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教改探索

发布时间: 2022-03-05 08:09:25 浏览:

摘 要: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应用并重的课程,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该课程内容复杂、数学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学习效果普遍不理想,特别是在应用方面存在问题。结合多年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教学实践,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1-170 -02

一、引言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三者的结合,是大学经济类专业中一门应用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其主要特点是在经济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理论模型的设计、样本数据的收集、参数估计和检验来解释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和经济规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预测和控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计量经济学理论体系日臻完善,应用也日益广泛,成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199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首次将《计量经济学》确定为高等院校经济学类各专业八门共同核心课程之一,标志着我国计量经济学学科建设走向科学化、现代化和国际化。

上海海关学院作为新升本的院校,明确了为海关和外经贸事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涉外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自2011年起首先在税务专业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随后在国商专业和审计专业也相继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课程。该课程的开设,明显提高了学生建立计量模型的实际能力,这可以从学生的毕业论文和大学生科创活动中得到体现。据调查,经管系2013届~2015届三届本科毕业论文中,一半以上的毕业论文中运用了较为规范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体现了较好的计量分析能力,并且很多学生运用计量模型撰写的论文在大学生科创活动中获奖,甚至在期刊公开发表。可以说,《计量经济学》课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我国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际来看,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出现厌学情绪,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本文根据上海海关学院经管系税收、国商和审计三个专业开设《计量经济学》的实践,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教改实践,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若干思考,以期为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二、《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几年来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的实践来看,发现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薄弱

总体而言,上海海关学院的学生质量在二本院校中是较高的,但也存在不平衡现象。经管系税收、国商和审计三个专业原来属于海关专业,招收学生的基础较好,现转变为涉关专业,学生基础有所下降,并且我院招生是文科和理科兼收,导致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尤其是数学基础相差较大。而计量经济学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数学基础,特别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可惜的是,不少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不理想,已学的知识很容易在考完后忘记殆尽,甚至存在知识结构缺失问题。因此,一些学生看不懂基本的参数区间估计,对假设检验的过程也不甚清楚。而计量经济学中的回归方程整体显著性的F检验和变量显著性的t检验等都是建立在数理统计基础上,这就导致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存在明显的不足或欠缺。

(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计量经济学中有一些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内容,涉及较多的数学表达和推导,如一元回归中普通最小二乘法的推导、多元回归方程的矩阵表示及普通最小二乘法的推导、加权最小二乘法的原理等。由于课程内容相对枯燥,加之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使得部分学生对计量经济学产生恐惧心理,甚至存在厌学情绪,学习缺乏兴趣,主动性差,对学习中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上课不认真现象较为普遍。

(三)实践能力不足

计量经济学是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中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的比例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安排了不少实践环节,但部分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仍不能正确地建立规范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不足。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同的专业背景,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改实践,本文从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教改的思路,以实现计量经济学对各专业学生均可学以致用的目标。

(一)针对不同专业安排教学内容

不同专业的学分设置有差异,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教学目标也应各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因材施教,根据专业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

考虑到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在讲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之前,安排了4课时的时间回顾数理统计的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的基本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各类检验,为后续理论讲授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3学分的专业,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适当丰富一些,考虑到学生在毕业论文中经常需要建立企业层面的微观计量经济学模型,因此,在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块和时间序列模块的基础上,加入微观计量经济学模块,便于学生掌握离散选择模型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而对于2学分的专业,课时相对较少,故主要讲授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块和时间序列模块。

(二)合理安排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的比例

计量经济学课程中涉及必要的理论推导和模型检验,但这些内容往往又比较枯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必要合理安排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的比例。

为此,笔者在授课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理论部分着重讲授一元线性回归的参数估计,弱化多元线性回归参数估计的理论推导,并在讲授理论的基础上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吸收优秀教材和期刊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实教案和课件,每一章至少安排一个案例,从建模的目的、变量选择、数据处理、参数估计、模型检验等方面系统演示分析建模的基本步骤,在教学中强调计量经济学软件的应用,利用EViews软件反复演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计量经济学是应用性的课程,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此,笔者从实践课时的安排、上机实验手册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针对3学分的专业,将上机实验设置为12课时,占实际授课时间的25%;而2学分的专业,上机时间为10课时,占实际授课时间的31.25%。要求学生上交电子作业,将实践内容截图上交,并在课程考核中安排了上机实验考试。从几年来的实践来看,由于学生掌握了软件的操作,因此在毕业论文和第二课堂中可以较为熟练地建立各类计量分析模型。

其次,撰写计量经济学实验手册。根据教学内容模块的差异,撰写适合本院的计量经济学上机实验手册,不同学分的专业根据需求设置不同的上机实验模块,做到因材施教。

再有,引导学生查阅最新的期刊文献,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建模的能力。教材的内容往往比较陈旧,而期刊上的文献往往是最新的研究成果,让学生查阅期刊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不少学生在期刊文献思路的指引下,自己动手调查获得第一手数据,建立计量分析模型,获得不少有用的结论,在各类经济学类论文竞赛活动中取得佳绩。

(四)转变教学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注重教学改革,采取多方面的措施,转变教学思路和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授课中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理念,不能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要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增加案例讨论课,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和数据,建立实用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撰写课程论文,并在课堂中面向老师和同学演讲,既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表达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增加了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巩固和提高所学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的目的。

加强课程中间考核环节,既包括上课师生互动的表现,又有电子作业、课程论文和上机实验考试等实践环节,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无所不在,信息技术在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中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笔者加强计量经济学网络课程建设,将教学大纲、课件、数据和作业等资料上网,丰富网上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化教学平台,实现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指出了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以期对提高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孙赵勇, 史耀波.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计量经济学教改方案研究[J]. 教学研究, 2012,(04):92-94.

[2]汪霞.独立学院经管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问题探析[J]. 教育现代化, 2016,(20):176-177.

[3]白秀广.陈晓楠.计量经济学课程改革探索[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01): 66-67.

相关热词搜索: 教改 计量 经济学 本科 探索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