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尺素情怀”香港展作品选(三)

发布时间: 2022-03-19 13:51:13 浏览:

杏坛耕耘

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之所以著名,正是因为她在创建以来的一百多年中,聘请了众多有影响的学术大师,也为社会培养了众多的知名学者、科学家和工程师。这些兢兢业业躬耕于杏坛的清华教育者,在中国近现代教育从起步到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当之无愧地承担了领跑者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并选拔优秀学生赴海外攻读学位,并努力引进学成归国的毕业生;二是在教学中逐步建立起完整、系统、科学及与世界接轨的课程框架;三是积极翻译国外教材并进一步编纂适合本国教育现状的中文教材。这些带有实验性的教育实践,最终促成了中国教育学科建设的现代化和全球化。

钱学森(1911—2009)

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1929年考入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机械工程学院铁道工程系,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6月考取清华大学第七届庚款留美学生。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争取下回到中国。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等重要职务;他还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他是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释文:

径启者:

日前接到贵处来函,通知出国日期事,敬悉一切。兹将履历书填就,连同母校成绩单两份及四寸照片四张寄上,请向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接洽入学手续及向教育部领取留学证书。在美学校为指导员王禹朋先生指定,想当早已通知贵处矣。留学证书费贰元及印花税壹元,请在三月份生活津贴中扣取可矣。所余三月份津贴四十七元亦请早日寄下为盼。此上清华大学校长办公处。

留美学生 钱学森谨上

三月四日

内容简介

此札是钱学森在赴美前夕与清华大学联系的信件。1934年,钱学森自交通大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取清华大学第二届留美公费生,学习航空专业。赴美前,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亲自为钱学森聘请了四位指导教师,分别是王士倬(1905—1991,1925年自清华毕业赴美),钱昌祚(1901—1988,字莘觉,1919年考取庚款赴美)、王守竞(1904—1984,1924年自清华毕业赴美)、王助(1893—1965,字禹朋),并专门安排他去杭州飞机制造厂、南昌第二航空修理厂等数家工厂参观实习。王禹朋先生是他实习期间的主要指导老师,也是我国第一代航空工程师,191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硕士,曾设计了第一架波音商用飞机,被誉为“波音之父”,并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代飞机。钱学森曾写下一份珍贵文献,回忆了在他一生中给予他深刻影响的人,总共17位,其中就包括预备留美时期对他进行经验指导的王禹朋先生。

钱三强(1913—1992)

浙江湖州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1946年底,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奖。1948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

内容简介

此札是钱三强先生致时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的信函。1948年初,钱三强先后接到国内寄发的电报、邮件和邮汇的路费多宗,邀请其回国后去任职。此函即是钱三强在回国前夕写给梅贻琦校长关于建设原子能研究中心购买设备的建议。据此可知,清华大学曾寄八百元旅费,钱三强又再支五百元购买试验室零星物品。1948年6月10日,钱三强携妻女乘船回到上海。1949年3月,钱三强接到北平军管会的通知,准备下月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大会,钱遂提出借去巴黎开会之机,带20万美元外汇转请其老师约里奥—居里先生采购紧缺而不可得的开展原子核科学研究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随后在周恩来副主席的关怀下获得5万美元的拨款与代表团经费一同携带出去。

释文:

校长尊鉴:

前接赐函,赞同设立原子核研究之计划,深令生钦佩校长鼓励学术研究之精神。后又得周培源师函,知校长准备起始用五万美金,以后逐渐增至十五万以完成此项计划。但去岁因内子生产前后,行动不便,未能于十月前后归国。现小女已将四月,而法国船期现暂定一年三次(一、五、九月),想九月船期归国,生等恐将赶不及开学,故决定提早订五月船位归国,六月底或可抵沪。如校方仍认为聘约有效,生当即来平服务。关于生等住所问题,亦祈请校方于分配住所时,代为设法安插。

