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动脉粥样硬化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 2022-04-14 08:12:58 浏览: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病理基础, 而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虽然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但有很多证据表明, AS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 在AS斑块的形成、进展、不稳定性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中炎症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涉及到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酶原、IL-6、IL-8、IL-18、IFN-γ、ICAM-1、MCP-1等, 本文就炎性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 比如最常见的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是临床中的高发病, 其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目前临床中的一些手段无法早期发现AS, 但如在AS早期形成阶段, 将某些特征性标志物作为靶点, 比如临床中易于检测的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酶原等炎性因子, 从而可早期监测AS, 对AS的发病机制的阐明、靶向治疗有重要意义, 对其相关疾病进行早诊断、早治疗, 减少致死致残率, 可有效减少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在发病起始和发展的每个过程中都伴随着免疫反应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许多研究发现, AS具有变质、渗出及增生等炎症的特征, 在脂质条纹、粥样斑块以及纤维斑块、不稳定性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过程中都有大量的炎性细胞和炎性因子的参与。由此可见慢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脂血症及炎性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特征, 它们引起多种炎性细胞的激活和增生, 并促使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他炎性介质的出现, 介导机体的急性时相反应。从而, 作者认为炎性因子在心脑血管疾病病的发生、发展, 甚至预后等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已知的血清炎性因子, 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lCAM-1)、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组织因子、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脂蛋白(а)等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慢性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1 炎性因子在AS中的作用

1. 1 TNF-α TNF-α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多效细胞因子, 是神经、内分泌及免疫调节系统中的关键介质[2]。TNF-α可由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等产生, 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 但其主要是有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由研究表明, TNF-α可通过介导内皮细胞的损伤、抑制纤溶、促进凝血、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增生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等途径促使AS的发生和发展。而血管内皮的损伤使肿瘤坏死因子(TNF)促进IL-6的释放, 二者协同促使辅助性T细胞(Th)增加, 抑制性T细胞(Ts)减少, 大量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内皮形成血栓, 从而参与了冠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3]。

有相关研究发现, TNF-α与心肌缺血、脑缺血程度有关, TNF-α血浆水平持续增高与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发生危险性呈正相关。

1. 2 IL-6 IL-6又称前炎症细胞因子, 它可通过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产生炎症, 导致宿主防御和组织损伤, 参与AS的形成, 并同斑块的稳定性有关[4, 5]。IL-6主要是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 在血管损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已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它主要通过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强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表达以及调整其他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参与不稳定斑块的炎症过程, 血浆IL-6浓度增高提示斑块易于破裂, 其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6]。

1. 3 C-反应蛋白 CRP是标记全身性炎症存在的一种敏感的急性反应物质, 大量的证据表明CRP参与和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7]。CRP主要由细胞因子诱导肝脏产生, 当有急性炎症或创伤等时, 血中CRP含量明显升高, 它可使单核及淋巴细胞聚集, 诱导血管壁上黏附分子的表达,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局部的炎症反应。有临床研究发现, C-反应蛋白可能是脑卒中独立相关的因素, 故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且C反应蛋白在大多数基层医院中既可检验, 经济、方便。

1. 4 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光氨酸(Homocysteine, Hcy)是一种含硫的非必需氨基酸, 在体内可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当体内游离的和与蛋白结合的总Hcy及混合性二硫化物水平增高, 称为高同型半光氨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指空腹血浆的总同型半胱氨酸(又称高半胱氨酸Hcy)水平高于15 μmol/L。目前许多专家学者认为, HHcy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子, 与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肾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相关。有研究显示, Hcy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密切相关, 可致动静脉血栓形成, 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8]。许多学者也认为, 冠心病的发生也与血清中Hcy浓度升高有密切的关系[9, 10]。现已证实体内HHcy可通过多种途径损伤血管内皮, 使血管内皮的功能发生障碍, 使血管活性因子的功能发生紊乱,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血管异常收缩, 使血小板的聚集、黏附增加, 加重了血管损伤, 造成恶性循环, 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促使冠心病、脑梗死的发生。近年来也有一些学者已将中医相关理论引入到HHcy和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中来, 提出可从中医辨证的角度对待疾病, 建议通过用中药进行调脾健胃、补肝益肾等治疗, 促进微量元素的吸收及利用, 有实验表明[11], 将丹参、大蒜素、天麻钩藤方等用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纤维蛋白酶原、组织因子等在既往相关研究中已充分阐明原理, 本文不再赘述, 而对于slCAM-1、NFκ-B、MMP、脂蛋白(а)等, 因其检验试剂的特殊性, 不便于其在基层医院及研究机构的检测, 故不在此表述。

2 讨论

血清炎性因子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标志物, 通过对TNF-α、白细胞介素、C反应蛋白等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进行拮抗, 可能是AS新的治疗途径。临床中尤其是基层医院, 对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酶原、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方便、经济, 临床通过检验这些炎性因子, 可筛选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有助于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及预防, 为以上疾病的诊疗及对病情发展的预测提供一定的诊疗依据, 并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Kaperonis E A, Liap is CD,Kakisis J D, et al. Inflammation and atherosclerosis. Eur J Vase Endovase Surg, 2006, 31(4):386-393.

[2]刘辉,陈俊抛.肿瘤坏死因子-α与缺血性脑损伤.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8, 6(5):263.

[3]Daugherty A,Rateri D L.T lymphocytes in atherosclerosis:the yin-yang of Th1 and Th2 influnence on lesion formation. CirRes, 2002, 90(10):1039-1040.

[4]谢巍,周智.白细胞介素-2介导体内T细胞调节功能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6, 33(4):272-274.

[5]Verma S, Li S H, Badiwala MV, et al. Endothe in antagonism and inter-leukin-6 inhibition attenuate the proatherogenie effects of C-reactive protein. Circulation, 2002, 105(16):1890-1896.

[6]Schieffer B, Schieffer E, Hilfiker-Kleiner D. Expression of angiotensin II and interleukin 6 in hunman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inflammation and plaque instability. Circulation, 2000, 101(12):1372-1378.

[7] Folson AR, Aleksic, Cateller D, et al. C-reactive protein and incident coronary risk in communities(aRIC) study. Am Heart J, 2002, 144(2):233-237.

[8]Derss U, Snow BW, Cartwright PC, et al. Comparison of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panial nephrectomy in a pediatric series. Endoscopy, 2005, 32(3):78-83.

[9]杨丽君,沈建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20(4):253-255.

[10]胡勉,李怀军,王勇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探讨.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6, 28(3):207-208.

[11]郝媛媛,刘德山,王淑丽.大蒜素对高半胱氨酸所致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2007, 45(7):743-745.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性 动脉 因子 化与 粥样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