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浅析“小老师”课堂对学生素质的综合提升

发布时间: 2022-08-19 11:55:02 浏览:

摘要: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为例,探讨分析了关于“勤学苦练、励志强能”项目中,对“小老师”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影响,以期将此模式推广,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

关键词:勤学苦练;励志强能;家庭经济困难;综合素质

一、小老师的实施目的与初衷

各大高校一直以来,都积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经济援助,但从实际效果而言,经济援助仅仅使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目前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给予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援助的同时,在传统的奖学助学体系框架基础上,开设一些适应社会需求、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课程,为其提供一个免费的提升自我素质的平台,培养更多自信、自强的学生走向社会。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实施“勤学苦练、励志强能”项目,贴近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和思路出发,使家庭经注困难的学生通过参加相关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使充当“小老师”的同学锻炼独立思考和教学能力,拓宽了就业渠道,也向自己的理想迈进了。

“勤学苦练、励志强能”项目中的“小老师 ”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教学相长的优势,创造性地让学生担任实用性教学任务。“小老师”在课堂上清晰的授予学生知识教学,不但让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上课的学生更容易理解课程内容,同时小老师们给他们也树立了榜样。

二、“勤学苦练、励志强能”项目介绍

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勤学苦练、励志强能”项目是选拔优秀学生作为大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小老师”,开设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实现被教到教的转变,同时也实现了真正的学生自治,实现了自我服务、 自我教育、 自我实践。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这个培训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使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们更快的适应大学新环境。

“勤学苦练,励志强能”小老师课堂是以“理论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围绕提升技能与就业”为原则,贴近学生,从学生角度和思路出发,设置演讲与口才、普通话训练营、office办公及其自动化、图片处理技术与应用、公文写作基础、粤语教学与文化分享等6门实用性的课程,“小老师”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备课,课堂讲解,提问和考察等教学活动,来为大一新生且通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授课,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一个免费提升自我的平台。

三、小老师实施效果及综合素质改变

(一)贴进学生,互动氛围的形成

在傳统教学模式上,普遍反映学生的表达能力差,课堂的参与程度不高。“小老师”的课堂模式正好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小老师”的知识背景和水平与接受指导的学生相近, 更容易发现学生的困惑,面对相同的感受和困惑,“小老师”就会想尽办法破冰,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例如在“演讲与口才课程”课程中,“小老师”会尽力创造一些互动的环节,让学生们能够大胆开口表达自己,课堂上不再那么拘谨和枯燥。在“粤语教学与文化分享”课堂的“小老师”会根据同学们的反映,适当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寓教于乐。这两个例子都充分说明,“小老师”的课堂模式,不仅提高了充当“小老师”同学的表达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思考与探索能力。

(二)促进学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大学生进校后,可能会存在对学习、对环境、对人际交往等困惑,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际交流,他们会显得无力适从。但他们参与了小老师课程,课程中的学生大多都是兴趣爱好相近的学生,他们之间的交流更容易一些,更容易解除新生面对新环境的心理压力和困惑,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同时在这样一个积极向上和富有朝气的课堂,也能够使学生吸收正能量,消除心里的自卑,增强自信心。

(三)提高学生社会竞争能力

近几年,大学生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逾越加强,社会竞争的激烈化程度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应聘者不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恰好小老师课堂,开设了众多的实用性课程,能够作为综合能力提升平台,培养学生的实用性技能,提高了“小老师”和家庭困难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四、结语

“勤学苦练、励志强能”项目充分利用了教学相长的优势,创造性地让学生担任实用性教学任务。“小老师”角色着重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根据兴趣与特长来开设实用性的课程,收获一份独特的经历,在自己人生的履历上留下充满色彩的一笔。被授课的学生不仅在知识技能上得到强化和发现不足,潜能也被极大地激发,快速学会新的技能,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此项目让“小老师”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受益,真正做到了双赢,希望这样的项目继续开展并且推广开来,让更多的大学生体验为人师的乐趣,最终也真正的为人师,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2]陈灵泉,王迅,成宏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探讨[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8(04).

[3]郑亚杰.高鹇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

[4]徐志红.试析中国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

[5]严彩梅.以学生为中心的三阶段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7(05).

作者简介:

唐丹,女,汉族,山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

吴志亮,男,汉族,广东人,本科,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相关热词搜索: 浅析 课堂 素质 提升 老师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