去岁生寄还应聘书,生个人精神上即认为已于校方有约。故后来虽北大胡校长来电约生及内人二人至北大执教,并先母校寄下八百美金作为归国旅费,生等当即退还。校长及北大胡校长均为熟友,请见面时代生等解释,以免发生误会。生退还胡校长旅费时,曾上一函,说明生等对于学术研究之观点,极力拥护在北平设立一联合原子核物理中心之计划。在此计划未得实现前,如北大方面缺乏原子核物理教师,生等当可帮忙授课。

去岁暑假后,因生个人应将重原质三部分裂之理论检讨完成,且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给生之“研究导师”新职务颇繁重,又加以内人生产关系,故无暇顾及买仪器等事务。至于转美归国,校方虽愿补助在美生活费,但全家开支由校方承担实属过分,故思之再三,决暂先归国。将来与校长、叶、霍、周诸师商定设备计划及组织方法后,再决定实施办法。因设立一研究中心,主要在一重要仪器(如cyclelim)之设置。若预备购买,则第一年之五万不够,似应将第一年及第二年之准备放在一起同时设计。故第一年已定之五万似乎不宜于先零星支用。再者,既已决定用此巨款,当然希望其能发挥效用。生去年致叶师等函中即称,若此计划完成,充分利用,可供三十人至四十人工作。因此对未来组织机构及聘请研究师生及技术人员等等,事先似亦应有一筹划。自原子核物理开展以来,学术研究规模亦远超于前。生因顾虑到将来,故决定先归国服务,以便与校长及叶师等请教此事,商得一合式发展方式,以免因未思虑周全而浪费金钱。将来有所决定后,再托在美母校休暇教授购买仪器,或必要时,生亦可出国(其时之旅费,生自当另行设法,只请校方发给在美生活费。)

在此一年中,中研院及中大萨(萨本栋——编者注)、赵(赵忠尧——编者注)二师曾数次来函相约,因生已与母校有约,故皆婉辞。惟为学术发展计,中央二机关之合作方式似可借鉴,如是则教学研究合而为一,同时聘请研究人员及技术人材问题亦可解决。以规模而论,二中央拟组织之中心与生预想中之计划亦颇相合,然母校胜于中央机关者乃已有一健全之物理系,培养后进,尤理论方面良师更多于中央,如此更可使理论及实验辅助发展。

前孟治先生曾得校长命,发给生八百美元旅费,已转到,特此申谢。为买实验室之另(零)星用品,生又支五百元,将来账单当奉呈校方,若有余款,当在美退还给孟治先生处。生等启程日期确定后(因船公司不敢早期预定船期),当再奉闻,匆此敬请

□安

叶、霍、周师等均此

学生钱三强敬上 三月七日

蒋南翔(1913—1988)

江苏宜兴人,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中国青年运动的著名领导者。1932年9月入国立清华大学中文系学习。1952年11月至1966年6月出任清华大学校长。1956年5月至1966年6月兼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1977年后任國家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部长、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等职。有《蒋南翔文集》出版。

内容简介

此札是蒋南翔于1980年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邓小平同志的信函。信中将《人民日报》刊发《江苏省作出八项决定、不拘一格培养和选拔人才》的通讯条分缕析,指出其在教育现状上的不合情理之处。从其后的历史可知,蒋南翔的判断无疑是正确的,而这则通讯所言江苏省当时改革高考制度的办法也并未真正实行,或与蒋南翔此信不无关系。

释文:

小平同志:

今天(二十八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刊载了《江苏省作出八项决定、不拘一格培养和选拔人才》的一则新华社南京电讯,其中有些问题值得研究。打破现行制度上的某些陈规,不拘一格地造就、使用优秀人才,当然是必要的,但做法必须慎重。

一、“决定”的第三、四两条,冲破了现行高校统一招考的制度,将会引起很多纠葛,造成工作上的被动,甚至混乱。“决议”中提到,“高考中总分落选的学生单课成绩卓著者,可选送到大学有关专业培养,或者当科研、教学的辅助人员。”实行这个办法,录取工作将会出现许多新的矛盾,也将给“走后门”等不正之风以可乘之机。同时,这样做还将助长中学学生“偏科”学习,妨害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扎扎实实打好文化基础。“决定”中还有“建立初、高中学生单课考试竞赛活动的制度”“名列前茅者可免试升学”的规定,也属于同一性质。最近经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不再组织全国性的中学数理化竞赛,并已取消竞赛优胜者免试升入大学的做法,这是总结了近几年经验得出的结论(见附件)。

