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云计算环境下课程的深度变革与文化转型

发布时间: 2022-04-01 08:22:44 浏览:

信息技术革命将是一次改变人类自身的科技革命,它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模式和生存方式。毫无疑问,信息技术革命也将引发了基础教育领域各环节的深刻变革。

一、观念深度变革,推动思维方式深度转型

将“新学校的革命”放在当下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下思考, “新学校革命”的思想就是追求以人为本,自由、民主、平等、尊重成为一种主流社会心态和生活模式。面对未来,我们的教育需要更多的附加值:关爱、包容、热爱、协作、沟通、思考、创造。“新学校的革命”背后昭示的是“未来学校教育”的基本形态,因此,未来学校的主要学习形式将是这样的:

去学校化。学校没有围墙,学习随时、随处、随心而动。

去行政化。学校管理上,突破行政推动方式,更加注重思想领导、价值引导、专业引领;班级管理上,没有严格的行政化班级,没有班主任,取而代之的是学科教室和学习导师。

去标准化。培养模式,突破高度统一的标准化,更加关注需求导向的个性化、多样化。

去平均化。发展个性,追求教育的高端公平。

信息化使学习空间从教室平移一切可能发生学习的地方。一种以先进技术为载体的“以人为本”将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主流模式,这是一场不可逆转的社会进步。

“翻转课堂”带来的好处是:

——学生自己掌控学习,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学习;

——实现大班额一对一学习;

——移动的课堂让学习随时、随处发生;

二、课程研发深度变革,推动课程管理深度转型

让学校的二维码多起来。二维码,课程的触角。如将学校的各种物件、各种生物粘贴二维码,孩子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对其扫描,即可获得除名字之外大量的信息;课程的内容要素伸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课程资源库逐步取代纸质的课程读本;创新数字化功能室;将学校实验室各种物品与虚拟学习环境进行黏合,让学习智能化。

研发STEM课程(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代表四种素养)。它们是物联时代技能之基石,如设计与建模、机器人与自动化、能源与环境、飞行与空间、技术与传感。

继续致力于建立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三级课程体系。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集团课程特色化推进,分校校本课程主题系列化管理。通过立体的科研模式,驱动国家课程二次开发,校本课程个性发展,以此提升学校办学特色的内涵。

三、课程评价深度变革,推动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深度转型

基点应放在对生命的关怀。转型社会呼唤新型的教师观,既然教师面对的是人,是发展中的人,是主动求知的人,是具有巨大潜能的人。教师的劳动就不只是简单的传递知识,而是激活知识,使知识产生育心的力量,从而促使人的精神生命主动发展。教书育人的基点应放在对生命的关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上,放在促使学生主动发展上。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教书”实现“心理育人”。

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学科教学观呼吁让学科教学焕发出“育人”的力量。学科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在教育培养目标上,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科教学的目标除了认识方面的发展外,还应包括情感目标、意志目标和个性发展等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其中每一项内容既有与认知活动相关的内容及价值,又有其相对独立的“育人”内容及价值,这些方面的统合,才构成学生的整体发展,我们需要学科教学中完整的人的教育。

不要用一把尺子度量不同的人。要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就不要用一把尺子度量不同的人。一把尺子量不同的孩子,总会有“不够长”的孩子。评价是激励孩子的“泵”,对一把尺子,就多一种成功,多一种标准,就多一批人才。学科评价要为学生多铸一把尺,量身定做的“尺子”,才能优先发展创造力。

未来的学习追求课程的综合化。基于项目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会越来越多,用项目评价补充学科评价的缺陷,学科和学科之间要彼此包容,学科教学驶向学科教育是大趋势。

技术在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时候,也必将引起课程文化的深度变革。在教育深度变革和转型的今天,我们不光要知道明天是什么样的,更要知道今天该为明天做些什么,并且怎么做得更好、更有效。在深度变革推动深度转型的今天,我们必须要要调适课改新坐标,坚持让课程学习回归学生的常态生活,让课程研发回归教师的常态生活,这样,我们的老师才能同步时代,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

责任编辑 邱 丽

相关热词搜索: 变革 转型 深度 课程 环境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