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矛盾与化解

发布时间: 2022-03-05 09:40:52 浏览: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西方经济学教学应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然而,我国现阶段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却存在教学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数理分析强与学生数学基础弱、理论性的课程性质与应用性的教学目的等突出矛盾。要实现西方经济学教学效率与效果的提升,必须“优”化教学内容,激“趣”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素质,落“实”教学方法,从而化解教学中的矛盾。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教学矛盾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3-0080-03

2015年11月16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更加专注培养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西方经济学作为我国教育部审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程,自然应服务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现阶段,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西方经济学教学,要实现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化解教学中的一些突出矛盾。

一、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突出矛盾

(一)“多”与“少”的矛盾

一方面,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很“多”。经济学虽然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但自从产生以来迅速发展,历经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以及后凯恩斯经济学,流派众多,观点纷呈。因此,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庞大,内容广博,总体上包含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经济学为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去研究个体(消费者、厂商)的经济行为,强调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作用,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内容。宏观经济学为解决资源利用问题,去研究总体(国家)的经济运行,主张政府这只“有形之手”适度干预经济,包括一个总量(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四大模型(Y-E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IS-LM-BP模型)、四大问题(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两大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内容。[1]另一方面,西方经济学教学课时偏“少”。西方经济学教学,且不说要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去分析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哪怕是让学生较全面掌握并正确理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也是十分不易的。为此,必要的教学时数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然而,现实中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西方经济学教学时数普遍存在偏少的现象。据调查,有的高校商学院,无论经济学专业还是管理学专业,微观经济学开课45课时,宏观经济学开课48课时,如果剔除节假日冲销和期末复习,实际总共不到80课时。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必然影响到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也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2]

(二)“强”与“弱”的矛盾

一方面,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广泛应用数理分析方法的具有很强逻辑关系的学科。西方经济学是实证经济学,不可避免会应用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来论证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以来,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几乎涉及了经济学的所有论题。无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函数、供给函数、生产函数、成本函数等,还是宏观经济学中的Y-E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IS-LM-BP模型,都运用了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本科层次的西方经济学教材,虽然采用的数学分析相对有限,但也避免不了有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数理分析工具应用于经济学,将复杂的经济变量抽象为简单的数学符号,运用数学模型演绎经济活动,使经济学分析更具严谨性和逻辑性。另一方面,学生数学基础较弱甚至缺乏。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基础总体与教学不相适应。一是由于部分学生高中学的是文科,数学基础较差。二是高校经济数学课程开设不合理。按理,经济数学应先于经济学开设,但是有的院校,经济数学与经济学同步开设甚至滞后。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教学内容数理性强与学生数学基础较弱甚至缺乏的矛盾,导致经济学教学难度加大,学生对运用数学分析的理论难以理解和掌握,降低了教學效率,也影响了教学效果。[3]

(三)“知”与“行”的矛盾

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知”和“行”的关系,就是知识与行为、理论与应用的关系。一方面,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从学科性质来看,西方经济学不是应用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它运用抽象分析法,从现实经济现象中抽象理论。为了分析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它总是假设一些条件,排除一些因素,创造一种纯粹的理论分析环境,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推演出结论。西方经济学是由一系列的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理论体系,理论性是其显著的特点。另一方面,西方经济学教学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校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理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西方经济学也应围绕“应用型”进行教学,强化学生运用经济学思维和方法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然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却存在“知”(理论)与“行”(应用)的矛盾,存在重知识轻应用的现象,教学是从理论到理论,理论与现实脱节,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感觉不到经济学的用处,从而失去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影响了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矛盾的化解

(一)教学内容要“优”化

为了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需要,应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首先,要选用合适的教材。过去有些院校直接采用的是西方国家原版译本教材,存在内容逻辑性不强、与我国经济现实不符以及缺乏批判借鉴等问题。现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各高校统一使用指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此教材虽然解决了批判借鉴问题,但也存在内容过多、过于抽象甚至内容编写有误等不足。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材不应一刀切,而应在体现马工程教材精神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选用或编写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教材。其次,要取舍精选教学内容。面对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庞大、内容广博的现实,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学强调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应用。再次,要淡化处理数学推导。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不可能避免数学应用,但应本着必要、适度的原则进行淡化处理,对一些复杂烦琐的推演过程应简化忽略。经济学家茅于轼曾指出:“理论讲得过深不是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要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经济学,形成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让学生对深奥的公式推导望而生畏。”最后,要补充即时经济文献。教材编写与出版总是具有滞后性,难以及时反映现实经济热点问题。为此,西方经济学教师不应囿于教材,应多多关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的财经报道,将国际和国内重大经济事件的相关报道和评述引入课堂,作为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的补充。