二、“决定”的第五条,“允许少数确实另有志趣的在校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长,在本院校内转系深造。”在校学生要求转系或改变专业,按教育部过去的规定,本来是允许的。但在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下,这样公开宣传,会引起学生的思想波动,纷纷申请转系、转专业,不仅不利于学校的安定,甚至可能冲击国家培养人才的原有规划,例如地质、采矿等条件比较艰苦,而国家迫切需要的专业,学生将更难稳定。

三、“决定”还提到,要像中国科技大学那样“开办少年班,探索快速培养人才的经验。”中国科技大学试办少年班,我们认为是可以的,并且是支持的。但目前就广泛宣传、全面推广,可能会发生某些副作用。有些学校反映,他们在培养少年学生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还须进一步探讨。

高考制度关系到全国的安定团结,也是千家万户、社会上普遍关心的一件大事。这次教育工作会议曾对此进行讨论,一致认为统考制度必须坚持,不能动摇;至于高考工作中的某些缺点,我们正在研究改进。总的原则应使青年升学的矛盾在今后逐步趋于缓和,力求避免导致不安定因素的发展。

我们认为,这一类影响社会安定、同教育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希望今后各地党委、中央各部门,特别是新闻宣传单位在发布之前,能同教育部交换一下意见,这样可能对工作较为有利。

上述意见是否有当,请予指示。

蒋南翔

一九八〇年一月二十八日

(抄报方毅同志)

陈衡哲(1890—1976)

笔名莎菲(SophiaH.Z.Chen),祖籍湖南衡山。1914年考取清华留美学额后赴美,先后在美国沙瓦女子大学、芝加哥大学学习西洋史、西洋文学,分获学士、硕士学位。1920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西洋史。1920年9月27日与任鸿隽结婚;后任职于商务印书馆、国立东南大学、四川大学。着有短篇小说集《小雨点》《衡哲散文集》《文艺复兴史》《西洋史》及《一个中国女人的自传》等,建国后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她是我国新文化运动中最早的女学者、作家、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女教授,有“一代才女”之称。

内容简介

此札是陈衡哲女史写给时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的王云五先生(1888—1979)的信函。信中谈及的这部《西洋史》,是陈衡哲于1921年辞去北大教职、应邀到上海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时,应王云五先生约稿为新学制高中生撰写的中学历史教材,上册于1924年出版,下册于1926年出版,因广受好评,短短三年时间即重印六次,陈衡哲亦根据自己多年对西洋史的研习心得和在北大教学的经历展开修订。信中言及修增著作之目的也主要基于此意。信中另提到《小雨点》一书的再版事宜,是书于1928年由新月书店出版,是陈衡哲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结集出版的文集。

释文:

云五先生大鉴:

承覆关于拙作《西洋史》广告事,甚感甚谢!谨当于写完现作之后,即开始修改增订。但哲修增拙作之目的,乃是因现版缺少美国史与欧洲大战史之两三章,并非为求适合于课程标准。今仍拟依照十年前写此书时之宗旨,专凭一己的课程常识,及对于历史教学之见解,而重修改之,不拟依照颁布之标准。尊意以为如何?务乞不客气的见示,是为至盼。尚有一事拟奉陈者,即系关于前在新月出版之拙作《小雨点》之问题。闻贵馆现已决定与各著作人直接交涉,与新月无关。此信如确,则哲拟请贵馆将拙作暂不另印。待哲校看增删之后,再与贵馆接洽出版手续。如此办法,是否合宜,亦乞示覆为感。(简单说来,即是,在哲未与贵馆接洽《小雨点》出版事之前,此书完全为哲私人所有,任何人或书店均不能干涉到。)匆匆奉询,即祝

