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急诊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的护理

发布时间: 2022-03-26 09:49:31 浏览:

摘要:目的 探讨我院急诊危重患者因侵入性操作而发生感染的消毒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3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本组360例患者发生感染的为39例,占总患者人数的10.83%,未发生感染的为321例,占总患者人数的89.17%。在感染的39例中,其中以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肠道感染为主,分别占感染人数的46.15%、25.64%、17.95%。结论 急诊科危重患者存在入侵性操作频率高和医院感染率高的特点,在临床中,采用消毒和护理对策进行控制感染可降低感染率,加快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诊;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护理

医院的急诊科为门诊危重患者救治与复苏的区域,接受的多是危重患者,为尽快掌握患者的病情,一般都会对患者进行各种内镜检查、血液透析、气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由此引发了相关感染的发生[1]。一旦发生感染,不仅会加重患者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更有甚者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等情况的发生[2]。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3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提出侵入性操作过程中的消毒护理流程,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和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60患者为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危重患者,其中男213例,女147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为48岁。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将本组360例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同时统计感染组患者医院感染率及感染部位。

1.3判定指标 ①医院感染的判定[3]:入我院时患者既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但在进入医院48h后发生的感染;②消毒方面的检测: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282号)中规定的监测方法,对诊室内空气质量、相关物表及医疗器械进行相应的监测。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本组360例患者发生感染的为39例,占总患者人数的10.83%,未发生感染的为321例,占总患者人数的89.17%。在感染的39例中,其中以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肠道感染为主,感染部位见表1。

3讨论

急诊科在医院中是收治危重患者最多的科室,而且患者的病情最为复杂,现代化的医院配备的急诊科已经具有儿科、五官科、妇科、内科、外科等专科诊室,所以急诊科的工作可以说是医院工作的一个缩影,能够反映医院急救水平、护理质量和医护人员的工作素质[4]。

3.1消毒护理的对策 加强医务人员在抗感染护理方面的培训,提高急诊危重患者接受侵入性操作发生感染的防控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无菌操作、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手卫生措施等。且各项侵入性操作要以无菌操作作为前提,进行侵入性操作的各项医疗用品要按照规定期进行消毒[5]。

3.2加强环境的管理 制定急诊科有效的消毒管理方案,加强科室的消毒效果;对易感人群的管理,如免疫力低下、严重创伤及严重感染的患者;对急危重患者救治过程中加大基础护理管理力度,严格管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进行规范化处理[6]。

综上所述,急诊科危重患者存在入侵性操作频率高和医院感染率高的特点,在临床中,采用消毒和护理对策进行控制感染可降低感染率,加快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戴美玲.急诊科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201-202.

[2]朱芳,关波.人性关爱在门急诊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5,5(2):5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4]陶映,于美芳,王米兰.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11(3):321-322.

[5]朱琼,尹熙,龚春城.重症监护室侵入性操作护理的医院感染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13(4) :345-346.

[6]肖利芳.急诊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9):829-830.

编辑/王海静

相关热词搜索: 危重 急诊 侵入 消毒 护理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