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小学生活德育研究之我见

发布时间: 2022-09-03 11:45:03 浏览:

【中图分类号】G621

当前小学德育实效性比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小学德育与学生生活相脱节。无论是从教育的本质出发,还是道德教育的目的与核心内容出发,小学德育均应该生活化:贴近社会生活以开拓小学德育课程资源,创设生活化的课堂以提高课堂效率,依托社会生活组织主题活动以丰富学生德育情感,让小学德育在生活化中达致其应有的效果。

一、当前小学德育与学生生活脱节造成学校德育实效低

道德具有唤醒人的良知,协调人际关系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功能。学校工作,德育为首。小学德育尤其重要,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然而,当前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却很不乐观,问题比较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当前小学的道德教育,与学生这个德育主体的生活实际严重脱节。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政治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价值及伦理道德,都发生着剧烈的转变。随着政治对人们生活的垄断地位的降低,政治性问题不再是需要人们每天面对和关注的重要问题,取而代之的是复杂多变的生活性问题。

1.德育的功能除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外,还应具有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的功能。然而,当前小学德育却未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从内容到形式都落后于时代的变化与需求。尤其严重的是,德育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相当多的教育工作者只看到了德育的"政治意义"而看不到德育的"生活意义"。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德育表面上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际上越来越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越来越形式化,成为一种对上负责而对下不负责的"应景之作"。

2.在小学德育实践中,这种把学校德育与"政治教育"混为一谈的认识造成了一系列的错误做法:如德育目标被无限提升,只注重高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知识教育;单纯注重历史文化伟人、英雄人物事例的讲解;习惯用"成人世界"的思想、观念来教育学生,而忽视了对学生生活实际的分析与指导。因此,学生知行脱节,道德情感淡漠,道德认识不能转化为行为,在遭遇复杂的社会生活时难以适应。而且,与学生生活脱节的道德说教,还带来了另一样很不好的后果,那就是让本应该天真单纯的小学生,小小年纪就戴上了重重"面具",具体表现为"说一套,做一套"。这些都是小学德育缺乏实效的真实体现。

二、生活其实就是德育的中心

从教育的本质来说,生活才是教育的中心。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是"作为唯一实在的,通过知觉实际地被给予,被经验着并能被经验到的世界,即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他指出,在这个世界中,人以直接的生活经验(生命经历)来直观世界,也直观自身。人在生活中,在对自己的生活的意识中,以"直观的经验"形成概念和概念系统,形成理论。道德教育也呼唤着回归生活世界,期望通过回归生活世界来解决学校德育长期脱离生活而形成的积弊。

我们只有重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身边的德育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才能体现教育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显然,生活与道德是一体的,社会生活是道德得以生长的土壤,日常生活是德育的基础。这种基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社会生活需要是德育的基础,社会生活实践则是道德需要形成和发展的根源。因此,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归根到底还是要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着手,从学生生活中所体验到的社会性、道德性问题入手,从生活走向德育。这也是道德教育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三、生活德育实践有效提高德育实效

充分认识到德育的"生活意义",在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紧紧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尊重生活,创造生活,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成长",在生活实践中发展丰富的道德情感,形成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道德信念",是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关键。笔者与同事多年来坚持开展生活化的小学德育探究,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1.贴近社会生活,开拓小学德育课程资源贴近社会生活。时代不断进步,社会生活天天都在变化,教材总会滞后于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师要要有敏锐性,有意识地把社会影响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到课程中,提高德育的针对性。

2.创设生活化的课堂,让课堂灵动起来,让学生灵动起来。创设生活化的课堂,让课堂灵动起来。生活化的课堂才是灵动的课堂,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入手,在生活中寻找教材的切入点,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真切地体验到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并产生共鸣。

3.依托社会生活组织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依托社会生活组织主题活动,生活是道德的沃土,道德源于斯、长于斯,与生活同呼吸、共命运,没有生活,也就无所谓道德。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常犯的错误是将道德从生活中剥离出来汇集成册,制成菜谱一样的东西,比如将中国传统美德编撰成册,认为这样就可以使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和发扬。孰不知这些从生活中剥离出来的道德条目由于脱离了生活的滋养,已经变得僵死而没有生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体验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在体验中形成道德情感,从而加深对道德认知的理解和把握,帮助形成道德信念。德育课程不能局限于课堂,要依托社会生活,把教材内容转化为主题活动,让学生实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

"教育所要回归的生活世界是一个生活事实和生活意义相联结的世界",德育课堂,究其根本,是一个引导儿童去探寻生活意义的课堂。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应该是体验者的认知活动、体验活动与践行活动的结合,人对道德价值的学习以情感体验型为重要的学习方式。生活化的德育内容,生活化的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德育实践,是发展小学生道德情感、培养小学生道德信念的关键,是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相关热词搜索: 德育 我见 小学 研究 生活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