公安

陈衡哲谨上

二月廿二日

姜立夫(1890—1978)

谱名培垧,学名蒋佐,字立夫,浙江平阳人,数学家、教育家、高等数学教育事业的重要开拓者。1911年考取清华庚款官费留美,后入加利福尼亚伯克莱州立大学、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获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在南开大学创办算学系。历任西南联大算学系教授、中国数学学会会长、中央研究院数学所所长、岭南大学(今中山大学)数率系教授并兼任系主任等。曾参与《算学名词汇编》《数学名词》两书的编辑。

内容简介

此札是姜立夫先生致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先生关于著作审阅意见的信函。在王云五先生的主持下,商务印书馆的事业蒸蒸日上,出版了大量丛书,其中《大学丛书》就是很有影响的一种,旨在为大学教育提供课本或参考书。《大学丛书》涵盖文学、历史、法学、经济、理工、化学、医学等各个学科,兼收著作与译作,并聘请了国内专家五十五人组成大学丛书委员会,姜立夫先生即在其中。王云五先生请他审阅吴在渊《数论初步》与德国柯劳什着、李协译《简要实用微积术》两部书是否可列入《大学丛书》,姜先生在认真阅读后提供了专业的意见,并修改了《数论初步》序言中的文字。由此可见,他作为丛书委员绝非空挂头衔,而是躬与其事。其后,《简要实用微积术》列入《算学丛书》中出版(1927年),《数论初步》则列入《大学丛书》中出版(1931年),完全遵从了姜先生的这份审阅意见。

释文:

云五先生大鉴:

前月二十六日惠函敬悉。吴在渊先生编《数论初步》殊嫌疏略,但取其理例浅明,文字简洁,便于初学。国内大学有设半年辅助学程者,或可采为教本否?亦不失为算学系学生之课外良善读物,收入《大学丛书》尚无不合。李仪祉先生译《简要实用微积术》,原著作者为电信试验场教授,其著书目的原备工厂助手补习算理之用,但观第一页“译者附言”便知其体例与《大学丛书》相去甚远,似宜仍作《算学丛书》发行,不必改为《大学丛书》。猥蒙垂询,敢贡所见,是否有当,统希鉴裁。溽暑多病,伏枕拟覆,恕不一一。迭承寄赠《大学丛书》多种,《东方杂志》各期,一并申谢,并颂撰祺。

姜立夫 七月十二日

外附

吴在渊编《数论初步》一册(序中稍易数字,请转质吴先生为幸)

李协译《简要实用微积术》一册

赵忠尧(1902—1998)

浙江诸暨人,原子核物理学家。192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化学系,到清华大学物理系担任助教。后去美国留学,1930年获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31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教授,讲授电磁学、光学等课程。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建国后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建造我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为发展我国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的研究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主编《原子能的原理及其应用。

内容简介

此札是时任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的赵忠尧、王竹溪先生呈报梅贻琦校长关于杨振宁培养意见的信函。杨振宁于1945年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得博士学位,1949年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此信即是杨振宁先生在赴普林斯顿大学前夕,梅贻琦校长委托赵、王两位教授对其研究计划所给的意见。

释文:

月涵校长先生道鉴:

前奉函嘱对留美公费生杨振宁君之研究计划加以指导,经与杨君数次商谈,以目前美国情形,高电压实验较难进行,可否略予变通以应时宜?查高电压实验之目的,在研究原子核物理。杨君对原子核物理之理论尚有门径,赴美深造适得其时。研究此门学问以普林斯登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较宜。专此奉达,以备参考。敬候

道安

赵忠尧 王竹溪敬

(钤印:“赵忠尧”〔朱文〕,“王竹溪”〔白文〕)

汤用彤(1893—1964)

字锡予,湖北黄梅县人,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1911年至1916年间就读于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入汉姆林大学、哈佛大学深造,获哲学硕士学位。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回国后历任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着有《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隋唐佛教史稿》《汤用彤学术论文集》《印度哲学史略》。

