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小议元明清祈使语气词

发布时间: 2022-09-02 09:45:03 浏览:

摘 要:本文通过对元明清主要祈使语气词概况的历时描述,探究了祈使语气词的发展脉络,并发现祈使语气词在语用功能上发生嬗变,语气词逐渐趋向单一化、统一化。

关键词:祈使语气词 语用功能 嬗变

与印欧语相比,语气词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它们表达的意义空灵,却使语言丰富。同样的句子,可以用不同的语气词;同样的语气,也可以由不同的语气词来表达。正如胡明扬先生说的“语气助词的意义本身富于弹性,随语言环境而有细微的变化,同时还受语调的影响,不易确切把握。语气助词又总和具体的句子结合使用,句子中的语词所表示的语气意义和语气助词所表示的语气意义交织在一起,这就会影响我们对语气助词本身包含的意义的理解。”[1](P61)语气词是与句型等紧密相连的,下面我们主要考察“者”“着”“咱”“则个”“去来”“休”“波”“罢”“吧”等语气词在祈使句中的语用功能。

1.者

“者”用作语气词,自古而然,但“者”用于祈使句是从唐代开始的,表示命令。例如:

(1)两僧及从等令住开元寺者。(《入唐记》第一卷)

(2)有人入来,急下帘者。(蒋防《霍小玉传》)

到了宋元继续使用,表达的祈使意义较之前丰富,除了表命令,还可表建议。例如:

(3)如今官人着我问你,你依着我者,我推你老的,到其间有个觑当。(《张鼎智勘磨合罗杂剧》第24页 )

(4)您於贴木真根前好好做伴者。(《元朝秘史》 卷4)

我们还发现了它的音变形式“只”,孙锡信从音韵学角度解释了“‘只’是‘者’的音变形式”。[2](P120) “只”仅在元代可见,表命令。例如:

(5)婆婆,拖住只!好也啰! (《相国寺公孙汗衫记杂剧》第213页)

(6)我待来,且慢只,我问他个擘两分星。(《元曲选·伍员吹箫》第三折)

到明清用法又趋于单一,只表示命令,仅见于杂剧和传奇,系仿元杂剧。例如:

(7)老儿你听者。(《牡丹亭·仆侦》)

(8)快把碧纱笼罩起来者!(《吟风阁杂剧新·丰店马周独酌》)

2.着

语气词“着”用在祈使句中较早见于唐代,主要表示命令。例如:

(9)裴对曰:“若怪即曳向下着。”(赵璘《因话录》)

(10)试留青黛着,回日画眉看。(孟棨《本事诗》)

因元代入声消失,“者”和“着”在表达命令时可相通,除了一些公文法典中如《元代白话碑集录》《元朝秘史》中记载的圣旨用“着”表命令外,一般主要用“着”表建议。例如:

(11)今日是自家生日,小孩儿又是满月,怕有相识弟兄每来时,大嫂,筛着热酒着,看有甚么人来。(《马丹阳三度任风子杂剧》第131页)

(12)哥哥,你猜着。(《诸葛亮博望烧屯杂剧》第206页)

到了明清仍沿用这一用法,主要表建议,但“着”表命令散见于戏曲、小说等多种文体的语料中。例如:

(13)淘的米干净着,早起饭裹咬了一块沙子,牙疼的当不的。(《朴通事》第336页)

(14)师父莫要这等脓包形么!你坐着!坐着!(《西游记》第十五回)

(15)大尹道:“你就把那嚷的事说详细着。”(《醒世姻缘传》第十回)

清初“着”的用法已与“罢”趋同,到中后期《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等作品中都没有“着”的相关用例,可见完全被“罢”取代。

3.咱

吕叔湘先生(1941)阐述了“咱”的来源:“至于一般告语,则宋人参用‘者’‘著’二字,而以‘著’为多,金元‘者’字转胜,又别增‘咱’字”。[3](P68)元代,“咱”表祈使没有“者”“着”的语气强,主要表建议。例如:

(16)父亲年纪高大,鞍马上小心咱。(《闺怨佳人拜月亭杂剧》第18页)

(17)郎中,仔细的评这脉咱。(同上第20页)

