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及肺表面活性物质在防治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临床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 2022-04-09 10:32:19 浏览:

摘要:目的:比较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及肺表面活性物质在防治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4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和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预防和治疗,观察两组肺透明膜病患儿治愈率、未患肺透明膜病患儿后续发病率、合并肺炎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结果:40例早产儿中共发生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2例,观察组发生5例,入院确诊4例,后续发病1例,对照组发生7例,入院确诊4例,后续发病3例;观察组肺透明膜病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未患肺透明膜病患儿后续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合并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在防治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症状,缩短住院时间,起效快,用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312-02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1],如果治疗不当会造成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导致新生儿死亡,因而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防治以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为了比较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及肺表面活性物质在防治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和治疗,男性12例,女性8例,胎龄在28-34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1.87±2.56)周,出生体重在1.0-3.2kg之间,平均为(1.52±0.28)kg;对照组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预防和治疗,男性11例,女性9例,胎龄在28-33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1.59±2.61)周,出生体重在1.1-3.0kg之间,平均为(1.48±0.27)kg。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诊断标准:(1)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制定的关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并经过X线检查确诊,出现呈均匀分布的网状阴影和细小颗粒,肺野呈毛玻璃样,存在支气管充气征;(2)临床主要表现为气急、发绀等进行性呼吸困难症状;(3)排除胎粪和羊水吸入造成的呼吸困难患儿。

1.3防治方法:所有早产儿均置于暖箱中,对于缺氧严重的患儿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氧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进行营养支持,对于感染患儿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和治疗,气管内滴入固尔舒,剂量为100mg/kg,每隔12h重复使用一次,将药液温化,患儿取仰卧位,通过气管插管缓慢注入气管下段,加压给氧轻拍以到达肺泡。对照组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预防和治疗,首次剂量其15mg/kg,在6h后剂量为30mg/kg。两组治疗疗程为3d。

1.4观察指标:(1)治愈率:治疗后呼吸困难症状消失,呼吸暂停消失,X线检查肺部阴影消失,血气指标恢复正常。(2)未患肺透明膜病患儿后续发病率。(3)合并肺炎发生率。(4)住院时间。(5)死亡率。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TX-*4〗±s表示,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热词搜索: 注射液 盐酸 新生儿 活性 临床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