学科基础;另一方面,必须看到大部分学生要直接就业,必须得到参加工作所必需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了适应人才需求多样性的要求,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要求,我们做出快速准确的变化,坚持人才培养的本科层次要求,探索并实践计算机专业新型多元化培养模式,通过培养过程的多元化,应对社会需求、学生个性、就业去向的多元化。不同于传统意义下的专业分支方向,我们通过学科交叉,培养出满足社会多样化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3.1.1培养体系多元化

我们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探索以学生为主体、承认差异、个性化培养的理论教学新模式;形成以传统的课内实践教学为基础,以开放实验和各类学生科研活动为补充,以参加蓝桥杯、挑战杯、ACM、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种学科竞赛为激励手段的多位一体实践能力多元化培养体系。

在培养模式方面,我们与众多大中型企业合作,探索和实践了3种新型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校企合作培养、校企对接培养和校企联合培训。

在培养机制方面,我们的IT应用型人才实训中心和“双真”实验室成为校企合作的窗口和教学改革的实验区,是解决教育与产业脱节问题的新机制。

在培养方法方面,我们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方法,开展大量、大批、持续的以项目为基础的开放试验、兴趣小组、科技竞赛,使学生能及早发现和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提高学习动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

3.1.2培养模式多元化

我们建立了卓越工程师计划、“2+2”、“3+1”、企业对接定制等多种培养方式,培养企业急需的各种人才;积极尝试MOOC、反转课堂、微视频、研讨式等新型教学方式,精讲多练;通过教学网站提供大量电子教学资源,让学生提交电子版作业、实验代码和报告等辅助教学形式,构建和谐高校课堂。

我们针对企业需要进行课程开发,设立培训项目;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请企业导师来给学生上课,带学生到企业体验实际工作流程;同时与企业联合培养,开设定制班,每年暑假安排企业实习,企业导师将实际企业软件项目植人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2借鉴国际经验,对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思考

2011年开始,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本专业以电子信息技术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的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让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整合校内外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校企联合培养体系,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我们采用“学校主导、企业参与、科研带动、合作培养”的专业办学模式,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标准细化到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培养环节,与企业共同建立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培养体系,把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进行一体化构架,统一于同一课程体系中。

针对卓越计划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注重课程群建设,梳理课程之间的关系,对课程体系进行适当的优化、整合,压缩教学学时,前移部分课程等,将一些与工程实践紧密相关的课程由企业的教师传授。实践环节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企业学习分为4个阶段:工程认识阶段一工程基础阶段一工程综合阶段一工程创新阶段,形成了“企业全程参与,四段制合作培养”的育人新模式。

2013年,笔者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着重对比了两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发现我们的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和国外基本相同,只是他们对一些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讲得比较深,甚至开课两个学期。加拿大也有一个类似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叫CO-OP,就是Co-OperativeEducation,加拿大CO-OP教育协会将其诠释为由雇用单位参与、学校教育和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本科培养模式。以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为例,滑大是世界上最大规模实施CO-OP的大学,该校能够为学生提供工作机会的企业或雇用单位达3000多个,每年都有海内外众多优秀学子慕名而来。滑大CO-OP成功的办学模式已得到广泛认可。

CO-OP项目的学制一般为4年零2个学期,而且每学年有3个学期,每个学期时间长达4个月。通常是,每学年有2个学期在学校上课,称为学习学期(STUDY TERM),另一个为工作学期(WORK TERM)。这样,参与CO-OP的学生除了完成与普通学生相同的在校学习任务外,还增加了2年的工作时间和机会。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获得了工作经历,开阔了眼界,在毕业时就具备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深度思考与可行的规划,增加了就业成功率。

4.结语

对比加拿大的CO-OP项目,我们的卓越计划。最大的不同就是培养计划中企业实习时间和理论教学时间出现相互挤压现象。CO-OP项目的学校教学计划没有任何压缩,学生需要额外的工作实习,实际上延长了毕业时间。我们国内很多高校在制定卓越计划时相当于压缩了教学学时,腾出一年时间去安排实习,导致很多重要课程学时不够,无法让学生很好掌握。这样会导致基础课和核心课程的学习不够扎实,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会受到制约。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真正是卓越人才,是否真正具有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基础是否扎实,都很难保证。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扎实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相关热词搜索: 计算机专业 培养模式 构建 探讨 本科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