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中小企业成长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 2022-04-01 10:28:26 浏览:

◆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中小企业的稳健成长对企业、国家、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综述企业成长理论的基础上,类比工程力学金属拉伸试验的特性,研究机制与企业成长的关系;视中小企业为契约主体,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三个关键因素:信息、激励、代理人约束,分析中小企业与相关机构、相关大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构建合理的契约环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企业成长 机制设计 契约

随着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的日益突出,中小企业的稳健成长对企业、社会、国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创新速度、市场竞争、税负、融资、员工激励、技术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下,当前中小企业的成长速度相对缓慢,生命周期偏短,其持续性成长成为相关机构及学者研究的主题。

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成长的研究主要分为四类:剖析企业成长的动因分析,主要有Edith T Peose(1959)、杨杜(1995)的资源利用理论、Ansoff(1965)的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的协同理论、Peter Drucker(1966)的员工成长理论、Williamson,O.E(1971)的企业边界理论、Alfred D.Chandler(1962,1977)的管理层级制理论、Boone(1996)的企业家成长动机理论等;中小企业成长过程研究,主要有John Kenneth Galbraith(1978)的成长路径理论、Larry Greiner(1972)、Ichak Adizes(1979)的成长生命周期阶段理论等;中小企业成长的因素分析及成长性评价研究,主要有Storey(1994)的影响企业成长的35个因素分析、Adli abouzeedan和Micheal Busler(2005)的中小企业成长的ASPEM模型研究;中小企业成长的经营管理研究,有Chris R.Chatwin(1996)的基于知识系统的中小企业运营管理、Jens Hutzscheeuter(2009)的中小企业的管理控制模型研究等。

上述研究主要从企业资源及能力理论、竞争战略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等视角解释或剖析企业成长的动因,从产权结构、管理职能、技术、体制、生产方式等方面定性描述中小企业的管理运营进而实现企业成长。本文从机制设计的角度研究中小企业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构建合理的契约环境实现中小企业持续成长。

机制设计理论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研究开始普遍重视企业组织的作用。机制设计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从经济学的信息不对称、激励、个人行为出发,研究社会制度或经济组织要如何设计,才能使得尽管每个人的行为不同,但可以根据各自的信息和情况进行优化,最终实现社会效果或组织目标。

对于已知的环境集Θ、结果空间Z和目标函数F,寻找一个隐私保障的机制π=(Μ,μ,h)实现定义于Θ的F(利奥尼德•赫维茨,2009),其中Μ:信息空间;μ:ΘΜ的均衡信息对应,代表了经纪人的行为;h:MZ的结果函数。若对于属于已知空间Θ的全部环境,机制π都能得到对应相应环境的满意结果,即π实现了定义于Θ的F(见图1)。

由此分散资源配置的三个关键因素:信息、激励和代理人的约束被确定,并发展成为机制设计理论的三个分支(Daniel McFadden,2009)(见图2)。第一个分支是有关信息经济学理论;第二个分支是激励理论,被应用于公共物品的社会决策和拍卖理论;第三个分支是关于有限理性的分析,经济代理人处理信息能力的有限性和自利假设的局限性;机制设计理论的这三个分支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激励理论是委托-代理理论和规制理论的基础,信息的依赖性在机制设计决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发展促进了机制设计方面的研究。 现实中的人都是“契约人”,他们无不处于交易之中,并用各种或明或暗的“契约”来规制他们的交易。中小企业可被视为一个契约主体,通过设计机制引导企业主体的行为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

机制引导中小企业成长

工程力学金属拉伸试验中,对金属试样施加拉力,试样产生变形。根据形变的不同,拉伸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如图3所示。

弹性阶段OA:拉力和伸长成正比关系,表明钢材的应力与应变为线性关系。

屈服阶段AB: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到达锯齿状曲线时,示力盘上的主针暂停转动或开始回转并往复运动,试样在承受的拉力不继续增加或稍微减少的情况下变形却继续伸长,这种现象称为材料的屈服。即当载荷增大到屈服点时,试样所承受的载荷几乎不变,但金属却产生了不断增加的塑性变形。

强化阶段BC:过了屈服阶段以后,试样材料因塑性变形其内部晶体组织结构重新得到调整,其抵抗变形的能力增强,随着拉力的增加,伸长变形也随之增加,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生变化。