(二)教学过程要激“趣”

西方经济学虽然是一门理论经济学,但如果其教学是从理论到理论,就会抽象枯涩,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要使西方经济学教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先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4]教学的首因效应非常重要,学生对课程和教师的认同与首堂课有很大关系。因此,在西方经济学第一课即开篇绪论教学时,教师应精心准备,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每个章节和知识点,同样应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如用案例“高通公司认罚60亿元”说明垄断与反垄断的释义,用成语“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分析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用俗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解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用“慈禧西行”典故说明效用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不同,用“蜜蜂的寓言”说明节俭的悖论,用现象“优质女为何成了剩女”来说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用“两个经济学家打赌吃狗屎”的笑话说明GDP的缺陷等。总之,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多采用案例、典故、俗语、成语、寓言、笑话、图表、漫画、现象、视频等方式导入和解析经济学基本理论,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经济学。

(三)教学模式要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师都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根本改变。要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必须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翻转课堂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有效途径,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指授课教师课前提供给学生教学视频等各种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然后在课堂中师生互动交流、协作探究,共同完成作业、疑问解答等活动的教学。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形式的颠倒,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本质的颠覆。一是实现了主体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形式上先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然后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本质上是教师为主体在课堂进行灌输,学生被动地听课。翻转课堂学习资源一般短小精练、形象直观,能吸引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需要和学习进度,进行学习和反复学习,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实现了良好的互动。翻转课堂教学中,知识讲授已由视频完成,课堂中师生有相对充足的时间进行对话交流、提问解答、探究发现。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进行评析、指导、纠错;而学生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在课堂中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状况,解决自己在学习中的难点疑点。[5]

(四)教师素质要提“高”

韩愈《师说》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修养、能力、素质不仅关系到教学效果,也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现有的西方经济学教师存在学历高、年龄小、科研能力强的优势,但也存在教学经验和社会经济实践经验相对不足的問题。经济学教师缺乏社会经济实践经验和能力,其对经济学的教学就可能成为“纸上谈兵”,难以做到与实际相结合,其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师的素质提升,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把好进入关。我国现阶段高校人才引进都特别强调学历,一般要求有博士学位,并且还要有“985”、“211”高校的学缘背景,而对实际经济工作经历不做任何要求,这不利于教师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应用型高校的经济学教师最好做到“双师型”,因此,学校应转变观念,将实际经济工作经历也纳入人才引进考核体系。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在收入分配和评优评先上,不能只重科研轻教学,不能只看教学课时数量,不考虑教学质量,应建立合理的机制,让教学搞得好的教师得到肯定重和视,从而激励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三是安排教师参与实践。学校应制订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定期地将西方经济学教师安排去企业、经济管理等实践部门,从事一段时间的实践工作,丰富其实践经验,提升其实践应用能力。

(五)教学方法要落“实”

西方经济学教学应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进行,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素质的培养。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都是现实经济的抽象概括,是可以解释说明现实经济问题的。因此,西方经济学教学应紧紧地联系现实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经济学方法和原理理解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学以致用。为此,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运用要脚踏“实”地。一是实例(案例)教学。20世纪初起始于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因其在经济学和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特有的作用,得到了学者们的充分肯定并广泛应用。我国经济学案例教学法的引进与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6年北京学者根据改革开放实践,制作了大量案例教学方案并且积极推广。项目负责人张曙光教授就说:“案例教学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在理论经济学中,案例教学可以改变目前教学模式的不足,强化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从根本上解决高分低能的情况。”案例教学法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通过案例讨论与案例分析,增强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可以师生双边互动,在轻松活跃的案例讨论中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实验教学。西方经济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经济学实验教学软件,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市场理论实验、市场失灵实验、货币创造实验、物价与就业实验等。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它走出了教室,是在实验室模拟现实经济生活进行相关经济活动,从而验证有关经济学理论,加深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三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则要求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现实中去观察、亲历经济生活。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环节是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既具有验证知识、深化认识、整合理论并将知识转化为智力和能力的重要作用,也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沟通、协调、合作、创新和创业等能力和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西方经济学教学,必须重视并落实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到学校周边和学生家乡的企事业单位和市场去进行相关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罗芳,杨涛.检视与修复:应用本科域内“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之见[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7,(3):122-127.

[2]张吉国,常昕,张健如.《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当代经济,2014,(6):96-97.

[3]李晓梅.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管理观察,2016,(30):144-146.

[4]谷永芬,洪 娟.高校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优化思路——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4):31-34.

[5]战岐林,曾小慧.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经管类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研究——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J].金融经济,2016,(8):154-155.

相关热词搜索: 化解 西方经济学 矛盾 教学中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