“咱”到了明清几乎处于消亡的状态,仅在清代戏曲《长生殿》见几例,表自忖,应是仿元杂剧而为。例如:

(18)清早起来,不见了娘娘,一定在这翠阁中,不免进去咱。(《长生殿·絮阁》)

4.则个

“则个”表祈使从宋代开始运用,也写作“则箇”。[4](P373)主语为第一人称,表自忖。例如:

(19)且待提兵去与李宣抚决胜负则箇。(《三朝北盟会编·山西军前和议奉使录》)

(20)待我放下歇则箇。(《鸡肋编》)

金元以后“则个”运用普遍,且语用范围扩大,除了可用于自忖,还可用于建议。“‘则个’,往往含有商量的意味,相当于‘怎么样?’‘好么?’”。[5]所以它表达的语气比较委婉,常常带有请求的意味,是一个主要表达请求之意的语气词。例如:

(21)不如你疾忙出去,交师父早来救我则个。(《宋元平话集》第54页)

(22)只求老爷护庇则箇。(《桃花扇·拒媒》)

孙锡信先生从时间上、音韵学角度考证了“‘则箇’早于‘则’”。[6](P132)“则”应是“则个”的省略形式。例如:

(23)你试说一遍则。(《元曲选外编》第365页)

(24)来到朝外,只索进见驾则。(《元曲选外编》第365页)

另外在金元“则个”还写作“子箇、之箇、只个”等形式,表建议。例如:

(25)生曰:“门外拙妻,参拜兄嫂子箇。”(《西厢记诸宫调》第八卷)

(26)奴哥,托付你方便之箇。(《西厢记诸宫调》第三卷)

(27)专等老爷到时,一同开船只个。(《元曲选·冯玉兰》第一折)

到明代沿用“则个”,而且很普遍,话本、小说里都有,表建议。在表请求时,句中常常有“望”“相烦”“烦”“求”“救”“千万”等词。例如:

(28)我兄弟心中,只有此苦,望陛下做主则个!(《水浒传》第八十一回)

(29)千万饶恕我则个。(《金瓶梅》第二十一回 )

“则个”在清代作品中未见一例,只在戏曲作品中有,应是仿前人所为。例如:

(30)我索向月主娘娘覆旨则个。(《长生殿·闻乐》)

(31)且等女儿出来,与他商议则个。(《吟风阁杂剧·汲长孺矫诏发仓》)

据侯会统计“宋元与明这两个时代的话本中,‘则个’一词出现频率的差异,告诉我们:在话本领域中,宋元时代是‘则个’的全盛时期,到了明代,‘则个’呈明显衰落趋势。在27篇明代作品中,仅有7篇出现‘则个’。我们甚至有理由怀疑,‘则个’一词在明代中后期已从口语中消失了。”[7](P15)

5.去来

“去来”是宋元新产生的一个祈使语气词。主要表命令。例如:

(32)刘十,我做得通判过否?扯了衣裳吃酒去来!(王铚《默记》卷下)

(33)小校!拿着这汉,咱见楚王去来!(《汉高皇濯足气英布杂剧》第175页)

“去来”从元末在语用功能上发生了嬗变,由主要表命令转向主要表建议,一直沿用到清初。例如:

(34)留一个看房子,别个的牵马去来。(《老乞大》第268页)

(35)你跟着我,咱往酒店内吃酒去来。(《金瓶梅》第九十六回)

(36)二官儿,他们说得是。你放了手,咱们往那里去来。(《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二回)

“去来”表命令例证不多,仅在明中叶的《西游记》中见5例。例如:

(37)既如此,寻他去来,不可延误。(第五回)

(38)既秉了迦持,不必叙烦,早与作法船去来。(第二十二回)

(39)决莫饶他,赶去来!(第二十五回 )

(40)快干我们的买卖去来!(第三十八回)

(41)好乖儿女,也罢也罢,向前开路,我和你去来。(第四十二回)

清中后期均未见相关用例,“去来”作为祈使语气词基本消亡。

6.休

“休”作为祈使语气词是由表“止息”义的动词演化而来,从宋元开始用作祈使语气词,主要表建议。例如:

(42)我不要他的,送还他老婆休!(《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43)兀那阆苑瀛洲,傲西风咱两个早去休。(《陈季卿悟道竹叶舟杂剧》第191页)

到明代,仍表建议,但用例明显减少。例如:

(44)既是有贼,我们去休。(《水浒传》第十五回)

(45)你索去休,这事不济了。(《金瓶梅》第五十四回)

到清代,未见一例。“休”已被“罢”兼并。

7.波(啵)

“波”(啵)是元代新产生的语气词,据考察,在元代“波”(啵)语用功能丰富,可表建议、请求等。多见于元曲中。例如:

(46)你又不吃饭也,睡波。(《诈妮子调风月杂剧》第58页)

(47)父亲息怒,宽容瑞兰一步,分付他本人三两句言语呵,喒便行波!(《闺怨佳人拜月亭杂剧》第21页)

元曲中“波”作为祈使语气词还常与其他语气词如“者、只、罢、末、也”等联用,构成“者波、只波、罢波、么波、也波”等,一起表祈使语气。“者波”用例多一点,其他用例均不多见,均表建议。例如:

(48)这般者波!怕不问时权做兄弟,问着后道做夫妻。(《闺怨佳人拜月亭杂剧》第19页)

(49)依着妹子只波。(《闺怨佳人拜月亭杂剧》第22页)

(50)老的,你娶一个罢波。(《元曲选外编》第813页)

在明代未见到相关用例,晚清的《儿女英雄传》中主要表建议,只有几例表命令。例如:

(51)小子,拿了去给你妈妈换凉凉簪儿去波!(第三十一回)

(52)猫闹么!坐下啵!(第十八回)

8.罢

语气词“罢”从句末实词“罢”虚化而来,金元开始用于祈使句,主要表示建议,如果建议的语气稍强一些,则带有命令的意味。例如:

(53)不必苦死留他,着他去了罢。(《元曲选·汉宫秋》第三折)

(54)本是寒儒,怎消得官禄,出去罢!(《元曲选·金凤钗》)

元代以后,“罢”对“者、着、咱、去来、波、休、则个”进行历史替换,渐渐成为主要的表建议的祈使语气词。一直沿用到现代。例如:

(55)去罢!(《老舍文集》第一卷)

9.吧

“吧”产生于清中后期,但用例不多,主要表建议。在《儿女英雄传》中仅有1例,在《红楼梦》中见3例。例如:

(56)况这程世兄的令政又是个女史,倒是教他们小孩子们画着顽儿去吧。(《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九回)

(57)不然,往我屋里去吧。(《红楼梦》 第一回)

(58)快去吧,立等你说话呢。(《红楼梦》第四十回)

(59)有了,你写吧。(《红楼梦》第五十回 )

在现代汉语中,“吧”成了一个主要的祈使语气词,语义丰富,可表命令、建议、请求等,各举1例。例如:

(60)去去,擤擤鼻涕走吧,以后少来王府井玩。(王朔《动物凶猛》)

(61)你陪着老赵说话吧!(《老舍文集》第1卷)

(62)先生,避避再走吧!(《骆驼祥子》第18章)

注 释:

[1]胡明扬《语言学论文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61页。

[2][6]孙锡信《近代汉语语气词》,语文出版社,1999年,第119、132页。

[3]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商务印书馆出版,2002年,第67页。

[4]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中华书局,1979年,第373页。

[5]龚千炎《论近代汉语的句末语气词“者”“咱”“则”“则个”及其历史发展》,合肥师院学报 ,1963年第1期 。

[7]侯会《从“则个”一词的隐现看部分话本小说的创作年代》,语文研究,1988年第8期。

参考文献:

[1]胡竹安.宋元白话中的语气助词[J].中国语文,1958,(3).

[2]徐德庵.近代汉语中语末语气词“则个”“者”“著”“咱”“罢”“波”[A].中国语文杂志社.语法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3]王建军.《老乞大》和《朴通事》中的显性祈使句[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7,(4).

(李红霞 苏州大学文学院 215123)

相关热词搜索: 语气词 小议 明清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