内容简介

此札是时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心理教育系主任的汤用彤先生写给校常务委员会的经费申请函。据此函可知,哲学心理教育系的设置情况和学科内容。

释文:

敬启者:

谨案:本系乃由北大哲学系、教育心理系、清华哲学系、心理系、南开哲教系五系组合而成。其所包括哲学、教育、心理三项学科,虽有密切之相互关系,但所研究之内容与范围,比之本校其他各系非常广博。三科所需要之图书亦各有不同,即以基本书籍而论,他系只须购置一种学科之必要书籍,而本系则必须具备三种。查本大学去岁在长沙所定购书,预算按系平均分配,如依系为单位之原则,自属公允。但就哲学、教育、心理三学科之内容与范围言之,则本系之预算实嫌不足。本系教授同人有见及此,爰于五月二十六日之系务会议提出讨论,表决通过请求学校设法酌量增加本年度本系购书经费,兹特具专函陈请。敬祈贵会惠予采纳,以利本系教学之进行,至为企祷。此上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会

哲学心理教育

汤用彤 (钤印:“汤用彤”〔朱文〕)

二十七年六月二日

茅以升(1896—1989)

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1916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同年考取清华学校官费赴美留学,1917年获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1919年获卡耐基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国立东南大学等校教授,唐山大学校长、北洋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高校校长。着有《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

内容简介

此札是茅以升先生写给时在苏州东南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任教的徐百川先生的私人信函。1922年,茅以升任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教授、工科主任。1924年4月,校董会突然以江苏财政困难为由,决定停办工科,茅以升代表全体教职员工致函当时的校长郭秉文先生,并亲赴北京欲作最后之挽回。后经江苏省与全国水利局反复商量,决定以河海工程学校与东大工科为基础,改组成立河海工科大学,并请茅以升担任校长。此信反映了当时在经费紧张时期的办学情况。

释文:

百川吾兄:

顷接三月五日手书(前函汇贰佰万元,想已收到,来信未提,此款原系为苏州学费之用)敬悉一是。承示各节,似对弟前函尚有未解之处,致多情急之词,以弟与春公关系,岂有任其吃亏之理。后拐棒房屋,系弟經手,自必始终负责,所有典价,本应全数奉缴,即美金四百元账,亦可不扣(此款在当时,弟并未认作借款,亦不望还,其后情势变更,后承兄好意,一再提及,始姑为抵算)但一因弟处适有急需挪用,一因春公苏州教育费为其本人最注意之事,若暂为保管此款,以便陆续接济学费,似为最妥,且亦两便。前次在沪与兄面谈时,似亦曾提及此办法,故弟前函中曾述及“以后苏州方面,弟仍当设法照顾,请届时函示,以便筹办。”然而何以前函提出保留一担半丝款,则以无此一语,典价余款自必全缴。一缴之后,兄亦不能单独保留,专作学费,则以后苏州大成问题矣。至于丝款结账,本是问题,倘春公在此,一言而决,因此款当时入股,只春公一句话,并无手续。其后丝厂情形,弟亦从不过问,厂中亦不以弟为股东。今厂既亏折,在负责人已尽最大努力,任怨任劳,当然对得起股东,股东亦只有认亏而已。惟弟之股款情形,确不明了,又不能自行处理(春公本云该款随时可提出,或另作经营。其后春公出国,弟遂无法处理,过去有时曾拟向兄提出商量,后思一定无效而作罢)以致形成对春公之悬案。倘弟经济宽裕,弟必完全认亏,毫无异言。今则不能无顾虑,实亦弟之私情。然兄现清理春公账务,当然急需房款,亦是对春公之忠心,弟十分同情,故愿分担兄之任务。对于苏州学费,陆续设法(即无丝款事,亦当尽力),一面仍候春公消息。总之,春公于弟情同手足,兄为春公谋,弟能置身事外乎?如何?仍希惠示为荷,即颂

日祉!

弟以升 三月七日

相关热词搜索: 香港 情怀 作品选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