颈缩和断裂阶段CD:拉力达到Fm以后,变形主要集中于试样的某一局部区域,该处横截面面积急剧减小“颈缩”,此时拉力随着下降,直至试样被拉断。

如果把金属试样比作一个中小企业,所施加的载荷比作企业的一种(或一类)机制,当机制实施于中小企业时,在机制开始作用的阶段(OA),企业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有序经营发展;机制作用于企业一段时间后,企业主体的行为在机制引导下潜移默化地改变,企业经营各方面发生很大的变化(AB),在这个类似于“屈服”的阶段,机制对企业的影响逐渐扩散,企业能力得到重塑;随着机制的继续实施,企业能力经机制在屈服阶段重塑后得到显著提高,企业可通过由这种机制衍生的企业变革能力实现企业的继续成长(BC);原有的机制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CD阶段),必须进行机制创新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

机制设计在中小企业成长中的应用

基于机制设计的中小企业成长研究视中小企业为一个契约主体,着重分析企业契约主体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与中小企业成长相关的最重要的主体有三个:相关机构、相关大企业、员工(假设其他主体在本设计中忽略)。

(一)相关机构

与中小企业成长具有密切关系的相关机构很多,比如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相关的政府和银行。银行之所以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其原因主要在于:信用风险,中小企业的信用往往不足以支撑贷款;财务风险,很多中小企业财务本身不透明;市场风险:中小企业抗市场需求变化的风险能力差;交易成本高: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可能需要签订上百个合同,导致交易成本高。从机制设计的角度,这四个方面可概括为契约风险。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可归结为契约风险相对较大,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机制导向、契约设计。

第一,对政府而言,政府的资金应以导向作用为主,靠政府的投资带动更多民间投资而不是挤出民间投资,让更多民间资本进入中小企业。

第二,对银行而言,调整信贷结构,让更多的贷款投入并落实到实体经济而不是虚拟经济中,解决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问题。

第三,对中小企业而言,必须明确企业责任和管理伦理,在宏观政策大背景中,在政府规制和公众监督下诚信经营。

由于银行、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契约风险较大,合理的机制设计避免逆向选择和防范道德风险是构建中小企业与相关机构契约环境的关键。

(二)相关大企业

大企业利用中小企业不断推进其资本积累,中小企业成为经济的弱者沉淀在产业结构的底边,由此形成能够影响外部环境的大企业系统和受制于外部环境的中小企业系统的二元经济结构。大企业主导的市场环境是中小企业重要的外部环境,面对与相关大企业竞争和共生的外部环境,在不断博弈选择适合的发展道路和制度形式的过程中,与大企业联盟合作是中小企业实现成长的重要策略之一。中小企业不仅可以借助供应链上大企业的信誉进行供应链融资,还可以与大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在与大企业合作过程中,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一方是委托方,另一方是代理方,应用委托-代理模型,引入合理的契约参数、设计有效的资源配置及任务分配合同,引导和制约两个契约主体的行为,实现合作目标。

(三)员工

由经理阶层和中高层管理人员构成的管理层级以及组织结构决定了企业成长的方向和速度。企业成长的程度由员工所能成长的程度决定,因此中小企业成长的关键途径在于实现员工的成长。

由于中小企业制度不规范、激励方式不合理、发展机会空间受限等导致企业核心员工流失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成长发展,这些问题从机制设计的角度可归结为员工激励不足。从信息、激励、代理人约束三方面进行机制设计的思路在于:

第一,从代理人约束角度出发,中小企业必须实现成长(在企业-员工契约模型中,员工是代理人)。企业成长为员工的成长提供了机会和空间,更重要的是,使员工获得了最根本且持久的心理激励,这种激励将成为员工成长的源泉,进而推动企业成长。

第二,从信息角度出发,员工所能成长的程度由其所具有的知识决定,构建中小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机制是促进员工成长的根本途径。

第三,从激励角度出发,设计合理参数,运用激励理论进行员工激励的契约设计。

相关机构与相关大企业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外部经济,员工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内部经济,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共同作用决定中小企业成长。

结论

视中小企业为契约主体,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三个关键因素(信息、激励、代理人约束),研究了中小企业与相关机构、相关大企业以及员工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合理的契约环境引导契约主体的行为,实现中小企业成长的外部经济与内部经济,为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提供新的思路,关于中小企业成长的机制设计模型是下一步的研究目标。

参考文献:

1.利奥尼德•赫维茨.经济机制设计[M].格致出版社,2009

2.Daniel McFadden.The human side of mechanism design:a tribute to Leo Hurwicz and Jean-Jacque Laffont[J].Rev. Econ. Design,2009

3.刘群山.工业生产技术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相关热词搜索: 中小企业 探讨 机制 理论 成长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